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西藏民族中学“和美教育”成藏汉交融品牌
中新网南京12月12日电 (徐俊)2015年12月11日-12日,常州西藏民族中学举行了建校三十周年“和美教育”系列展示活动。“叫一声‘常爸’,我便在常州有了一个新家,叫一声‘常妈’,汉藏一家亲的真情沃育三千格桑花绽蕾雪域高原。”一群来自西藏的孩子在江苏常州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与“常爸”、“常妈”的真情故事,一群西藏的孩子在常州又多了一个新家。
常藏,和美学园
12月11日,常州西藏民族中学和美课堂展示活动现场迎来了国家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赵建武副主任、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顾春明副处长和来自全国12所内地西藏班(校)近80位老师、常州市区10所学校60多位老师及学校退休教师走进学校和美课堂。课堂上孩子们坚定睿智的眼神,清晰流畅的发言,落落大方的体态,给听课教师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展示评价环节同学大胆的角色演绎,合作小组成员之间激烈辩论,生生之间相互质疑释疑,让现场每位老师听得津津有味,脸上更是一次次露出会心的笑容。“这里的学生阳光自信!”“这样的课堂学生才真正感兴趣!”“完全看不出他们是藏族的孩子。”课堂观摩课间休息时,听课老师们议论着。国家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赵建武副主任听完课后,更是激动地和老师们交流道,来之前就听说教育部领导介绍常州西藏民族中学办得好,今天进入课堂之后发现师生的良好学习精神状态,惊喜的是藏族孩子们课堂表现上如此精彩,这样和美的课堂值得向全国民族班推广。
展评学习搭建学生施展才华的平台,和美课堂创设学生张扬个性的时空。九门学科十二节“和美课堂”展示让来学校听课的老师有了直观的印象。紧随之后两个教育教学论坛,让来校参加展示活动的老师们参与其中,彼此交流分享。学习、借鉴先进理念,让理念为行动指南。学校和美课堂的探索,让课堂发生了变化。如春花灿烂,沁人心脾,引人入胜。课堂如诗如画,让和融入其中、让美流淌其中、而学生的发展也就在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中。现在,常州西藏民族中学的课堂成了心智交流,心灵滋养,灵性启迪的生命发展场。
常藏,惬意乐园
12月11日中午,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走进了常州西藏民族中学,学校邀请到钟楼区文化馆和常州市文化馆非遗中心传承人来到学校通过展示、互动等方式,让孩子们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亲身体验常州非物质遗产文化的独特魅力,引导他们认知、热爱、传习中华文化,进而对中华多元文化的认同,让民族文脉在校园传播和传承,同时让藏族孩子们更加了解第二故乡常州。
此次活动既有传统美术类的常州梳篦、常州乱针绣、虎头鞋、面塑、糖画、剪纸;又有传统技艺类的常州芝麻糖、常州萝卜干、常州梨膏糖、常州发麻糕这些常州的特色小吃;并且还有传统武术阳湖拳的现场展示。整个活动现场人头攒动,面对传统民俗项目,孩子们展现了深厚的兴趣,孩子们忙碌地穿梭在各个项目之间,领略各类项目的别样风采。尤其是现场互动感极强的阳湖拳展示,孩子们也投入到其中跟我们的传承人学习一些简单的动作,一招一式也做的有模有样,场地中不时响起阵阵的掌声。整个体育馆内尽显常州特色,藏汉文化交融其中。
另外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还设置了许多现场动手、体验环节。内场活动在教学楼博学楼开展,共有8间教室供孩子们进行动手实操,项目囊括了常州梳篦、常州留青竹刻、剪纸、草编、面塑、糖画。孩子们不仅可以直接接触到这些项目,并能面对面地与非遗传承人对话,参与互动。孩子们说:“好玩,太过瘾了,特别是糖画和面塑,特别有意思”。最后孩子们拿着自己完成的作品开心的拍照留念,他们都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传统项目,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多多开展一些,能让他们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学校结合国家开办内地西藏班(校)的目的、西藏经济文化发展背景和藏族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开设富有藏汉兼容特色的校本课程。近二十门选修情趣类校本课程、游学课程、影视类课程、实践类课程、节庆类活动课程。架构具有常藏特色的课程体系,促进孩子们多元化发展,使学校成为他们的惬意乐园。开展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是学校藏汉兼容特色的校本课程一个小小缩影。
