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昨举行遗体捐献纪念活动,家属代表到场缅怀
遗体捐献,被誉为“生命最后的馈赠”。昨天上午,常州市民政局、红十字会邀请捐献者家属代表在常州栖凤山国际人文陵园举办了“温暖的心愿,生命的礼赞”缅怀纪念活动。当天的活动中,纪念碑上又新刻了今年以来4位捐献者的名字。 杜建英 刘国庆
今年新增4位捐献者名字
去年5月份,常州市红十字会在常州栖凤山国际人文陵园建立了人体器官(遗体)捐献纪念碑,为捐献者家属搭建了一个寄托哀思和缅怀瞻仰的平台。纪念碑造型为一对男女用双手牵起红十字,男女人形镂空,体态宛如一颗爱心,展开的副碑如同天使的翅膀,守护着需要帮助的人。到去年底,纪念碑上一共刻着28位捐献者的名字。
在昨天的纪念活动中,纪念碑上又新刻了4位捐献者的名字。这4位都是今年以来的捐献者,其中两位是遗体捐献者,1位是器官捐献者,另1位是角膜捐献者。
据介绍,到目前为止,在常州市红十字会登记的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共205人,成功捐献5人;遗体捐献志愿者共181人,成功捐献10人;角膜捐献志愿者共103人,成功捐献24人。15名器官衰竭患者接受了器官移植,重获新生;48名失明患者移植了眼角膜,重见光明。
市民可以通过网络祭奠
活动开始,在优美的小提琴合奏声中,在场全体人员在撒满菊花瓣的立碑地上,共同祭奠那些逝去的英雄。遗体捐献的家属拿着毛笔在纪念碑上把亲人的名字描上了颜色,随后献花,鞠躬。
昨天一共有15名捐献者的家属到场参加纪念活动。一位捐献者的堂妹孙女士说,堂兄生前是残疾人,因肺部疾病去世。生前,堂兄得到了社会不少的关注,所以,他临终时的愿望,就是把遗体捐献出来,为医学事业做贡献。
邓女士的丈夫去年患结肠癌去世,年仅36岁。邓女士说,丈夫在医院病床上的时候,就跟她和家人说,想把眼角膜捐献出去,因为孩子还小,他想让孩子觉得,爸爸还活在这个世界上。
在现场,邓女士看见丈夫的照片,还是忍不住默默落泪。她说,丈夫去世捐出角膜后,她得知眼角膜已经有受体,虽然不知道是谁,“但他的眼睛却照亮了其他人。”
另据了解,栖凤山还在“常州公祭网”上特别建立了“网上红十字纪念园”并捐赠给了红十字会。市民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献花祭奠这些捐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