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

06.03.2015  22:33



  2014年,南京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奋力书写“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改革创新实现突破、青奥盛会精彩圆满”的“三份答卷”,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重生态、惠民生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领域增势稳定

  2014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着力扩大有效投入,提振外贸出口,扩大消费需求,支持实体经济和小微经济发展,在提质增效中实现经济平稳增长。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20.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从全年走势看,各季度累计增幅波动范围保持在0.3个百分点内,总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23.9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671.45亿元,增长8.8%,其中工业增加值为3165.78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925.34亿元,增长11.5%。

  1 、农业生产平稳。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3.46亿元,比上年增长9.2%。粮食总产量114.72万吨,下降1.9%;油料产量11.47万吨,增长6.3%。蔬菜总产量308.65万吨,增长0.8%;水产品产量22.88万吨,增长3.2%;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12万吨,下降0.9%;禽蛋产量7.53万吨,下降0.5%;牛奶产量8.14万吨,下降5.5%。现代农业发展较快,全年新增设施农业10.17万亩,总面积达78.34万亩。年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310万亩,高标准农田面积208.31万亩。

  2 、工业生产稳定。 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239.73亿元,比上年增长5.3%。从全年走势看,各月累计增幅在4.6%-6.3%之间,波动范围保持在1.7个百分点以内。列统的36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5个行业产值保持增长。其中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长13.9%,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增长19.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1.3%,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1.2%。小企业增长较快。全年小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267.47亿元,增长8.2%,增幅高出全市工业平均增幅2.9个百分点。

  3 、服务业稳中趋好。 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925.34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增速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对全市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稳定作用。从全年走势看,各季度累计增速在10.7%-11.5%之间,波动范围保持在0.8个百分点以内。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927.81亿元,同比增长10.2%。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挥支撑带动作用,同比分别增长13.6%、12.4%;卫生和社会工作、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服务业较快发展,同比分别增长16.8%、28.9%。全年邮电通信业务总量增长16.5%,国际国内快递业务量增长43.9%,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1%以上。

  4 、投资稳中趋优。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60.03亿元,比上年增长3.7%。从全年走势看,累计增速由一季度下降0.6%,到上半年增长5.5%、1-3季度增长5.1%、全年增长3.7%,总体呈现“低开稳走”态势。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34.87亿元,增长48.1%;第二产业投资完成2180.71亿元,下降12.5%,其中工业投资完成2152.36亿元,下降14.2%,虽全年处于负增长区间,但降幅不断收窄,从年初下降16.9%收窄到下降14.2%,收窄了2.7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3244.45亿元,增长17.6%,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125.49亿元,增长0.5%。从投资结构看,第三产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59.5%,比上年提高7.8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完成842.63亿元,增长18.3%,占工业投资的39.1%,比上年提高10.8个百分点。火力发电、建材、冶金、石化等高耗能行业投资438.97亿元,下降17.3%,占工业投资的20.4%,比上年回落0.8个百分点。

  5 、消费品市场增长稳定。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7.97亿元,比上年增长13.0%。从全年走势看,各季度累计增幅在12.6-13%之间,波动范围保持在0.4个百分点以内。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656.65亿元,增长14.2%;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01.32亿元,增长0.2%,扭转了上半年以来增速下降的局面,全年实现了正增长。全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823.2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互联网零售业零售额增长201.3%。从限上企业(单位)主要商品零售情况看,粮油、食品类增长13.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1.5%,化妆品类增长15.1%,日用品类增长22.8%,中西药品类增长20.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0.9%,增幅均超过全市限上零售额平均水平。

  6 、外贸出口实现增长。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572.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出口326.28亿美元,增长1.1%。从全年走势看,外贸出口难中求进,从10月份起扭转下降的局面,累计增速连续三个月保持正增长。从贸易方式看,全年一般贸易出口增长0.4%,占全部出口的65.5%;加工贸易出口增长0.6%,占全部出口的30.9%。从出口产品看,全年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9%,占全部出口的48.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25.0%,占全部出口的19.2%。从出口国别看,全年对欧盟出口增长11.5%,对美国出口增长13.9%,对日本、韩国出口分别增长2.6%、4.0%。

