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的“笨功夫” ——记全市检察机关优秀青年干警、市检察院公诉处检察官马春晓
自2012年定岗市院公诉处以来,马春晓办理公诉案件数十件,撰写综合、调研材料三十余万字,发表论文十余篇,两次因出色的调研成绩被市院记三等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学习型”“专门型”人才,也是同事们眼中办案效率高、学习东西快的聪明人。然而,当向这位聪明人请教工作方法时,他却说道:“你知道十万小时天才理论么?一切都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我下的都是笨功夫,工作上没有捷径可走。”
“公诉工作越来越规范化、精细化,所谓的捷径其实是弯路,只有认认真真磨好笨功夫,才能攀越高峰。”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在日常程序里加快步伐,延展时间的宽度,是马春晓一直以来的工作方法。为了给分析思考案件留出足够的时间,马春晓靠着专注和加班这两件法宝,不断提高自己阅读卷宗的能力,将时间缩短至别人的一半。在最近的南京溧水区委书记姜明受贿和重婚案中,马春晓顶着压力,从今年的三月到六月,经常加班到晚上十点,阅读卷宗28本,写下笔录8万字,审查报告6万字。这项复杂要案得以又快又好地办理,离不开他前期充分踏实的准备,更有赖于他平时扎实的基本功。“每天看卷宗、写材料,一个字一个字敲下来,可抵得上两三本硕士论文了。”他笑着说道。
至于为人称道的调研成绩,背后也浸润了马春晓无数的心血。他告诉我们,每一份调研报告他都至少打磨了半年,三年多的时间里,买了上百本法学理论书籍,参考了上千篇法学期刊文章和硕、博士论文。“淮安没有专门的法律书店,我只能上网买啦,家里的书架上都堆满了。”马春晓形容自己是用“弹钢琴”的方法来兼顾办案与研究,以案件为“白键”,辅以理论的“黑键”,在案件中学习理论,以理论推进案件,以点带面,有的放矢。“这种方法也是被逼出来的,工作后不比在学校,没有专门的时间来看书,所以要立足于工作,根据需要针对性地学习。”在他的辛勤耕耘下,所撰写的《非法经营罪的口袋化困境和规范解释路径》等文章被最高检、省院采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成果。
除了下好“笨功夫”,踏踏实实地磨案件、磨文章,马春晓也在不断磨练自己的品格。“保证有序,追求美,信仰善”,这既是他对自己文字的要求,也是他所欣赏的人生境界。“我很喜欢林东茂先生的文字和人生理念,他在《一个知识论上的刑法学思考》中写道,‘刑法是一门恶的学问,这学问用的都是恶的语言,处理的都是恶的因缘,接触多了,如果少了一些法律以外的自省,会被这门学问反过来影响自己的人格。’要在接触大量负面信息的公诉工作中保持清醒,避免被‘恶’所同化,需要经常反思自省,追问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而我,想成为一个值得别人相信的人,一个廉洁、善良、规范、真诚的人,这些都需要在工作、学习、待人接物的每一件小事中做起,脚踏实地,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踏踏实实地“磨”,这的确是“笨功夫”,但也是人生道路上朴素而永恒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