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警方通报2015年十大典型毒品犯罪案件

02.02.2016  19:38

  中新网南京2月1日电(记者 申冉 通讯员 宁公宣)“腹藏毒丸、山中制毒,父子联手、跨省团伙、连年怀孕的毒妈、不怕被关的艾滋病患者……”1日,南京警方向社会通报了该市2015年的十大典型毒品犯罪案件,面对毒品犯罪者的“魔高一尺”,警方以最严厉的打击手段,让再狡猾的狐狸也躲不过好猎手的“准星”。

  据南京市警方通报,2015年,该市缉毒部门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2396起,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2705人,侦破公安部、省公安厅挂牌督办毒品大案36起。针对目前毒品犯罪的各种类型和特点,该市警方整理出一下几种类型的案件,供社会各界了解和警惕,让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曝光,无处容身。

  一、贩毒手法更加多样,具极高隐蔽性

  NO.1腹藏万颗毒品案

  2015年1月,吕某等三人受他人雇佣指使,企图把从缅甸走私入境的一批毒品携带至他处贩卖。三人将特殊包装的毒品分别吞入腹中,登上了从昆明出发的航班。当三人在南京禄口机场转机时,被公安、海关等部门一举抓获。从三人体内共排出毒品麻古1.7万余颗,重达1.6公斤。

  据了解,吕某等3人相互之间并不认识,但他们都是受上家指使,乘坐同一个航班,在体内藏毒,准备在南京转机到外地。警方将三人抓获后,三人体内排出的毒品达1.6公斤。

  点评:为了躲避检查,顺利携带、运输毒品,犯罪分子可谓殚精竭虑。将毒品藏于体内的极端做法,不仅躲不了缉毒侦控,同时还面临着致命的风险。毒品既为“”品,其毒性可想而知,一旦包装破裂,藏毒人将在短时间内死亡。

  NO.2快递音箱藏毒案

  2015年以来,胡某在我市六合区和安徽滁州市向多名吸贩毒人员贩卖冰毒。后为躲避打击,狡猾的胡某与其下线吴某相商,由胡某到外地购买毒品,并通过邮包寄给吴某,再由吴某向吸贩毒人员分销。11月26日,侦查人员通过锁定邮寄包裹成功侦破此案,并抓获了贩毒团伙成员6名,在包裹内的音箱中缴获冰毒2公斤。

  点评:邮包寄递、银行转账成为新的贩毒手法,与传统贩毒方法相比,可以实现人货分离、钱货分离,似乎降低了风险。但是,国家已加强对邮递行业的管理,推行验视制度,警方也把该类贩毒活动作为打击重点,形成了有效的侦查机制,妄图通过邮包躲避打击,只会离牢狱更近。

  NO.3隐居山林制毒案

  2015年7月,江宁区杨某伙同镇江市李某等在镇江境内一偏远山区建立了大型制毒窝点,购置了整套制毒工具和原料,专门制造毒品K粉。数月间,该窝点制造的毒品销往南京、镇江、连云港等多个地区。11月20日,在省公安厅禁毒总队的指挥下,宁、镇两市警方联手,一举捣毁了该窝点,将杨某等人悉数抓获,缴获成品K粉15公斤、火药枪1支,以及制毒设备1套和大量制毒原料。

  点评:制毒活动是毒品犯罪链条的起点,历来都是打击的重中之重。为逃避打击,犯罪分子对制毒地点精心选择,狡兔三窟,甚至持枪护毒。南京警方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确保制毒活动无容身之所。

  二、犯罪组织越发紧密,交易量持续扩大

  NO.4父子联手贩毒案

  2014年9月以来,闫某某受暴利驱使,伙同其90后儿子走上贩毒之路。父子俩辗转苏、粤、皖三省,由儿子进购毒品、父亲负责销货,逐步形成了跨区域贩毒网络。2015年1月,警方抓获了包括闫某父子在内的毒贩11人,缴获新型毒品“奶茶”及冰毒、K粉共15.6公斤,查扣毒资37万余元及运毒车2辆,一举摧毁该贩毒团伙。

  点评:上阵父子兵,在高危的毒品犯罪活动中,犯罪分子甚至将自己最亲近的人拉下水,组建家族式制贩毒团伙,企图以亲情维系团伙关系,提高贩毒效率,形成攻守同盟。但在警方的侦查攻势面前,这种同盟往往不堪一击,结果是害了自己、也毁了家人。

  NO.5缴毒数量巨大案

  2014年,侦查人员发现了一个横跨湖北和江苏两省的贩毒团伙,团伙人员众多,购毒量巨大,并以低价迅速分销。经过长时间侦控,侦查人员逐步掌握了该团伙的组织架构和团伙头目。该案被公安部挂牌督办。

  经过侦查,涉毒人员张某多次往返江苏、湖北等地,警方迅速锁定了张某贩毒的上家、下家,发现她和同伙贩毒数量较大。2015年2月4日晚,侦查人员成功截获了伪装成出租车的运毒车辆,将团伙头目张某等人一举抓获,当场缴获K粉25.2公斤。同时,侦查人员在湖北、江苏同时收网,将11名团伙成员全部抓获。

