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 以生态自觉打赢太湖水治理攻坚战

22.12.2015  16:07

  太湖美,美在太湖水。这是大自然赋予江苏的宝贵财富,也是历史赋予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任。作为太湖水环境圈内的重要城市,常州,以坚定的生态自觉激发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担当,以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打好太湖水治理的攻坚战中,书写出不凡的绿色传奇。

  今年,治太工作交出了一份力透纸背、提振人心,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绿色答卷——

  根据监测,1-11月份,常州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3条入湖河道水质均达到四类水标准;竺山湖未发生大规模蓝藻聚集和湖泛,竺山湖水体中污染物浓度稳中有降,总氮较去年同期下降19.2%,连续8年完成“两个确保”目标,顺利实现了太湖安全度夏。同时,据统计,截至11月底,常州市列入省政府今年下达的太湖治理目标责任书中的十大类121个项目中,前期5个,在建24个,完成92个,完成率为76%。

  正是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常州,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严的措施,策策攻坚,步步为赢,多维创新,多元发力,勇敢探索出科学治太的有效路径。

   路径一:靠前指挥,协同治太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治太工作,将太湖作为全国“三河三湖”治理重点,上升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为太湖治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常州市委市政府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始终将治太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重大任务、作为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紧紧围绕省政府提出的太湖治理年度目标,认真落实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第九次全体(扩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下发了《关于报送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第九次全体(扩大)会议重点任务落实情况的通知》(常太办〔2015〕26号),进一步明确责任,完善机制,强化督查,强力推进。

  治理太湖是硬仗。“思路决定出路,只有高起点规划、科学谋划,才能找到新思路,采取新举措,赢得新局面。”常州环保局负责同志感言,打好这场硬仗,关键是注重科学治太的系统性、协同性与整体性,多策并举构筑太湖治理的合力。

  尤其是,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太湖安全度夏工作。早在4月份起,市委书记阎立(京杭运河“河长”),市长费高云(太滆运河“河长”)、纪委书记沈斌(漕桥河“河长”)等市领导多次现场视察太湖安全度夏工作,详细了解了常州市太湖安全度夏工作进展情况,并对应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明确要全力以赴实现“两个确保”,打赢太湖安全度夏战役。分管副市长史志军及市太湖办领导同志不畏酷暑深入太湖安全度夏第一线,平均每周一次现场察看太湖安全度夏情况,每天查看蓝藻变化信息,及时协调处理安全度夏中遇到的突发问题,做到了领导靠前指挥,员工一线坚守,后方强力保障。

  只有进一步加大治水力度,通过强化“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才能使水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改善,这成为加快建设生态宜人、环境宜居的美丽常州思想行动上的“最大公约数”。

   路径二:系统推进,统筹治太

  提起“清水工程”,常州百姓心中有评价:这是是常州市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正是这一民生项目,在全市太湖水治理中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足迹,这项民生环保工程成为系统治水的“驱动器”。2006年至2010年,常州市对主城区60条河道实施了综合整治及水环境提升;2011年至2012年,对城市外围81条河道实施了综合整治;2013年,对城区周边29条黑臭河道(河塘)进行综合整治;2014-2015年,继续对城34条河道、6个河塘实施环境综合整治。通过整治,明显改善了市区河道水质,持续提升了水环境生态水平,为市民群众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这一连续接力的“清水工程”,对全市水环境质量的整体改善可谓功不可没。一是活水清淤。先后实施水系沟通63条,拓浚37条,清淤148条,清淤量125.3万方;实施断头浜综合整治18条,实施村庄河塘整治6个,新建改建换水闸站52座,88条河道建成了全线或部分护岸。二是污水截流。对101条河道进行了部分或全程截污,新建64座截流泵站,建设截流管渠270公里,完成108个老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工作。三是工业整治。对970家企业实施了限期治理和雨污分流提标改造,对1237家企事业单位、683家餐饮企业污水实施限期接管,对沿河197家污染企业进行了停产搬迁。四是生态修复。对23条河道进行河道生态修复,选用合适的植物种植在水面浮岛,避免了水质的富营养化。同时,对沿河以及河道填没部分进行了植树绿化,涵养水土,绿化面积达41.6万平方米。

  迈步龙城,现在的太湖滨水地带,被生态湿地和防护林所环绕,乡村河道逐渐变得清澈整洁,一度消失的水生动植物又重新回来。城市河道两岸绿树成荫,一步一景,成了居民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去处。

   路径三:严守底线,精准治太

  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坚守底线,是太湖水治理成效的重中之重。常州,从“水源地”到“水龙头”,构筑水源地保护、备用水源地、区域供水联网建设和自来水深度处理等多道安全屏障。

