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法院信息化建设工作掠影
在“互联网+”的宏观背景下,市法院依托信息技术,推动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改造升级高清数字法庭和经营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努力打造互联网时代的“阳光法院”,让司法事业在网络里生根,让司法公正在信息中传递。
案件进展随时掌握
“打官司,最让人心焦的不仅仅是输赢问题,还有就是不知道案子到底进展到哪一步。”在去年教育实践活动的听取意见环节,一起劳动争议纠纷的当事人卢宇说。
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2014年上半年,市法院推动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该项工作也被靖江市委确定为“靖江社会治理创新重点项目”。市法院在官网显著位置设置“阳光司法”板块,提供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查询服务。无论当事人身处何地,只要能连上互联网,输入法院提供的案件查询账号和密码,就可以了解案件流程节点、财产查明情况、强制措施采取等信息,随时掌握自己审理或执行案件的进展情况。
随着平台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公开方式从网络查询拓展到手机短信。2014年年底,市法院开通12368短信告知平台,只要当事人提供正确的手机号码,系统将自动通过短信,把立案、开庭、执行、结案等重要节点信息发送到当事人的手机里。
靖江人张晋就是12368平台的早期受益者之一。“叮咚”手机铃声响起,身在外地的张晋打开手机一看,是一条来自市法院的短信,主要内容是他与李英宏的民间借贷纠纷,已于2014年10月28日受理,上面还注明案号、案件查询账号、密码及查询网址。
在案件回访时,张晋谈及此事,仍不住称赞短信告知的举措确实方便了老百姓。原来他经常出差,就委托律师立案。立案之后,他的律师还没给他打电话,法院的短信就已经到了。
“正义不仅要实现,还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市法院副院长卢旭东说。近两年,市法院依托司法公开三大平台,通过内外数据交换,做到互联网平台与内网案件系统同步更新,网站浏览人数已超过3万人次;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在网上公布生效裁判文书8400篇;自开通12368短信告知平台以来,发送流程节点信息上万条。
庭审过程全景再现
庭审是审判的中心,“阳光庭审”更是司法公开的重头戏。高清数字法庭建设,也就成了市法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
2014年,市法院将科技法庭的标清设备全面升级为高清庭审设备,每个法庭安装5~6个1080P高清摄像头,自带人脸识别功能,对准审判席、原告席、被告席及旁听席,360度无死角全覆盖,加装拾音设备,添置音频处理器、优化噪音处理系统,实现庭审过程同步录音录像。经过一年半的加班加点施工,全院32个法庭全部改造成高清数字法庭。
“在江苏100多家基层法院中,法庭全部完成高清数字化改造的,我们算第一家。”作为改造工程的具体实施者,刘震不无自豪地说,“改造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旁听席最后一排人的面部表情,高清探头都能一一记录下来,更不用说法官和诉讼参与人了。”
自高清升级改造完成,通过科技法庭系统,实时或事后观看庭审,成为监察科实施审务督查的常用手段。通过高清摄像头,监察科发现个别法官和书记员开庭迟到、制服混穿、不佩戴法徽等不规范行为,及时发出通报,责令整改。
“高清系统能全景再现庭审细节,客观上倒逼法官提高庭审驾驭水平,规范庭审秩序,遵守司法礼仪,进而提高司法能力。”市法院纪检组长金正国介绍说。
双微平台成效明显
“市法院的微信、微博办得不错!我可以及时了解法院做了哪些事情,审理了哪些有意思的案件,最近国家又出台了哪些新的法律,希望他们一直办下去。”网友“潘子”留言说。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市法院也紧跟潮流,先后开通微博、微信,成立新媒体团队,以“每个工作日更新”为硬性要求,负责双微平台的日常运营和维护;开设法院微新闻、案件微报道、法官微故事、文化微频道等栏目,以接地气的方式讲好法治故事,传递法院好声音。仅2015年,市法院推送微博158期182条,原创率95%,推送微信161期387条,原创率67%。
为适应网络传播规律,市法院的新媒体团队转变语言风格、叙事方式,以轻松、幽默的网络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法院、普及法律知识,推出了《菜菜下庭记》《法眼观世界》等系列文章;运用多媒体手段,策划并推出图文并茂、音效俱全的《法治路上,我们一直前行》《我们这一年都干了些啥》《法治时光系列之匆匆那年》等专题,受到网友们的好评。
“首先微信、微博要有人看,其次人家看后能有点收获,这样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新媒体团队的小章道出大家的心声,“不过,有人看后还点个赞,那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
目前,市法院双微平台聚拢了较高人气,“粉丝”人数已经突破5万,覆盖人大代表、人民陪审员、法官、律师及各行各业的老百姓,成为靖江颇有影响的官方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