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写雾霾信写错市长名:市长没干能记住名的事

24.11.2014  11:19

    成都商报记者对话给市长写信呼吁其铁腕治雾霾的郑州市民

    “应该有个人先出头,大喊一声

   龙虎网讯  在享受了两周左右的蓝天白云好天气后,11月19日起,雾霾再次来袭,20日北京的空气质量指数达到369,属于严重污染。而石家庄、天津、郑州等北方大部分城市当天的空气质量均属于重度污染。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预测,从昨日起一直到本月底,京津冀中南部区域将出现连续重度至严重污染过程,影响地区包括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首要污染物为PM2.5。

    面对着“卷土重来”的雾霾,各地陆续启动限行、限产措施,不少市民也减少了户外活动的时间,更多的网友则在感慨“说好的APEC蓝呢?”在众多网友中,有一位名叫“大花猫”的网友向郑州市长发出了一封公开信,希望市长能够铁腕治霾,更言辞犀利地指出普通市民对市长和政府对雾霾的治理很不满,“许多人都在埋怨你,指责你,谩骂你”,引发了网友的极大关注。

    给市长写公开信,网名“大花猫”的李国发并非第一人,但能引起如此大的关注,除了“雾霾”本身受人关注之外,信中的犀利言辞也是其中原因。比如,“我们这些普通市民,不瞒你说,对你和你的政府对雾霾的治理非常不满。你可能听不到,许多人都在埋怨你,指责你,谩骂你!”不少网友为李国发的“敢于呼吁”而叫好。

    但是,也有网友质疑,雾霾是全国问题,一封信能发挥多大作用呢?这个写信者会不会只是想出名呢?

    面对质疑,李国发表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大家共同面对生命和健康问题的威胁时,应该有个人先出头,先大喊一声。

    一个人

    郑州近日雾霾围城,20日,空气污染指数甚至爆表,网友“大花猫”的一则《致郑州市长马懿的公开信》,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信中写道,清洁的空气,对市民来说,好像是奢侈的“珍馐”“佳肴”,“我们这些普通市民,不瞒你说,对你和你的政府对雾霾的治理非常不满。你可能听不到,许多人都在埋怨你,指责你,谩骂你”,同时,信中还列出三点治理雾霾的建议,希望市长有所作为。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这名给郑州市长写信的网友“大花猫”,名叫李国发,曾在河南西华县委、周口地委宣传部门和《周口日报》、河南经济报社等从事多年宣传和新闻报道工作。昨日,成都商报记者电话采访了李国发,李国发说第一次写信时根本不知道现任郑州市长是谁,所以把名字都写错了,他希望通过这封信能够引起政府对治理雾霾问题的重视。

    昨日下午,郑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老百姓提点意见,我们虚心接受。发点牢骚,就是骂骂我们又怎么样?把工作做好就行了。

    昨晚7时许,郑州市环保局官方微博“绿色郑州”发布了一封“郑州市长马懿致郑州市民的公开信”。马懿在信中表示,“郑州市民朋友致我的一封信看后,既感谢市民对郑州市发展的关心,同时作为市长心情又感到很沉重。虽然治理大气污染是一个历史过程,但政府责无旁贷。将从现在做起扎扎实实地推进,尽到政府应有的责任。

    写信初衷

    雾霾特别严重

    “被剥夺了幸福

    成都商报记者:怎么想起写这封信呢?

    李国发:平时见到小孩上学放学戴着口罩,老年人有呼吸道疾病的也戴着口罩。这几天郑州雾霾特别重,我和朋友从外地回来,看到一座城灰蒙蒙的,车灯一照,那空气中细微的颗粒乱飞。本来有房住、有钱花、有饭吃、有衣穿,该享受了,结果却陷入到一个空气污染、自己无法改变的灾难之中,被剥夺了幸福。

    成都商报记者:有没有想到当地政府这么快地回应你?

    李国发:政府没有回应我。政府方面没有人给我联系。他(市长)跟我联系不联系都行,他治理雾霾就行了。

    成都商报记者:写信之前有什么担心吗?

    李国发:没有担心。因为我干的事儿反映了大家的共同心声。我列举的事实,有目共睹,不存在失实和整哪一个人的问题。

    写错名字

    “市长没干让市民能记住他名字的事

    成都商报记者:第一次写信时把市长的名字写错了?