  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溧阳市天目湖水源地保护工程、常州市德胜河应急取水头部及泵站建设工程均已完成,武进区滆湖备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工程完成围网拆除和清淤。实施自来水厂深度处理。金坛市长荡湖水厂20万吨/日深度处理工程、常州市第一水厂深度处理改造项目均已开工建设。

  魏村水厂水质自动监测站,拥有国内首创的组合式生物在线预警系统。生物在线预警系统是目前国际先进的饮用水源预警技术,具有直观、综合、快速的特点,它通过生物在行为及生理方面的变化较短时间内指示污染的发生,弥补了理化手段仅能监控有限毒物而不能测定毒物混合状态下毒性的不足,是饮用水源预警不可或缺的手段和发展方向。该站目前安装了荷兰MicroLAN公司的发光细菌急性毒性在线仪、德国BBE公司的大型溞急性毒性在线仪和自主建造的鱼类急性毒性监控设备。常州市还率先在魏村取水口增设了全进口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及挥发酚等在线监测设备。目前,该水质预警监测系统具有理化、生物监测能力38项,同时还配套环保“全球眼”、PC Anywhere在线软件等远程监控、报警功能,实现了对饮用水生态安全的实时远程监控。为防患于未然,武进区建成50万吨滆湖应急备用水源扩建工程,形成了全区“双源供水、双重保障”的供水格局,武进百万人民饮水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路径四:标本兼治,全面治太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常州,坚持标本兼治、水上水下同线治理,进一步提升水环境质量。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治本之道。按照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要求,常州进一步优化流域产业布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积极实施清洁生产,40家企业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和41家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进展顺利。

  太滆运河是常州市3条入太湖河道之一,今年以来,氨氮等主要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但水质情况还有待提升。为改善太滆运河水环境质量,常州市启动了永安河等多条河道的综合整治——在加快推进河道拓浚整治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强化污染源监管,加强整治工程长效管理。常州推行种植业清洁生产,2015年,已推广商品有机肥1.13万吨,种植绿肥1.25万亩;7个循环农业工程、8个畜禽养殖整治项目、2个水产养殖治理项目均已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变废为宝,治污上做出良性循环“”文章。常州市宏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江苏省农科院最新研制国内领先的高效多功能生物发酵工程技术,对周边地区畜禽粪便、农业废弃物进行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年处理能力5万吨。而将这些污染物全部有效地转化为有机肥料,则消除了这些污染物对河流、湖泊的污染,促进周边生态环境和水域水质改善。

  路径五:养用结合,科学治太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才能做到应急时有从容的定力,科学迎战。这是常州太湖水治理的又一条“真经”。

  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金坛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已完成,常州市戚墅堰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已开始安装设备,溧阳市社渚污水处理厂扩能工程完成总体工程的75%。全市新增污水管网150公里以上,全市完成10个小区生活污水接管工程,城市、建制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4%、65%以上。

  力推节水工程。常州市再生水(中水)利用二期工程已完成,全市完成5个农业节水项目、新增农田防渗渠道235公里。常州市餐厨废弃物综合处置一期工程、金坛区薛埠镇垃圾中转站均已完成、武进城区城南垃圾转运站、新北区浦江路生活垃圾转运站均已开工建设。

  早研判,早决策,抢占治理的先机,加强应急监测是重要措施。今年,常州市进一步完善环境预警体系,继续实施3条入湖河流和相关河道196个断面的水质加密监测,每天分析全市38个水质自动站监测数据变化,一旦发生水质预警,立即开展现场污染原因排查,及时采取针对性整治措施。度夏期间,按省环保厅要求,全面开展竺山湖蓝藻巡测,及时分析湖区浮标站自动监控数据及卫星遥感图片,密切关注竺山湖藻情变化。同时,全市还自行每日开展西太湖(滆湖)蓝藻巡测,定期分析滆湖蓝藻卫星遥感图片。

  多策并举,拢指为拳,常州在科学治太上敢出招、善应招,勇毅笃行,行稳致远。

  这份厚重的答卷,饱蘸着龙城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与自信;这份厚重的答卷,书写出常州环境优化增长的崭新轨迹。无言的数据,有迹的发展,铭于丹青,赢得民心。我们有信心可期,让水更绿、让水更清的生态足迹将在这座龙城绵延赓续。

连云港11部门共商冬季污染天气应对措施
  为进一步做好冬季污染天气应对,环保厅
江苏省解除重污染天气蓝色预警
受冷空气影响,截至12月4日15时,环保厅
江苏拒绝为污染企业买单
   制定赔偿金使用管理制度  明确磋商和诉讼规则环保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