常藏,精神家园
12月12日上午,学校第六届“汉藏一家亲”启动仪式在金珠峰艺体馆隆重举行,它作为学校纪念30周年的主体活动很有意义。国家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赵建武、常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陈海军、常州市教育局局长丁伟明、常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局局长徐靖德、常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常州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章卫忠等领导出席此次启动仪式。活动还邀请到来自外国语学校、正衡中学、二十四中、实验初中、田家炳初中以及鸣珂巷幼儿教育集团的160个爱心结对家庭。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160个藏族孩子有了常州的爸爸妈妈,160个常州家庭迎来了自己的又一个孩子。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民族团结又建新桥,民族和谐再谱华篇。
常州西藏民族中学汉藏结对活动已经成功开展了五届,已有632名藏族学生与623个常州家庭结对,在常州和西藏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有力地促进了藏汉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这一活动是对学校办学理念“藏汉情融”这4个字最好的演绎。
常州教育局丁伟明局长致辞,他首先回忆了建校二十周年庆祝活动,时隔十年感慨颇多。他指出近十年是学校发展进步最大的十年。十年来学校做了三件大事,一是建设了现代化且面向未来的新校区,二是确立“和而不同、藏汉情融”的办学理念以及“和美教育”的课程规划,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都不断提高,中考成绩更是在内地西藏班中名列前茅。三是“汉藏一家亲”家庭结对活动,拉近了汉藏两个民族之间、常州与西藏两地之间的情感。
活动过程中学校创新采用了网络直播的形式,让远在西藏的家长能通过网络视频现场了解到活动的全貌。家长可以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常州爸妈在一起,可以用微信平台现场互动。有家长微信上这样写道:感谢校领导和辛勤付出的老师们,在视频和照片里看到了孩子和常爸常妈非常亲近的场面,很感动,谢谢学校搭建这么好的平台,让孩子们在常州也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温暖,祝学校校庆主题活动圆满成功!
国家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赵建武欣闻常州西藏民族中学第六届汉藏结对活动如期展开,代表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对此表示热烈祝贺,祝贺每一个新组建的汉藏家庭,祝贺每一名藏族孩子,祝贺民族团结事业再添新篇。孩子们和常爸常妈的故事一次次打动着他,近七百对常爸常妈一做就是六年,常州西藏民族中学“汉藏一家亲”活动做的细致到位,就他所了解全国内地民族班(校)同类型活动中常州做到最好,更是值得向全国推广。
孩子们微笑着说:“我在常州有个家!”常州已成为藏族孩子们的第二家乡,学校已成为藏族孩子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学校领导老师真情陪伴藏族孩子成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业绩,在西藏老百姓心目中获得了很高的满意度,在全国同类型学校中获得了很高的美誉度。
3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培育民族英才、促进民族团结”的宗旨,坚持把“坚定的政治方向、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优秀的学业成绩和强健的身体素质”作为育人目标,努力为来自西藏地区的每个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学校、教师和学生每年都会获得国家、省、市等各级表彰,无论是获奖数量还是层次,都在全国同类型学校中名列前茅。在西藏,每一个家庭都将孩子能到常州西藏民族中学就读视为最大的光荣,每一所学校都非常乐意接受常州西藏民族中学的毕业学生。迄今为止,学校已经输送毕业生3000多名,一部分毕业生已经成为西藏各条战线建设的骨干力量,为促进西藏繁荣和民族团结作出了突出贡献。
编辑: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