    李国发:说实话平时不太关心谁是市长、谁不是市长。写的时候,突然想不起来市长叫啥了。这封信是我和另一位朋友共同写的。他原来是一个县的人大副主任,现在退休了,和我在一个小区住。我俩经常在一块儿,一起讨论人生、社会问题。我就问他郑州市长是谁,他说是“赵建才”(原郑州市市长———记者注)。

    我就写了“赵建才”。发出去,也就一二十分钟的样子,有网友回复:“连市长都不知道是谁还给市长写信?”我就再问我那个朋友,他说:“那我也不知道了。

    那天早起,我去外面,不管认识不认识的,见了都问“郑州市长是谁”,问了二三十个人,都说不知道。散步回来,我再看我微信的时候,有人回复“市长是马懿”。我才重新改过了。我接着又写了一个短文,题目是《不知道市长是马懿》,核心意思就是说自己孤陋寡闻、混沌无知,同时也说明市长没有干让市民能记住他名字的事儿。

    信的作用

    不知道能否解决问题

    “希望市长能重视

    成都商报记者:这封信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李国发:我写这封信花了一个小时,发在自己的QQ空间。第一天有300个人转发,前天是6000个人转,昨天有一万多个转发。这封信影响力比较大,网友说什么的都有,这很正常,社会上不可能一种声音。以平常心看待这个事儿吧。

    成都商报记者:有人说写一封信有什么用呢,雾霾是全国问题。

    李国发:我儿子一开始就这样问我。说实话,发这个东西,我也难以预料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但我有个想法,通过这个,把一个人的声音变成千百万人的声音,让它强大起来,影响到政府和市长,让他重视起来,让他真正地下决心根治雾霾。

    我确实是第一次用这种形式。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大家共同面对生命和健康问题的威胁时,应该有个人先出头,先大喊一声。

    成都商报记者:您现在还从事新闻工作吗?

    李国发:从河南经济报社出来之后,我又到一家中央媒体任郑州记者站站长,一两年前不干了。清闲了,就思考一些人生问题,关注社会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经常和我那个朋友一起讨论讨论。

    成都商报记者:家人支持您这个举动吗?

    李国发:我爱人支持,因为雾霾对人的健康有伤害,她也能体验出来。儿子女儿知道了,都是鼓励,认为我的出发点是好的。

    成都商报记者:会有人说你为了出名吗?

    李国发:没有任何名利之想。这一辈子出名出得也不少了(我以前写过很多新闻报道)。我以前也在官场待了十五年,也没想到会有啥结果。不过我觉得如果大家都呐喊起来,市长就会下劲儿抓一阵子。

    一封信

    尊敬的郑州市市长马懿:

    为了自身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我向你发出公开信,目的是动员所有市民,共同呼吁,引起你和政府的重视,铁腕治理雾霾!

    我们同市区七百万居民一样,每天遭受雾霾的侵害。感同身受的是,几乎看不到蓝天白云,都是灰蒙蒙的天。空气污浊混沌,用肉眼看去,一二百米处,笼罩在尘埃中。夜间,在路灯、车灯的光照下,空气中飘散的雾霾,四处乱飞。

    清洁的空气,对市民来说,好像是奢侈的“珍馐”“佳肴”,一月难得有几天。更多的天气,中度或严重污染。市民经常收到气象部门提醒的短信:减少室外活动。许多老年市民不敢外出锻炼。幼儿园的孩子,小小年纪,戴着口罩上下学。马路上,公交车上,休闲场所,随处可见戴口罩的人。甚至,在几个月前的炎热夏天,人们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带来的伤害,脸上还捂着一个白色的口罩。大热天,不是迫不得已,谁肯这样?我们不是专业机构和人士,拿不出准确权威的数据。但听专家介绍,长期在雾霾中生活,患癌几率非常高。近日,网上流传一种说法:10年~20年,如空气得不到有效治理,癌症发病者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我们不知道,这会不会成为现实。但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证明,郑州严重的空气污染,正在侵害着人们的健康,威胁每个人生命的存在。

    市长大人,你也在郑州生活,你外出活动也会同市民一样,呼吸污浊的空气,不知你作何感想?我们这些普通市民,不瞒你说,对你和你的政府对雾霾的治理非常不满。你可能听不到,许多人都在埋怨你,指责你,谩骂你!

    市民的心声和愿望:要求你和你领导下的政府,把治理大气污染,当成头等大事,重中之重的任务。谁都明白,什么东西都没有人的生命和健康重要。家里钱少点不要紧,肉少吃点也没关系,但身体一定要健康,生命消失了,一切都没有了意义。你作为市政府的最高责任人,应当遵从市民的愿望,宁愿减少点经济总量,减少点财政收入,也要根治大气污染。这样,也许会使你的政绩不那么耀眼,也许办事花钱手头紧一些,可这比起市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又算得了什么呢!