  7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0733.3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6%,比年初增加2306.79亿元,同比多增468.0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6448.55亿元,增长13.1%,比年初增加1759.29亿元,同比多增456.24亿元。江宁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等4家企业债券成功获批发行,累计融资36亿元。新增备案创投企业11家,累计备案创投企业(含省级在宁企业)60家。新增备案创业投资总额10.4亿元,累计创业投资总额92.8亿元。全年共有30家企业挂牌或者获准挂牌新三板,覆盖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文化传媒等多个领域,全市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的企业总数达到101家。

  8 、就业和物价总体稳定。 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有效,年末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2.5万人,实现再就业10.4万人;出台鼓励支持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优惠政策,新增城镇就业中大学以上人员占比提高3.96个百分点以上。物价总体呈现温和上涨,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从全年走势看,月度累计增幅在2.6%-3.3%之间,增幅波动范围保持在0.7个百分点以内。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现“七升一降”格局。其中,食品类增长2.8%,居住类增长2.9%。

二、 2014 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特点

  2014年,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核心要求,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根本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统筹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

  1 、综合实力再上台阶。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结构调整任务十分艰巨的情况下,全市经济依然保持10.1%的增速,高于全省和苏南地区平均水平。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20.7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900亿元;工业高新技术总产值突破58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逼近4000亿元大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旅游业总收入突破1500亿元。

  2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 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均出现积极变化。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6:41.6:55.8。服务业发展呈现“增速快、比重升”。全年服务业增速分别快于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速1.4个、2.7个百分点,服务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服务业中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预计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7%。制造业升级呈现“优势行业增、劣势行业减”。汽车、电子、医药、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和器材、仪器仪表六大先进制造业增速均高于全部工业平均增速,合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890.61亿元,增长9.3%,高于全部工业平均增速4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的44.5%,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的钢铁、石化自年初以来增速一直维持低位或负增长,全年钢铁、石化实现工业总产值4084.01亿元,增长0.1%;占全部工业的30.8%,比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从需求结构上看,在外需减少,投资放缓的形势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增强。初步测算,三大需求中的最终消费已占据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比上年明显提升。

  3 、收益水平稳步提升。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903.49亿元,剔除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后,比上年同口径增长11.0%。其中,税收收入757.21亿元,增长10.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83.8%,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增长21.1%,营业税增长8.0%,企业所得税增长7.4%,个人所得税增长10.8%。全年非税收入146.28亿元,下降0.4%;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16.2%,比上年回落1.5个百分点。

  4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初步预计,全年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6.5%,煤炭消耗下降3%。全年完成131家“三高两低”企业整治,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623.7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03%,低于工业增加值可比增速6.47个百分点。在国家统计的目录中,全市32种产品单耗(规模以上年耗能万吨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单位产量能耗)项目中,有21种产品的单耗较上年下降,下降面超过六成。工业主要污染物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82%,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42%。

  5 、创新驱动多点呈现。 全年共引进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研发机构22家。创新成果转化富有成效。全年六类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5.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817.94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3.9%,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工业新产品产值1335.11亿元,增长15.2%;新产品产值率为10.1%,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2.73亿美元,增长25.0%。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35%左右。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6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国民收入格局呈现出向居民倾斜的态势。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567.8元,比上年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60.9元,比上年增长10.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5个百分点。民生投入力度加大。全市文化、教育、体育、卫生、交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社会事业投资增幅达20.1%,远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水平。公共财政安排民生支出加大,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方面的公共财政支出增长显著,增幅分别达到12.4%、24.6%和14.7%。社会保障不断增强。全年城镇社会保险五大险种累计参保人数为1426万人次,比上年末净增65.08万人次。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8%以上。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当年再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月均基本养老金人均增长11%以上。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84%、74%和75%。全年新开工保障性住房347万平方米,竣工414万平方米。

  7 、城市功能品质全方位提升。 以筹办青奥会为契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功能品质得到全方位提升。现代化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显著增强,七条轨道交通线路同步建设,地铁10号线、宁高城际、宁天城际一期等三条线路建成通车,全市轨道通车里程由85公里提高到180公里,位列全国第四。禄口机场二期建成使用,机场高速扩建、江东路快速化改造、城西干道改隧、江北大道等工程全面建成。火车站北广场、南京汽车客运新站投入使用。供水管道、燃气管道新建改造年度目标任务超额完成。“智慧南京”建设进程加快,4G网络及WIFI热点建设力度加大。交通秩序大为改善。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新增和优化公交线路76条,新增更新公交车2530辆,新增公共自行车服务点190个,新增公共自行车7400辆。全年公交运营车辆总数8134辆,地铁运营车辆总数125列。主城区公交出行率达到46%。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城中村、危旧房改造面积达295.5万平方米;完成22条主次干道、48条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出新老旧小区41个;完成30条河道整治。城区道路机扫率达到80%。全年以优化城市布局、改善民生为主的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181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增速超过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0.6个百分点。

