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承诺与19年的坚守——记常州市金坛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王立新
只为一份承诺,他毅然留下,19载默默守护着烈士忠骨,积劳成疾却仍不离不弃。他,就是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王立新。
“要让烈士们都有一个体面的家”
――19年,他始终坚守一份庄重的承诺
1997年,王立新接手烈士陵园。他面临的是一个长期无人打理的烂摊子:院墙倒塌,水电不通,设施残破不堪;陵园没有经济来源,银行外债还欠15万元;职工工资半年没发,职工上访闹事不断;由于环境太差,烈属们也频频上访。
“不能让烈士及烈属流血又流泪!”在年底大会上,他向上级领导、全体职工和烈属代表庄严承诺:既然我当了这个所长,就要尽到自己的责任,让陵园有个稳定的发展局面,让职工有个可靠的福利待遇,让烈士们有一个体面的家。
他从稳定队伍入手,通过资金拆借、绿化创收、资产租赁等方式,拆东墙补西墙,保证了正常运转。他从农保处借了3万元,垫上了职工工资。他积极与人事部门沟通,给陵园争取了5个差额拨款的编制,缓解了单位的工资压力。
2007年7月,经过反复争取,烈士陵园员工编制得以解决,并按照全额拨款性质落实。
为了搞好绿化创收,他一次次啃书本,请专家,寻技术。苗木长成,又是他出去跑市场,找门路,指望卖个好价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陵园第二年就创收10万多元。几年来,他先后组织人力种植松柏、龙槐等树木8000多株,种植万年青、迎春花等花草1万余棵。
陵园收入问题解决后,他又抓紧对陵园软硬件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他筹措资金,接通了陵园电力专线和自来水。他分批投入,逐年完成了烈士墓的修缮;他积极立项,英烈亭得到了重新修缮,翻新的纪念碑宏伟高大,8米高的牌坊式大门大气庄重;他置换土地,建成了2000平方米的祭奠广场和2200平方米的停车场。短短几年,陵园面貌在他手中焕然一新。
“要让烈士们有尊严地安息”
――19年,他坚守一份如山的责任
19年来王立新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守护着陵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碑一墓。陵园里300座烈士墓,他每天都要转一遍,轻轻抹去纪念碑上的灰尘,扫一扫墓前的落叶,就像是多年的老邻居一样。
王立新总是随身带着一本已经破旧的笔记本, 本子上记录着烈属的详细情况和烈士情况的走访记录。为了了解每一名烈士的生平经历、所在部队、参加各种战役等情况,19年来,他已经记不清自己记完了多少个本子,到底翻阅了多少烈士史料,走访了多少人和事。
实施“慰烈工程”,让烈士“回家”,是王立新的重点工作之一。他花了大量时间对分散在全区8个镇区荒郊野外的墓碑进行排查,无论天气晴朗,还是刮风下雨,都坚持逐一到墓地拍照登记。为了实地看到烈士墓,有时要步行十几里的泥泞小路。一趟趟下乡,调研走访;一次次会议,协调推进;一份份文件,上传下达;一页页协议,签字盖章…… “慰烈工程”实施一年多,总投入260万元,建墓200穴,王立新把散葬多年的烈士集中请进了烈士陵园这个“家”。
每年清明节,对于不能来祭祀的远方烈士家属,王立新总会替他们到烈士墓前上香“代扫”,带去亲人们一份哀思。对此,烈属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王立新因病住院期间,一位烈士家属还专门来到上海看望王立新,表达了大家希望王所早日康复的良好祝愿。
当家就要把烈士陵园真正当成家
――19年,他坚守一份生命的无悔
2010年5月的一天,王立新赴扬州五台山医院慰问伤残军人,突然腹痛难忍,晕倒在地,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此时,“慰烈工程”已进入攻坚阶段。在住院期间,他仍然每天打电话询问工作进度,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身体稍微好一点,他就拖着病体前往一线督促工作,用沙哑的声音招呼着,用颤抖的手比画着……
2015年春节前,纪念馆主体工程即将封顶。王立新却日渐消瘦,大伙时常看到他弯着腰摁住腹部喘粗气。大家都劝他不要为了工程建设这么辛苦了,应该保重身体才是。他呵呵一笑,说等主体工程结束,放松放松歇几天。可春节刚过,他病倒了。到金坛人民医院CT一查,初诊腹腔肿块,建议到外面大医院确诊。虽然病情吓人,但王立新依然站起来,每天到工地上安排工作,解决矛盾,监督质量。一直坚持到3月14日,主体工程封顶后,他才匆匆赶到南京、上海等地接受治疗。最终经上海方面诊断,确定为小肠间质瘤中期,不能手术,只能保守治疗。此时,革命烈士陈列馆处于装修阶段,年轻时做过施工队长的王立新每天坚持到现场监督工程质量。水电路改制、吊顶构造和厕所防水工程等项目,他一样一样检查,确保工程质量扎实过硬。
2015年9月30日,投资1100万元重建的革命烈士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王立新不由缓缓舒出了一口气。整整19年,王立新将自己的根和心移植在了这里,用生命与汗水,用执着与守候,护卫着烈士们的忠骨,将先烈们播下的精神火种薪火相传, 让它们焕发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