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离家66年后回乡过年
初三下午,60多岁的吴柏牵着84岁的吴周上山扫墓。
我外公吴周18岁离开家乡浙江省江山市峡口镇,赴安徽参加土地改革。之后的66年,因为社会环境和家庭负担等原因,外公再也没有能够回家乡过年。今年,他踏上回乡过年的旅程,重温儿时记忆里故乡的乡风民俗。经过多年,家乡祭祖和扫墓的风俗已有所变化;不变的还是世代传承的家训:“一尊伦理,二守王法,三勤本业,四济亲友,五睦乡里,六救急难,七莫非为,八谨祭祀。”
老叟与幼童共背家训
除夕下午,外公吴周乘坐4小时高铁从现居地安徽省蚌埠市到达浙江省江山市,又从江山市区搭乘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到达峡口镇。到达峡口镇后,他侄子吴松告诉他,经过风水先生的测算,原本按照习俗初一祭祖改在了大年初三举行。
为准备祭祀仪式,我外公从外套内袋里拿出一个皱巴巴的小册子,上面写着吴家世代流传的家训:“一尊伦理,二守王法,三勤本业,四济亲友,五睦乡里,六救急难,七莫非为,八谨祭祀。”他自己看着小册子用家乡话默诵几遍。外公说,这是他三四岁刚断奶的时候,父亲就要求他背诵的家训。自己当时还不识字,父亲就指着单子一个一个音教给他。他当时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家训的内容,十几年来也没有淡忘。
过了一会儿,外公随手招呼来一位3岁多的第四代孩子宇卓,问他会不会背家训。宇卓骄傲地大声说:“我会!”然后流利地背了一遍。外公高兴地把一片米糕塞进孩子嘴里,夸奖孩子父亲吴华教得好。米糕是江山过年才会出现的传统点心,用黑芝麻和大米炒制而成。外公说,小时候没有糖果,手里有一片黑乎乎的米糕就可以在小伙伴面前显摆好几天。
吴华说,他今年打算第一次带孩子参加扫墓活动,所以前几天特意教他背诵家训,想着让他在祖宗墓前背诵,好让祖宗知道吴家后继有人。孩子知道要去扫墓也特别兴奋,但是也只是觉得热闹好玩,相信他长大以后就能明白家学、家风传承的意义。
有血缘关系外姓人亦可祭祖
初三早上7点,外公穿起从安徽背来的新衣服,将自己苍白的头发梳得服服帖帖。吴松家摆起供桌,点起红烛,一天的祭祖活动正式开始。在当地,祭祖被称为“拜太公”。外公说,他小时候家里会挂起一张祖宗的画像用来代表“太公”,而如今则简化为一张写着“吴门宗亲及众亲友之位”的红纸。纸上还有代表其他一些佛、道教神仙排位的文字。这张红纸的边上挂有七八副对联,有的人家旁边有十几副之多。外公说,这些对联是家里有乔迁、嫁娶等喜事时亲友送的。对联越多的家庭说明在镇里地位越高,和邻里的关系越好。
吴松的儿子首先在家门口放一挂鞭炮作为祭祖仪式的开场。随后,家人将水果、米糕、猪脸、鸡鸭等供品摆上桌。供桌必不可少的还有在端午节才能见到的粽子。江山肉粽不仅祭祖时需要上供,也是江山人早餐的主角。除了肉粽以外,还有白扁豆、雪菜等素馅粽子。外公说,以前祭祀用到的所有禽畜都是家里现杀的。因为一头猪只有猪头用来祭祀,猪肉又吃不完。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支肉摊卖猪肉,价格很便宜。现在很少有人家还养猪,用到的祭祀禽畜都是从农贸市场买来的。
我外公年纪最大、辈分最高,负责摆放祭祀中最重要的供品:米果。所谓米果,是将大米煮至半熟,呈黏稠状。然后将大米装到一个碗里,不仅要将碗装满,还要堆出一个3厘米左右高的米堆。
在米堆顶上插有红枣和柏枝,在米堆壁上贴有红纸。外公说,这米果寓意祖宗保佑子孙福寿延绵、招财进宝。每次祭祀要成对供奉,象征着福禄成双。
供品摆放完毕后,家人就依照辈分依次进香,我作为外姓人也具备进香资格。外公说,在他小时候,自己的母亲、姑姑、姐妹等一切女眷都没有资格进香,解放以后才渐渐给女眷进香资格。主要原因还是计划生育后,家里的孩子变少了,很多家里甚至只有女孩,但祭祀的人多,往往代表着这个家族人丁兴旺。因此,外公已故的大哥在10多年前新修家谱时,对祭祀活动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与吴家有血缘关系的外姓人也具备了进香资格。
如今扫墓不再烧纸钱
初三下午的扫墓活动,吴松本无意让外公参加。因为祖坟在附近的山上,且没有修路。上山的便道上长满了野草、灌木,家人需要带着柴刀开路前往。而且,我们家一共需要祭奠4座坟地,互不相连,全部祭拜需要步行3公里左右。考虑到外公84岁的年纪,吴松认为老人前往不安全。
但是我外公难得春节回家,执意要去。于是,大家决定让吴松的弟弟吴柏在路上照顾外公。一路上,年轻男士在前面用柴刀开路,女士在后面手提各式祭品,照顾随处乱跑的孩子。外公一行人脚步很慢,在山上一点点地挪脚步。山路难行,又是遍山挖冬笋的季节,土质疏松。山路最窄的地方只有一只脚宽,时常有藤条绊脚,不留神一只脚随时都会卡在沟坎。吴柏今年也已60多岁,一路上紧紧抓住外公的手。遇到沟坎,他自己先跳过去,再和我一起将外公架过去。
由于许多老人都不便爬山,扫墓的主力军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老人只有我外公和吴柏。我们一行有三四十人,用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外公的爷爷的坟墓。年轻人用柴刀将墓碑边上的杂草、青苔清理干净,摆上和“拜太公”仪式上差不多的供品,还有一些是故人生前喜爱的食物。年老的人以鞠躬代替叩拜行礼,年轻人依然行叩拜礼。
吴柏说,几年前扫墓时还会向天空撒白色圆形纸钱,也用火焚烧一部分。前年春节,山上扫墓高峰期着了一把大火,许多树都被烧毁。虽然后来查出,起火原因是有人将没完全熄灭的烟头扔进草丛。但是为了安全起见,镇里下达了禁止在坟前焚烧纸钱的通知。此外,为了彻底杜绝焚烧纸钱,镇里贩卖纸钱的铺子也被一律取缔。
在江山,除了过年,清明、重阳也是固定的扫墓时节。但是,因为现在外出务工的村民越来越多,只有春节能够把家人聚在一起。这让江山人更加看重春节,即使再忙也要祭过祖再走。文/摄京华时报记者韩林君
原标题:八旬老人离家66年后回乡过年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