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突破口 “唱”好“重头戏”——淮安市精准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06.12.2016  10:09

  中央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要求后,江苏省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为落实战略的重要举措,提出到2020年,三大粮食作物耕整地、收获、烘干等机械化处理水平达到8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省淮安市已经提前“交卷”,成为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的“排头兵”。截至目前,淮安市农机总动力640万千瓦,拖拉机12.92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5887台,联合收割机27368台,插秧机24604台,全市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率先达到83.5%,位列苏北第一。

   强举措  推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高效发展

  淮安市把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高点定位,重点突破,切实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加强行政推动。淮安市政府高度重视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工作推进,落实1000万元示范创建专项资金扶持发展,建立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到2020年,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将达到87%以上,其中,水稻、小麦两大作物生产的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机械化还田和利用六大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8%、85%、90%、96%、70%、85%以上。

  二是强化组织促动。淮安围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各关键环节,通过组织座谈交流、培训学习、现场观摩等活动,引导社会资本、工商资本参与粮食生产机械化全过程。今年,全市累计组织粮食烘干、秸秆还田、高效植保、水稻机插秧等环节座谈会、观摩会、培训班近100期,培训农民5000余人。

  三是重视技术拉动。淮安市农机部门依托高校院所、研究机构、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积极推广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加大水稻机插秧、秸秆机械化还田、高效植保等集成技术应用,促进先进高效实用技术示范推广,建设了洪泽岔河、金湖银涂、淮阴三树等一批3000亩以上连片粮食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

  四是突出典型带动。淮安市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洪泽区作为首批建设示范重点,洪泽区整合各级财政扶持资金3347万元,努力打造一批模式优、机制好、效果佳的全程机械化亮点和模板,洪泽三河祥发农机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具385台套,包括62台乘坐式插秧机、26台烘干机组、27台高低隙植保机械等,其承包经营的1.5万亩和订单服务的3万多亩耕地全都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拓领域  突破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重要关卡

  一是提升秸秆机械化还田水平。2016年争取省级秸秆还田项目资金1.2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全市夏季还田率95.3%。全市新增大中型拖拉机2181台,配套秸秆还田机械3817台,保有量分别累计达到2.62万台和2.21万台,参加作业的农机服务组织达到554个,服务组织完成作业面积195.6万亩,秸秆粉碎、秸秆正(反)旋灭茬还田、秸秆铧犁深翻、犁旋一体等新式还田机具纷纷大面积投入使用,全市还田作业质量明显提升。

  二是提升深耕深松服务产业化水平。深耕深松是提升耕地质量、打造“淮米品牌”的重要技术手段,淮安市依托农机合作社,认真组织实施省级深松整地项目和市“4+1”优质稻米基地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加快完善深耕深松技术路线、技术标准,大力提高深耕深松作业设施装备和技术应用水平,确保在全市范围内择优建成市级深耕作业示范区7个,实施深松作业4万亩。。

  三是提升农机化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水平。淮安市把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作为推进全程机械化的主要依靠对象,采取支持政策优先倾斜、项目任务优先安排、长期跟踪指导帮扶等有效措施,积极争取省、市财政投入资金1100余万元,支持农机合作社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能力、规范经营行为,使之成为新技术、新机具集成的试验田,全程机械化新模式的展示场,新机手新农民的训练营。

   补短板  破解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

  在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中,该市农机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创新思维,加快发展步伐,破解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

  一是推动水稻机插秧工作提档升级。市、县农机部门把水稻机插秧作为打造“淮安大米”品牌、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推进落实,全市水稻机插秧水平达83.6%。加快发展高速插秧机具,全市新增插秧机1412台,其中高速机715台,高速机新增量首次超越手扶机。加速推进育秧规模产业化,5亩以上的集中育秧基地达692个、面积达1.58万亩。

  二是加大粮食烘干中心建设力度。持续优化区域布局,协调推进收储烘干与产地烘干融合发展,为加大监督考核力度,市农机局对照年度目标任务,按序时进度对各县区目标落实情况,包括购置烘干机台数、品牌、吨位,烘干中心建设规模、地点及建设主体等情况进行督查。今年,全市新增粮食烘干机械达450台,超过去年同期2倍,累计保有量1787台,新增量全省第一。

  三是示范推广高效植保机械化技术。市农机部门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导向作用,大力推动高效植保机具装备更新,鼓励发展手推式(担架式)机动植保机、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高效植保机械装备,农机部门加快普及高效植保机械化技术,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病虫防控一线,开展农作物病虫害及植保机械化防治技术培训。注重农机农艺融合,鼓励发展高效植保机械化专业服务组织,提高新型农机经营服务主体高效植保机械化的服务能力。

   转观念  创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空间

  一是推进政策支持创新。淮安市农机部门精心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专题举办农机购置补贴业务培训班,今年全市累计争取补贴资金1.576亿元,使用资金1.35亿万元,购置补贴机具9377台套,受益农户6244户。各地整合农机购置补贴、秸秆机械化还田补助、三新工程、科技入户和“4+1”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等项目资金,重点向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工作倾斜。

  二是推进产学研推创新。淮安市加快“智慧农机”发展步伐,争取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支持发展无人飞机植保等“智慧农机”技术。加大农机科技创新,淮安市汉德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在国内首创的水稻印刷播种技术被纳入湖南农业大学“杂交稻单本密植机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创翔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有限公司与农机、植保等部门联合推广飞防服务,让无人机飞入寻常百姓家。此外,淮安市农机部门启动建设“市级农机产业园”,一期计划建设主要农作物全程、高效设施农业等两个机械化示范区和农机化开发、新技术新机具展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农机文化创意、互联网+农机、高精尖农机交易等六大平台。

  三是推进管理服务创新。市农机部门精心组织农机抢收抢种,全市机收、机插订单面积占比均超80%,实现跨区作业收入5.62亿元。优化服务举措,全市共投保拖拉机交强险6282台,联合收割机第三者责任险6535台,驾驶人意外伤害险10219人,应收取保费761万元,其中财政补贴457万元;开展农机免费实地检验,着力提高全市农机安全生产水平,构建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宣传教育三大防线,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