  8 、生态环境全面改善。 制定出台近40项环境保护政策文件,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实施50个大气减排项目,完成1012台燃煤锅炉的清洁能源改造;全面推行国Ⅴ汽柴油,淘汰黄标车6.1万辆;全方位治理在建工地扬尘,全市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5.38%。完成玄武湖生态治理一期工程,仙林污水厂二期、城南污水厂二期等污水处理新扩建项目推进顺利。扎实推进明外郭-秦淮新河风光带等重点工程建设,52公里滨江风光带一期工程、玄武湖东岸环境综合整治、青奥森林公园、鱼嘴湿地公园等生态工程全面建成。全市绿化造林6.2万亩。

  9 、区域协同发展得到强化。 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重点深化深水航道建设、加快铁路骨干通道和疏港铁路建设、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建设等工作。加快宁镇扬通信同城化进程,支持宁句毗连区共建宁镇扬同城化先行区,“青奥之旅”旅游项目和城市间合作取得重要进展。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出台《南京区域城市化规划》,区域城市化近期重点工程有序推进,区域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深入推进示范区、示范村建设,推动美丽乡村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完成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475平方公里。城乡区域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江北新区前期工作有序开展,空港新城、溧水新城、高淳新城和10个新市镇加快建设。

  10 、改革创新取得实质突破。 围绕七大类48项重点改革任务狠抓落实,完成一批重大改革任务“施工图”的设计工作,推出多项务实管用的改革举措。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使全年新增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6.8万户,总数达到54.5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4.3%;民营经济新增注册资本1634亿元,注册资本总额达5923.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4.6%。全年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98.18亿元,比上年增长8.8%,高于全市工业3.5个百分点。全年个体、私营企业实现税收62.78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增幅高于全部税收增幅2.9个百分点。以简权放权为核心,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09项、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04项、转移到中介机构6项;703项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取消,成为继天津之后全国第二座没有非许可审批城市。财税、社保、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改革也在扎实有序推进,市场活力得到释放。

三、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虽然去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但在“三期叠加”的背景下,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值得关注。

  1 、内需增长动力不足。 从投资看,受整体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传统制造业投资意愿和能力有所减弱,投资增速放缓;而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新兴产业投资尽管增长较快,但总体规模还不大,暂时难以抵消传统行业投资增速放缓的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受自身调整和高基数的影响,将转为平缓增长。因此,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从消费看,目前支撑消费增长的主要还是汽车、石油及制品类商品,社会需求较大的信息、养老、医疗、教育等新的消费热点支撑不够。

  2 、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由于工业产成品价格持续下降、劳动力、资金、原材料、土地使用、环保等成本上升,部分企业盈利能力减弱。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购进价格均处于下降通道,且出厂价格、购进价格仍然有0.3个百分点的剪刀差,市场需求不旺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增长35.0%。同时,企业的融资、人力和营运成较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均工资水平比上年增长11.1%,企业三项费用比上年增长8.2%,其中财务费用增长19.6%,增幅均高于生产和盈利水平。

  3 、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工业生产尚未走出转型阵痛期,企业面临自身发展增加产能和政府能源消耗总量控制要求之间的矛盾,实现生产规模扩张和节能降耗的双赢,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尽管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快发展,但战略性新兴产业大企业数量总体依然偏少,新的、较大的增长点尚未形成,因此工业生产扩张相对乏力。此外,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占比较低,还处于培育阶段,对全市增长的支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复苏态势,但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总体仍然较为疲软,新兴经济体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较多。从南京自身发展看,面临“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苏南现代化示范区、上海自贸区、江北新区开发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机遇和挑战。

  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转中提质的发展态势,狠抓工作落实,准确把握近期目标与长期发展的平衡点,全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