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武进国家高新区:演绎高与新的跨越
领头雁、排头兵、先行者,在武进的发展版图上,武进国家高新区始终勇立潮头、一马当先。
“十二五”以来,高新区奋发进取、积极有为、开拓创新,不断推动高、新发展,取得了崭新业绩:2012年,成功迈入国家级高新区序列;2013年,进入全省开发区十强;2015年,武进出口加工区成功升级为综合保税区……
项目为王 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如果将一个地区产业的发展比作一个雁群,重大项目无疑是领头雁。纵观武进国家高新区,通用集团、博世集团、曼集团、住友电工、普利司通等多家世界500强,光宝集团、晶元光电、北汽集团等多家境内外知名企业比邻而居,犹如一道亮丽风景线。
重大项目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着区域长远发展。区委副书记、武进国家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凌光耀说,多年来,高新区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通过一个个龙头项目引领,带来了园区产业的链式发展,打造了一个个特色产业高地。
北汽新能源项目就是最好明证。2015年4月18日,总投资100亿元的北汽新能源常州高端产业基地项目正式落户。作为园区有史以来单体最大投资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30万台新能源汽车能力。
北汽项目产生了巨大磁力。西门子电机、贝内克汽车内饰材料等一批世界级项目,均随北汽落户高新区。一条从电机、电控到汽车内饰材料的完整新能源车产业链,正式在高新区形成。
“有大项目才能有大产业,有大项目才会有新高地。”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孙洋指出,5年来,高新区重大项目不断突破,累计引进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16个、超5亿美元项目4个、超百亿元项目1个。园区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三大特色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三大产业初步形成。
创新为魂 建设开放开发新热土
作为全区制造业的重要集聚区,同时又是全区经济的最大增长极,多年来,高新区始终以“速度明显快于全区、水平明显高于全区、成效明显好于全区”的标准推动发展。高新区的秘诀在哪里?持续不断提升创新力是关键。
武进工业设计园内,南京艺术学院艺术设计院、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团队等40多家工业设计机构、企业集聚,重点为全区基础装备、车辆及配件、机器人等提供工业设计服务。只见设计园展厅内,电动自行车、家用吸尘器等一件件物品,经工业设计包装后,造型独特、样式美观,产品附加值更是大大提升。
作为一项现代制造业与创新创意高度集成的“智慧产业”,工业设计在高新区的发展壮大,正是园区多年来对“创新为魂”理念的不断贯彻。
大力加强创新平台载体建设,着力构建教育、科技和社会服务三大公共平台。5年来,高新区科技资源不断集聚,与常州科教城的联动发展进一步深化,累计组织产学研活动92场,签署产学研合作意向170项;新增半导体照明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州基地)、九洲创投园、创新园区加速器等多个创新创业平台。截至目前,园区拥有各级各类孵化器15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4家。
“坚持创新驱动是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区政府党组成员、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陆秋明表示,在创新引领下,高新区正加速实现由“高新区制造”转变为“高新区智造”。
产城一体 崛起“高、新”为特色的现代城
高新区津通工业园内,已有国内外30多家服务企业在这里安营扎寨,其中不乏瑞士通标标准技术、香港嘉里大通物流、美国GE等多家国际著名企业。高密度的企业集聚,自然引入了大量产业人才。
津通模式是高新区企业集聚、人才汇聚的缩影。随着园区经济不断壮大,高新区城市建设和服务业发展的短腿越发明显。如何实现产业与城市协调并进?
“‘十二五’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产城配置合理、产城协调发展、产城相融相生。”凌光耀指出,只有“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5年来,高新区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强化教育、旅游、居住、商贸、研发等综合服务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城市经济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发展。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高新区内已建成中央大道、武进大道、湖滨大道等多条主干道路,路灯、绿化、雨污排水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功能形态不断丰富,红星美凯龙、天安数码城、香格里拉溪湖国际大酒店等一批商贸服务业项目投用;城市气息日益浓郁,滨湖开发、总部楼宇、中央商务区、城市综合体建设正日益优化着整个园区的功能。
一座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现代制造业为主体、第三产业和公益事业相配套的产城融合新区,已在常州金南翼拔地而起。
来源:常州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