  点评:近年来,各地所侦破的毒品案件缴毒量屡创新高,客观反映了当前毒品形势的严峻复杂。最高院下发了《全国法院毒品犯罪案件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进一步明确了毒品犯罪的法律适用,加大了对毒品犯罪的刑罚力度。

  三、规避打击手段极端化,特殊人群毒品犯罪活跃

  NO.6疯狂妈妈贩毒案

  2011年以来,“80后”支某开始不断怀孕、生育,利用法律对孕哺期妇女的保护性规定逃避打击,实施了一系列重大贩毒活动,先后五次贩毒被抓,共查明作案13起,缴获各类毒品54公斤及仿六四手枪1支,单次缴获毒品最多达15公斤。期间,支某共未婚生育了三名子女,最大的儿子四岁,最小的女儿仅七个月。2015年3月,在市禁毒委牵头组织下,警方排除了支某的实际哺乳行为,依法提请检察机关决定对其逮捕,并将其三名子女妥善安置到福利机构。

  点评:近年来,一些在毒品中迷失本性的涉毒妇女,利用法律出于人道主义做出的对怀孕、哺乳自己婴儿妇女的特殊规定,不断怀孕、生育,借机大肆进行毒品犯罪活动。2015年,最高院等四部委出台了《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就剥夺吸毒人员监护权作出了规定,司法机关也将持续加大对此类人群的打击力度,确保及时追究刑事责任,妥善安置未成年子女。

  NO.7艾滋病患贩毒案

  浦口区何某有十几年“毒龄”,在长期吸贩毒活动中感染了艾滋病等多种顽疾,何某则利用“关不进去”的身体条件不断做大毒品交易。2014年底以来,何某伙同他人多次到外地购买毒品偷运回宁,再转手零包贩卖。2015年1月23日,警方在鼓楼区一门面店内,缴获了冰毒和海洛因1.5公斤,并将何某等3人一举抓获。2015年12月,何某一审被判处死刑。

  点评:近年来,受监所条件限制,病残涉毒人员往往难以收押收戒,流散在外大肆进行贩毒、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社会治安。2014年以来,南京警方加强监管场所建设,已建立了南山医院艾滋病犯罪嫌疑人收押中心,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医疗中心也已建成投入使用,实现对吸毒人员应收尽收,艾滋病不再是毒品犯罪的“护身符”。

  四、犯罪动机出现偶然性,出现借毒品“捞一笔就跑”的趋势

  NO.8梦想贩毒致富案

  浦口区高某工资收入较低,家庭经济不宽裕,常被家人埋怨。为实现自己的财富梦,高某竟打上毒品的主意,妄图“干一票大的”,攫取人生“第一桶金”。2015年5月,高某只身前往毒源地,多次打探购毒渠道,最终花光积蓄购买了数公斤冰毒带回南京,想方设法联系销售毒品。12月3日,南京警方将高某及上下家4人一举抓获,缴获冰毒4.2公斤、毒资3万元。

  点评:当前,扭曲的财富观让一些人铤而走险,妄图通过制贩毒实现发家致富的梦想。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不管是职业毒贩还是捞一笔就跑的小贩,都逃不过法律的制裁。我国刑法规定,制造、贩卖海洛因、冰毒50克以上,即可判处15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直至死刑。想通过贩毒赚一笔,搭进去的可能是身家性命。

  NO.9走私制毒物品案

  2014年3月境外警方查获了数吨制毒物品,追查到销售方为南京某贸易公司。南京警方经大量走访调查,全面收集固定了该贸易公司法人代表徐某,以出口除草剂为名夹带走私制毒物品牟利的证据。据了解,徐某的贸易公司设在一家小区里,实际上是一家皮包公司。名义上该公司是出口除草剂,实际上是打着这个幌子,销售大量制毒物品,数量达数吨之多。

  境外警方查获制毒物品后,徐某听到风声,将名下公司注销。南京警方追踪侦查,2015年11月,在浙江警方的大力协助下,将徐某抓捕归案。

  点评:近年来,走私易制毒化学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案件不断出现。不法人员注册成立贸易公司,将易制毒化学品或新精神活性物质伪装掺杂在普通货物中走私出境,赚取暴利。公安部等相关部门正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此类犯罪活动。

  五、毒品犯罪与网络高度结合,出现了贩毒活动的网络化

  NO.10网店贩卖毒品案

  萧某等人申请了网络店铺,主营箱包服饰,而每件商品价格均为100元,运费却高的离谱,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只需要拍下商品,通过支付宝转账,就可以收到快递邮寄来的衣物及藏匿在内、高额运费买来的毒品。2015年6月,南京警方在茂名警方协助下,成功侦破此案,一举将萧某等6名“店主”抓获,涉及到十多个省市的购买、吸食毒品人员被依法处理。

  点评:近年来,网络涉毒活动日益活跃,一些吸贩毒人员在网上勾连,模仿网上商品交易进行贩毒活动。对此,公安部专门组织了网络扫毒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了此类违法犯罪行为。警方对网络涉毒案件坚持一查到底,毁网断线,不管是通过网络贩毒,还是购买吸食毒品,都将受到法律严惩。(完)

编辑: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