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自主创新促成果转移转化

07.04.2015  14:34

  中国科学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以下简称常州中心)自2006年成立以来,始终以“加强科技自主创新、推动成果转移转化”为工作目标,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产出。目前已引进、孵化高科技公司41家,注册资本近4亿元;承担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600多项,总投资超过15亿元。
   平台是基石
  
2014年,常州中心新建和完善了江苏省常州智能检测控制技术与数字化设计制造平台、江苏省高端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服务平台、常州市先进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三维动漫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常州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一大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目前,常州中心开放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拥有各类科研仪器设备600多台套,价值5000多万元,为200余家企业提供服务。
  2014年初,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入选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所,是入选的两家中科院系统单位之一。该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是攻破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水平,加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目前,中科院已有30余家科研院所与常州企业开展合作,建立了14家分中心,其中包括6个地方事业法人性质的研究院所(中心),建立了33个专业实验室,与企业共建37个所企联合研发中心。
   人才是灵魂
  常州中心坚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相结合。一方面,常州中心加强现有科研人员的培养,通过参与项目实践、举办技术交流、邀请专家讲座、科研人员企业行等活动,培养年轻科研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深入企业生产现场增强科研人员技术实际运用能力和市场技术发展趋势的敏锐嗅觉意识,促使研究所学科方向发展与市场技术需求相结合;同时研究所还加强与高校共建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拓宽人才培养和引进渠道。另一方面,常州中心通过完善人才引进和激励体制机制,力争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特别是“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海归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创新是载体
  长期以来,常州中心始终结合常州市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的需要,从五大产业、一核八园到十大产业链,因地制宜,突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整合地方产业需求,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同时,常州中心通过深化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围绕常州科教城、中科院常州中心产业园等创新载体建设,为中科院科研院所重大科技成果在常州实现产业化牵线搭桥,孵化和集聚“中科”系企业集群。
  2014年,常州中心推荐的4个中科院专家项目团队成功入选2014年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项目涵盖功能新材料、清洁新能源等领域,包括纳米电热膜新材料、地表水净化热处理等项目的研发及产业化。此外,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的全自动简易焊接机器人、常州化学研究所的有机硅室温胶、常州光电技术研究所的LED灯具寿命评估和检测系统、常州数控技术研究所电子花样机和点胶机等项目2014年都逐步实现了产业化。

来源:常州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