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地名30年来消失近半 保护工作相当紧迫

30.05.2016  23:00

  “近30年来,常州有一半以上乡镇名称和村庄名称消失了,地名文化保护工作相当紧迫。”记者获悉,《常州市关于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近日正式出台,《办法》提出,2018年底前全面建立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制度,形成地名文化保护、开发、弘扬的新机制。

   一半乡镇和村庄名称消失

  今年63岁的巢克昌老汉,家住西夏墅镇牛郎村,由于村里的土地已全部流转,房屋拆迁住进了镇里的集中安置小区。闲暇时,巢老汉经常到建成的农业园区里转一转。“这片土地就是我们村的,我家就住在那儿!”巢老汉他指着一座现代化的农业大棚说,村庄拆迁了,生活条件更好了,可心里有时总感觉空落落的。

  常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常州市每年都有数百个新地名产生,同时也有许多老地名消亡。近30年来,仅伴随行政区划和建制村调整,常州市一半以上的乡镇名称和村庄名称被废弃。

   像对待文保一样保护地名

  《办法》要求,遵循地名命名和演化规律,坚决防止乱改地名,避免大量地名文化遗产快速消失。

  《办法》提出,广泛调查、挖掘、整理存续时间较长、具有较大文化价值和重要影响的历史地名,编制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全面建立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制度。全市要在2018年底前全面建立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制度,形成地名文化保护、开发、弘扬的新机制。

  “这个名录,要在多方论证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但是一旦确定后就不能轻易更改,对待这些列入名录的地名,就像文物保护中对待文保单位一样。”常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相关负责人说。

   新修道路用原来村庄命名

  “在进行地名文化保护时,要尽量沿用一些老地名。”常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相关负责人说,像巢老汉所在的牛郎村,被纳入常州市新北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当地政府在规划时,一开始打算新修道路由园区企业来定,但这引发了不少反对声。当地政府对此专门召集村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地名专家、民俗专家召开会议,最终,牛郎路、石巷路、猛将路……这些路名出现在了规划里,并于近日向民政部门正式报批。

  相关负责人说,农业产业园新修道路沿用原来的村庄名,重新赋予老地名新的生命力,是保护地名文化一种较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