拆迁13年后 旧址有餐厅推出“鸡鸣酒家汤包”
“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每每将汤包放入口中时,蒸笼的气味夹杂着童年的记忆,不禁让老南京人忆起儿时常去的鸡鸣酒家。
昨天,一家南京菜餐厅推出了“鸡鸣酒家汤包”,并宣称汤包“回娘家了”。其底气源于,一是这家餐厅就在鸡鸣酒家的旧址上,即现在的紫峰购物广场。二是其汤包馅料的提供者是当年鸡鸣酒家汤包名师居银根的女儿徐建萍,她自称拥有祖传秘方。
有餐厅推出“鸡鸣酒家汤包”
在老南京的记忆中,当年鸡鸣酒家正对着鼓楼大转盘,一块蓝底招牌上写着“鸡鸣酒家”四个大字。
“鸡鸣酒家最有名的就是汤包。”鸡鸣酒家汤包名师居银根的女儿徐建萍,当年就在鸡鸣酒家做汤包,也是居银根的传人,“当时就叫汤包,不叫鸡鸣汤包,鸡鸣汤包是后来才有的名字”。
鸡鸣酒家的汤包始于1958年,是在当时的市长彭冲提议之下,鼓楼广场陆续兴办了鸡鸣酒家、鼓楼食品商店、曙光电影院等一批改善百姓生活的商业设施。其中,鸡鸣酒家的汤包由苏州名师居银根师傅来制作,在原苏式汤包的基础上改良、研制出甜中带咸、咸中带鲜,适合南京人口味的汤包。
遗憾的是,2001年起,配合市政建设,鸡鸣酒家等陆续被拆,汤包也就此消失。
“现在,我们算是‘回娘家’了。”徐建萍说。在鸡鸣酒家拆迁13年后,这家南京菜餐厅选择鸡鸣酒家的旧址,即现在的紫峰广场,并与居银根的女儿徐建萍合作,徐建萍提供正宗的汤包馅料,这家餐厅进行销售。
记者了解到,虽然在紫峰,不过汤包价格较为平民化,预计在15元/笼。
梅婷现场学艺,回忆儿时美味
对于从小生长在南京的人来说,鸡鸣酒家的汤包可谓是舌尖上的记忆,不少人回忆,那时候鸡鸣酒家与大三元、老广东、马祥兴等一批老字号齐名,是家喻户晓的南京名点。经常是想吃汤包,得先忍受1—2小时的排队。而这也是南京籍演员梅婷的儿时记忆。
“小时候我家住在杨公井,小红花在鼓楼,去上课就会经过门口这条路,离鸡鸣酒家很近,我妈经常带我去,我最喜欢吃的就是鸡鸣酒家的汤包。”昨天,梅婷用一口南京话回忆童年吃过的美味,现场的南京人都觉得特亲切。
“南京好吃的太多了,但现在吃的全是回忆。”梅婷透露,等拍完戏后,她会专程带家人回来吃汤包。除了汤包,梅婷对小时候吃的鸭血粉丝、糖芋苗、盐水鸭等也记忆深刻。“外地人觉得南京的盐水鸭有名,其实我觉得烤鸭更好吃。”
光吃还不过瘾,梅婷现场直接卷起袖子,跟着大厨学起了包汤包。令梅婷惊讶的是,汤包包好后,要翻着放到蒸笼里。大厨介绍说,这也是鸡鸣汤包最明显的特色所在,即“肥肥大大,肚脐眼朝下。” 不一会儿,她包的3只汤包就躺在笼屉里了,引得台下粉丝口水直流。
回顾
三家汤包店曾因“鸡鸣”起争执
南京其实已经至少有三家汤包店打着“鸡鸣”的招牌。一个是位于热河南路的“老鸡鸣汤包”(现改名为“徐建萍汤包”),一个是位于明瓦廊的“旺点鸡鸣汤包”,还有一个是太平门的“鸡鸣汤包”。
一度因为商标的问题,这三家起过纷争。哪家最正宗?三家都自称有祖传配方,味道更正宗、地道。现代快报此前独家报道过,实际上,这三家店都或多或少与鸡鸣酒家有着联系。比如,原来的“老鸡鸣汤包”,老板徐建萍是当年鸡鸣酒家汤包名师居银根的女儿;太平门的“鸡鸣汤包”,老板耿娟的父亲,是当年鸡鸣酒家的员工,参与过汤包馅料的制作。旺点鸡鸣汤包的汤包馅料“掌门人”朱庆,当年也跟随父亲在鸡鸣酒家工作,父亲也熟知汤包的制作过程。
最后,“旺点鸡鸣汤包”的合伙人张家军成功注册了商标“鸡鸣”,这一纷争暂告一段落。张家军当时表示,只要其他两家在原址上不扩大经营范围,就不会考虑起诉。
后来,太平门的“鸡鸣汤包”,开了两家连锁店,起名为“鼓鸣汤包”。热河南路的“老鸡鸣汤包”索性改名为“徐建萍汤包”,在三山街附近又开了一家同名的连锁店。也因此,此次紫峰这家南京菜餐厅推出的是“鸡鸣酒家汤包”,而不是“鸡鸣汤包”。
回应
“鸡鸣”商标持有人:
能否用“鸡鸣酒家汤包”要咨询律师
对于此次在鸡鸣酒家原址推出的“鸡鸣酒家汤包”,其他几家店的老板怎么看?
“鸡鸣”商标持有人张家军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听说了这个事,“能不能用‘鸡鸣酒家汤包’的这个招牌,我得咨询一下律师,但如果在对外宣传上用了‘鸡鸣汤包’这个牌子,就要打官司。”他解释说,因为有11家连锁店,如果“鸡鸣”被随便使用,会对其连锁店经营产生影响。
张家军透露,之前他们就想回归鸡鸣酒家旧址,即现在的紫峰广场附近,一直在物色店铺,但没有合适的。他同时坦言,这里的人气还不够,但老南京人对鸡鸣酒家旧址有感情,“因此,哪怕亏本也要进来”。
太平门的“鸡鸣汤包”老板耿娟对此则没有回应。
相关新闻
“十一”去六合
吃蟹黄汤包
政府不买单,汤包节由“包子王”主办
以往由政府买单举办的蟹黄汤包节今年彻底“易主”,改由“包子王”、龙袍蟹黄汤包绝技传人王永贵领衔主办。昨天,他主办的南京六合首届蟹黄汤包饮食文化节开幕。十一假期,市民可以来龙袍品尝刚出笼的龙袍蟹黄汤包。
蟹黄汤包是六合龙袍的美食一绝,已有约160年历史,以用料讲究、配方独特、制作精良著称,仅制作工序就多达33道。在价格方面,今年的价格基本与去年持平。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