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海葬纪念广场落成 家属集体举行公祭仪式
亲人海葬后,清明来了,却没有一个进行祭扫的地方,这对很对海葬者家属来说是个遗憾。近日,常州市海葬纪念广场正式落成,同时每位海葬者的名字也镌刻在广场纪念碑上,让家属们有了纪念之地。广场落成同时,常州历年200多位海葬者家属还举行了首届公祭仪式。
纪念碑让海葬者家属有了祭扫地
常州市海葬人文纪念广场位于常州市殡仪馆东侧的常州龙城古园内。4日上午,记者看到,海葬人文纪念广场前方是10块大型黑色花岗岩石碑,其中两块碑上已经按年份镌刻了284位常州历届海葬者的名字。石碑依次排列,呈海浪造型。石碑前方的水池也特意使用蓝色底色,寓意大海。
常州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10块纪念碑前端的主题雕塑采用重达6吨的“锚”的造型,这只锚有6吨重,取名“海之恋”,寓意“心灵归港、生命远航”。
该负责人介绍,自2005年起,至今常州市已举办过10次骨灰集体撒海活动(海葬),共有284位逝者长眠于大海。近年来,一些海葬者家属表示,希望政府能提供一个祭扫的地方,对海葬纪念碑的建成可谓是意愿强烈。几经努力,海葬纪念广场终于落成。今后的海葬者,名字也都将镌刻在石碑上。下一步,还将在广场边建设海葬纪念馆。
作为一种文明、环保的骨灰安葬方式,海葬正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支持。建设海葬纪念广场、纪念碑,也正是对环保生态葬的倡导。目前这样规模的大型海葬纪念广场,在江苏还属首个,随着海葬纪念馆的建成,常州市海葬者纪念设施将领先全国。
“妈妈可以随着海水去各处看看了”
今天上午9点半,公祭仪式正式开始。200多位海葬者家属面容肃穆,每人手持一束白色菊花静静站在纪念广场。阴雨绵绵中,公祭的钟声敲响后,在场人员为海葬者默哀悼念。现场响起的“时间都去哪了”的歌声,让不少人忍不住抹起了眼泪。
公祭仪式在宣读祭文后,由各家属走到碑前祭奠。施女士的母亲是去年进行的海葬。施女士告诉记者,妈妈因为中风瘫痪在床有10年,去年因为并发症不幸走了。
“我替妈妈做了一个决定,让她海葬。”施女士流着泪说,母亲生前就喜欢旅游、到处走走逛逛,但是生病后只能一直躺在床上,这也成为她的遗憾,“海葬后,妈妈就可以随着海水到各处去走走看看了。”
在纪念碑前,施女士献花、鞠躬,看着母亲的名字,久久驻足。
市民朱女士说,父亲是2012年海葬的践行者。选择海葬的方式,是父亲生前的遗愿。朱女士还表示,土地资源紧张,海葬这种不占地的生态葬方式,应该大力倡导。她和母亲也已经想好,等到百年之后,也都采取海葬的方式。
市民陈女士说,外公外婆的骨灰一直寄存在纪念堂,去年,全家人为两位老人选择了海葬。之前,他们都是在家中纪念两位老人。
4日现场一位参与公祭仪式的表示,明年常州举行海葬,他会将放在纪念堂里亲属的骨灰进行海葬,“让生命回归大自然。现在也有了纪念碑可以祭扫,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