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常来“下访”,我还上访干啥
丰县干部走村串户成常态赢得百姓夸赞——
新华报业网讯 一辆便民服务车、一本民情日记、一张民情“连心卡”、一个网络管理平台,丰县在群众路线活动中摸索出一车、一记、一卡、一网的“四个一”走村串户工作法,让全县15万余户百姓感受到贴心服务。10月17日上午9时,梁寨镇辛庄村,便民服务车准时进村,村民李雷和几十位老乡早已聚在一起。“我们都记好了日子,盼着和职能部门当面交流。”李雷最近惹了官司,向镇司法所所长侯先亮询问起聘请律师的事。侯先亮记录下有关情况,向记者感言,“我们每个月跑十多趟村子,能为百姓做点事,虽然累一些,但心里开心。”
梁寨镇20个行政村,最远的村距离镇区有30多公里,留村的多是老人,出门办事不便。去年5月,镇里开通服务车,每月1日至20日分别下一个村子,至今已进村开展计生、农业、法律等方面的服务357次。
走百村、进万户、察民情、解民忧。梁寨镇是丰县“走村串户”的发起地,全镇148名干部每人包挂上百户人家,成了村民们的“贴身管家”。每名干部都有一个网络账号,在民情信息平台上记录下百姓家庭基本信息、问题诉求、解决进展等,实现数据管理、工作跟踪和监督评估。
“王委员,你咋又来了?”“来看看你。”在农户祝远征家,腿脚不便的他走到门口把梁寨镇政法委员王峰迎进了屋。因为一场事故,年过五旬的老祝落下腿部残疾,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王峰在走访了解后,三天两头给他做心理疏导,还帮他开了家小店,这才让老祝有了笑容。王峰在民情日记中写道:“现在信访量明显少了,说明干部只有接地气,帮百姓疏怨气,大家才能更和气。群众有困难我们帮解决,平时常到他们家里转转,哪怕聊聊天,干群也能更亲。”
不仅是干部主动走下去,百姓有难题,一个电话就能找到干部寻求帮助。来自大沙河镇的刘芹在梁寨镇区经营一家婚庆公司,在她店内,记者看到一张便民服务卡,上面印有镇班子成员、镇部门负责人的工作职责和手机号。“我给镇‘一把手’王书记打电话反映店面前乱摆摊点问题,当天就清理了。”刘芹说。
“我们干部的电话全天候保持畅通,百姓有问题可以随时找我们。”梁寨镇党委书记王磊说,矛盾和问题不能想着去躲,能改的马上改,能做的马上做,一时处理不了的,也要拿出计划,等条件成熟再解决。
为了让倾听群众心声的“触觉”再延伸,梁寨还在人口最密集的镇广场边建起民情民意志愿者促进会,11位在群众中很有威望的老人每天值班,进行政策宣传、群众接待、民情民意采集、化解矛盾工作。工作半年来,他们搜集了几十条合理化建议。
干部带着感情下去,迎着矛盾下去,化解的是难事,凝聚的是民心,理顺的是民意。在梁寨渊子湖畔有片300亩“百姓林”,这里的近4000棵树,全是老百姓自发捐的。镇里有名的老上访户梁响远,捐了2棵朴树和1棵槐树,还发动亲朋一起捐,“现在干部常来下访,很多问题解决了,我还上访干啥?”本报记者王岩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