    马懿市长,也许,你认为雾霾治理非一日之功,非短期所能显著见效,市民们却不这样认为。北京APEC会议,你清楚吧,由于京津冀联手出击,北京不是立马风清气净了吗?在郑州,我们建议采取三项措施:一、坚决关闭污染企业,终结其存在,不让其死灰复燃。二、市区汽车分单双号,隔天轮驾,尾气排放减半。三、所有建筑工地,无尘管理,专人监管,并对监管人员实施监督追责。若这三项措施能够落到实处,将真正收到效果。我们相信,郑州的空气质量一定会明显提高。关键的关键,就看你这个市长,是否愿意下决心真抓真管。

    马懿市长,你是否愿意痛下决心,接受我们提出的三项措施呢?你管好了天空,将功德无量;你找理由推卸责任,任雾霾继续危害市民生命与健康,将成为历史罪人!话说重了,盼望市长大人能听得进去。 郑州市老市民

    2014年11月20日(有删节)

    一段自白

    渴望蓝天

    不能只指望环保局

    雾霾频发的当今,只要有蓝天的日子,总会有不少人在微博、微信里大晒各种风景,主角当然是湛蓝的天空,对好空气可谓情真意切。同样,雾霾一起,就有人晒灰暗,抱怨、责骂声此起彼伏。更有人直接批评环保局,认为是他们无能,治不了雾霾。

    一位在环保部门工作的朋友就屡次“躺枪”,满腹委屈。早出晚归,勤奋工作,还要承受来自领导、公众的压力,朋友对自己的委屈有这样的看法:蓝天不能只是指望环保局,不是我们自己工作努力就一定会有蓝天。要是没有环保局,这环境恐怕更不堪设想。

    这话有点道理。PM2.5是雾霾的元凶,根据北京市大气污染物源解析结果,从PM2.5的来源看,本地污染物排放中,机动车排放占到31.1%,燃煤占22.4%,工业生产占到18.1%,扬尘占到14.3%,其他14%来自餐饮、汽修、烧烤、畜禽养殖等。

    仔细看看这些数据,无论是燃煤还是机动车排放,无论是餐饮烧烤还是汽车维修,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密切关系,说我们自己是雾霾的元凶一点都不为过。从这个角度说,作为污染制造者,我们在指责环保部门的同时,是不是更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

    一份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在淘宝上购买口罩的人比2012年多了181%,空气净化器销量多了131%。去年消费者在淘宝抗雾霾用品上下单450万次,花了8.7亿元。愿为雾霾埋单,表明公众对自身健康的关注。

    但愿为被动防御埋单,却很少为主动减排出力,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存有“治理是环保局的事,与我无关”想法的人并非少数。也正是出于这种心态,很多人对身边的污染视而不见。而环保等部门颁布的一些治理措施可能影响生活,就有人指责“不好好治污,就每天盯着百姓生活这点事”。一边期盼蓝天,一边污染空气,现实地存在在我们的生活里,“戴着口罩开宝马”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

    雾霾成因复杂,治理需要多管齐下。调工业结构、能源结构虽是重头,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环境资源禀赋并不优越的国家,全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必不可少。因此,面对污染的看客心态,已经成为治理雾霾的一大障碍。

    雾霾频袭,埋怨者众。在当前的形势下,环保工作人员压力巨大。蓝天不能只靠环保局,只有将这种压力传导到排污企业、传导到每个社会公民,进而转化为治污的动力,蓝天才会常在。 据人民日报

    一场持久战

    重现APEC蓝

    须常态化依法治理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预测,11月22日开始,京津冀中南部区域会出现连续重度至严重污染过程,一直持续到月底。这再次警醒人们,治理雾霾是一场持久战,重现APEC蓝,须以法治手段实现常态化治理。

    要形成绿色发展的制度体系,最根本的举措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能源结构转型以及可持续消费方式的建立。围绕这一重心,从立法到规划、执行、监管、评估,每一步都要实现精细化管理。

    建立长远的环境治理保护制度,一定要突破只顾眼前利益的政绩观。治理污染固然会对利益相关方造成影响,但不采取这些措施,就会加剧雾霾的影响,危害公众健康以及长远的经济发展。各地与其在赶工和停工之间不停“换挡”,不如以更大的决心加速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

    例如,为控制污染物排放,实现转型升级,我国钢铁第一大省河北省,从去年底至今已分两批集中拆除23家钢铁企业的高炉26座、转炉19座,共压减炼铁产能1127万吨、炼钢产能829万吨,今年将压减粗钢产能1500万吨。这充分证明,治理雾霾就是要选准抓手、壮士断腕。

    要实现雾霾常态化治理,还要按照依法治霾的思路,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法的各项规定,并在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过程中融入治理的顶层设计。在基层执法中,也要对违法违规者施以重拳,让破坏生态环境者付出更高代价。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李袆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