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盟APP帮大学生防止兼职受骗支招

22.10.2014  12:19

      “招聘老冰棍促销员,工资80~150元,日结。”一则兼职广告近日在广州大学城兼职网、兼职猫、百姓网等网站贴出后,引起不少女大学生的兴趣,广州大学生小瑶感觉报酬不错就报了名。

      然而实际上岗后,小瑶却发现有很多霸王条款:未做满8小时不结算,不卖到100根只能按每根0.5元提成。如有意见,公司“督导”就以“打人”相恐吓。最终,在烈日下站了8小时的小瑶一天只拿到了15块钱工资。

      更有甚者,有些招聘甚至是纯粹的骗局。吉林的大学生小杨前段时间被一个兼职做打字员的工作吸引,招聘信息上称按照打字数量付钱,他和同学争先恐后地填报名表并交了150元咨询费。但第二天当报名的同学再来到公司时却发现,公司地上一片狼藉,早已人走楼空。

      除此以外,在大学生实习方面也是问题不断。来自南宁的大学生小李说,学校在5月底放假,要求学生们不能回家,而是集体去东莞的企业实习两个月。“不去的话,成绩和毕业就会受影响,说是实习但干的都是苦力活,也没有签订任何书面协议。

      当前大学生寻找兼职大多通过求职网站,而不少网站监管不作为,使得虚假信息猖獗,使大学生兼职利益无法得到保护。

      对于商家或中介有意无意误导的做法,广州大学城兼职网负责人廖先生也感到无奈,“如果有大学生举报,我们会核实,然后把不良商家或中介拉入黑名单,我们能做的只有这个。

      业内人士表示,大型求职招聘网站都会对商家的营业执照进行核实,但这很多时候是形式大于实效。记者在赶集网发布的兼职信息中随机挑选了一则“营业执照已验证”、名为“广州飞扬影城管理有限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记者拨通了该公司联系人陈经理的电话,对方要求记者第二天来面试。但当记者询问是否要收取中介费时,对方却突然挂断电话。

      “这里不排除不良商家利用真执照做虚假招聘的可能。”一名业内人士表示,大学生如果受骗可以诉诸法律,但前提是受害大学生需要有证据,即书面协议。

      不过,做过很多兼职的广州大学生小梁告诉记者,做短期兼职实习,商家都不愿签订书面协议,兼职实习签订协议并不现实。

      法律“空白”:谁来保护大学生权益

      长期关注大学生实习与就业的律师陈曦表示,由于兼职未签订劳动合同,也就不受劳动合同法的约束。虽然口头协议属于契约的一种,但遇到不良商家或中介,就不堪一击。此外,法律法规缺失也是导致大学生们权益难以受到保护的重要原因。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副调研员谢向军表示,广东省在2010年出台了《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希望填补大学生实习、见习生劳动权益的法律“真空”。然而,该条例虽然出台了4年时间,但法规内容却很模糊,对于大学生兼职利益保护也未细化。

      校盟APP资深市场推广总监叶思晨指出:

      在国家没有出台相应保护学生兼职权益的政策法规前,网站以及相关的APP要承担起审核作用。

      叶思晨说:50%左右的虚假及骗子信息,是可以通过1-2年的相关行业经验过滤掉的,这些信息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只是学生不了解而已。另外40%的是各种先交费的虚假骗子,只要在应聘的过程中,不交任何费用,骗子无非利用各种名义以及手段让学生交钱,学生不交钱,对方就无法行骗成功,女生应聘的时候最好几个人一起。剩余的10%骗子信息,可以通过差评的方式,提高骗子的行骗成本,从而达到杜绝骗子信息的目的。

      目前由江苏在校大学生研发的“校盟”APP已经在南京和无锡两个城市进行试点运营,希望同学们可以用校盟APP来参与各种兼职以及实习,在工作的同时还可以互相交流兼职经验,让黑中介及黑商家变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