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有进 稳中有好的新画卷——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报告
中国标准动车组通过385公里/小时高速试验“大考”。新华社发
2015年,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任务繁重。中国经济巨轮一路前行,增速换挡。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绘就了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新画卷。
看速度:GDP7%左右的增长,含金量更高
“我对完成全年7%左右的预期目标充满信心。”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我国经济发展符合大势,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在正确航向上砥砺前行。”
盛来运的信心来自于这样的事实: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我国新增就业1066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实现全年目标;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7%,继续跑赢GDP;物价涨势温和,前11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4%;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市场活力明显增强,新的增长动力加快形成。
“7%左右的经济增速领先于全球主要经济体,风景这边独好,难能可贵。”盛来运说,从横向看,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世界第一,今年仍高达30%左右;从纵向看,我国发展基数在增大,每个增长点的含金量更高。现在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相当于5年前增长1.5个百分点,相当于10年前增长2.6个百分点。
面对新常态下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既没有“大水漫灌”、大幅增发货币,也没有盲目投资和显著扩大赤字,而是在存量上做文章。1.6万亿元建设资金补足中西部铁路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短板,定向降准降息使小微企业贷款占比持续提高,大力推广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推出了1000多个、总金额近两万亿元的PPP项目,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吸引民间资本进入。
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指出,新一届政府创造性地提出了“合理区间”的调控目标,即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与过去相比,由高度关注GDP转变为更加关注民生。
近两年,先后实施了11大类重大工程包为主要内容的稳增长项目,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百姓的获得感更强。
看结构: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接近60%
看中国的经济结构,用数据说话最实在、最有说服力:
——今年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60%,比上年同期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比投资高15个百分点,创近年新高;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51.4%,比去年同期高出2.3个百分点,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趋势明显,结构优化升级势头良好。
——1至11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5%,增速比全部投资快6.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17.9%,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投资占比为11.8%,下降0.6个百分点。
——以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智能电子产品为代表的新产品成倍增长,互联网信息及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网上零售额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今年前11个月同比增长超过30%。
“由投资、出口主导的需求结构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显著提升。”盛来运说。
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背后有着这样的政策背景:政府为了更多强调和激发消费活力,持续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提升消费能力的政策措施,如实施六大消费工程,构建促进信息、绿色、住房、旅游、教育、养老等消费政策引导体系。
经济要迈向中高端,必须加快结构转型升级。既利当前,又惠长远,在探索创新需求侧调控的基础上,国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王保安指出,通过积极推进“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加快推动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看动力:打造新引擎,创业创新蔚然成风
在北京中关村一条200米长的创业大街上,日均孵化创业企业1.6家,平均每天有一家企业获得融资。政府权力的“减法”正换来市场活力的“乘法”。
中国商事制度改革至今,市场准入门槛不断降低,各类创业创新活动蔚然成风。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5.8%,平均每天诞生新企业1.16万户。
近两年,国务院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700多项,放得彻底到位,前所未有,非行政许可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政府加快推进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市场负面清单“三张清单”建设,理顺政府、社会与市场关系。把宏观调控和推进改革、优化制度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寓改革创新于调控之中。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少设路障,多报路况,巧建路标,民间投资逐渐回暖。今年前11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2%,初步扭转了增速持续回落的势头。
王保安指出,新一届政府围绕实现“双中高”目标,紧紧扭住这个“牛鼻子”,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通过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支撑平台,高质量、多样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
“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开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迈入决胜阶段,我们有理由期待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