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南京将迎来史上最大海归潮

22.01.2016  10:07

  全省8万留学回国人员3万在南京 未来5年南京将迎来史上最大海归潮

  “‘十三五’期间,南京将延续321人才计划升级版,继续为引进的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科技创业家和‘千人计划’创业人才提供创业启动资金以及3年免租的工作场所和人才公寓。”在近日的南京市两会上,市人才办副主任金松给出针对海归人才的最新政策。记者了解到,按照江苏近年海归人员20%的增长率估算,未来5年将迎来史上最大归国潮。海归潮既是社会现象,同时也给政府提出了一道课题:如何应用好这批海外智力,为南京创业创新局面打开新的思路?

  交汇点记者王琦文秦怀珠摄

  数据分析:南京已有3万海归人才

  根据江苏省人社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省留学回国人员总量已超过8万人,其中有3万在南京;截至2014年底,全省自主创业类高层次人才,其中70%为留学回国人员。

  2014年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的《中国留学生回国就业蓝皮书》显示,超过70.0%的在外留学人员表示学成以后要回国。有专家预测,未来5年,中国将迎来回国人数比出国人数多的“拐点”,中国将从世界最大的人才流出国,转变为世界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国。面对激烈的竞争,海归在就业过程中也屡屡出现“期望与现实不一致”,“回国后水土不服”,“不愿从事基层工作”等问题。

  记者注意到,留学回宁的人员中,创业比例一般不超过20%,绝大多数海归人才还属于学历层次相对较低、工作经验相对较少的“小海归”,他们因缺乏工作经验,在就业市场上与国内应届毕业生背景类似,但这类留学人员由于他们在语言及跨文化背景的知识结构上有一定优势,对于需要拓展国际业务的用人单位而言有其用武之地。如何顾及面广量大的“小海归”,同时扶持顶尖型的创业技术人才,做好统筹兼顾,是摆在相关部门面前的一道课题。

  海归声音:没有专业服务机构缺乏归属感

  “尽管政府部门出台了各种扶持政策,但真正申请实施过程中并不顺利。”张文忠是在南京一家外资企业工作的海归,他告诉记者,自己早年留学国外,南京市颁布的海归“蓝卡”在国内独树一帜,各项保障权益逐年增加,得到了广大海归群体的一致好评,在具体的落实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在南京就业的海归外籍人士,最为关心的是工作签证的获得。国家在发放签证时设置的前置条件是海归人士获得“外籍人士就业许可”(就业证),需用人单位向政府部门申报,但相关申请工作繁琐且较为困难,实际操作时被拒绝发放的比例并不低,类似情况在上海、北京等地则较为宽松。此外,海归人士在收入报税方面也有一定的门槛障碍。

  张先生还表示,很多海归人员发现,回国后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人脉关系资源有限,海归政策吃不透,也没有专业服务机构为他们释疑解惑,“感觉孤零零的,缺乏一种归属感。”张先生说,不少像他一样有国外工作签证的人,觉得回国不适应后,又重新回到国外。

  相关人才专家表示,新生代“海归”由于创业就业环境以及自身“不接地气”等原因,存在创业就业“落地难”、“发芽难”、“扎根难”和“发展难”等问题。截至目前,南京市针对“海归”创业就业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分散于各职能部门,存在碎片化、雷同化现象。同时,现行留学人员管理体制尚不健全,存在着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等问题,缺乏统一的协调机构。

  创业案例:有的已成功,有的还在打拼

  在南京众多海归创业者中,“零号线”创业三人团队可算是经典成功案例。吴皓、瞿奕、陈为是三个“爱折腾”的“80后海归”。他们放弃了海外待遇优厚的工作,怀揣梦想,2012年来到南京创业。其中,今年30岁的公司COO瞿奕是加拿大归国的双学士,高中时代就拥有了自己的网站。去年,这家“造福懒人”的外卖O2O获2亿融资。据介绍,“零号线”的系统,是这个年轻的创业团队在出租屋内自主研发的。送餐“零小哥”的手机上装有一个智能终端,有顾客在网上下单,手机就会收到信息推送,而商家电脑里的终端网页,也会同时接收到订单,随即,商家会和“零小哥”协商好取货时间。目前,“零号线”已经在全市湖南路、新街口等商圈布下多个物流点,上百个“零小哥”每天奔走在大街小巷。

  与“零号线”大获成功相比,更多的海归人才创业还正在“路上”。南京大学技术学院教授陈向飞是江苏微宁科技有限公司高精尖的光子集成芯片产品项目牵头人,因为融资有难度,他的创业团队还在不断前行。尽管“缺钱”,但陈向飞面对投资人伸出的“橄榄枝”却相当冷静——面对3000万的投资询问,在加拿大曾做过访问学者的陈向飞予以了否定答复,只有技术更加完善成熟,一切才能水到渠成。

  记者了解到,针对目前海归人才创业就业的现状,省市部门都在积极研究出台应对措施。据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的海归人才创业就业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自1999年《江苏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员的若干规定》出台以来,我省海外人才引进重点一直定位在“高层次”,10多年来,通过实施“双创计划”、江苏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制度等举措,全省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近2万人,加强了我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不过,由于政策门槛设置过高,学历层次相对较低、工作经验相对较少但占比相对较大的“小海归”能得到的政策关注较少,今后,我省还将出台更多相关政策。南京市台办副主任季斌也表示,在宁的留学人才也是创业主体。市台办正在与江北新区管委会、雨花软件谷等开放型载体筹划,合作设立台胞创业平台,在房租、融资担保、财税扶持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降低来宁创业的成本壁垒。

编辑: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