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以体制改革激发文艺院团巨大活力
2010年,我市按省文化体制改革“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的要求,作为全省首批国有文艺院团改革试点城市,核销了原常州市青年锡剧团、常州市歌舞团等6家文艺院团事业单位法人资格,注册成立了江苏常州市锡剧院、江苏常州市歌舞剧院、等4家国有独资文化企业。
为保障文化体制改革顺利推进,财政保障力度不断加大,保障方式也从“保人头”向“促事业”转变。7年来,财政对院团事业发展投入累计6645万元,其中:2010—2012年每年投入850万元,2013—2016年每年投入1365万元;对戏曲精品创作累计投入约1300万元;对戏曲等重点领域文化人才的培养累计投入1200万元。改革以来,我市四家市属国有文艺院团各项事业平稳持续发展,文化创作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艺术精品享誉业界。 2011年,常州市歌舞剧院原创舞剧《格桑花茉莉花》荣获了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最高奖。常州市锡剧院创排的大型现代锡剧《夕照青果巷》,代表江苏省赴京展演,得到国家级专家和首都各界一致好评。市滑稽剧团创排的大型滑稽剧《全家福》荣获了全省“五个一”工程奖。仅有12人的常州曲艺团,在五年内更是四次荣获了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
文艺大餐融入基层。 在收获各项荣誉的同时,各院团积极推动优秀剧目下基层,组成文艺志愿者服务队,推进“精品文艺进社区”,广泛参与“社区天天乐”“文化100”等全市各类大型文化惠民活动,每年推出惠民演出近2000场,惠及市民超百万人次。
文化品牌走出国门 。近几年中,常州舞台艺术多次走出国门,赴美国、俄罗斯、荷兰、土耳其、芬兰、老挝等国家,以及台湾地区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有效扩大了常州文化的对外影响。2016年上半年,在原市歌舞剧院民乐队的基础上,又组建了苏南地区首家综合性专业民族乐团——常州民族乐团,并于2016年底成功推出了常州首场民乐新年音乐会“中天之夜——常州新年音乐会”。
文艺骨干层出不穷。 我市连续开展了“十大文化英才”、“十大青年文化人才”等评选活动,积极开展与国家级、省级名师结对拜师学艺活动。2016年,在全省范围内招收16名常州锡剧“第七代传人”,待学成之后,他们将进入常州锡剧团工作,成为锡剧薪火传承的“希望之星”。
我市将积极响应中央、省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深化“一团一策”改革,并出台相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