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协调九圩港清水通道方案 年底前告别黑臭
8月23日,市政府组织水利、规划、住建、环保、供电等部门,再次论证、协调九圩港清水通道方案。“今年年底前,水利部门会牵头实施好这项工程,让沿港居民闻不到臭,看不到黑。”协调会上,市水利局局长羊文华说。
今年,我市将九圩港水环境综合治理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根据现有情况,设计方拿出了两套方案。长期方案是将整个九圩港分为横港南路—南环东路、南环东路—中洲路、中洲路—骥阳路等五段,分段对河道和污水管道进行整治。短期方案是在利用九圩港南闸站抽排基础上,在十圩港与阳光大道南侧交界处新建提水泵站,设计流量为2m3/s,向西沿阳光大道与新世纪壹号之间的绿化带边缘处,埋设压力钢管,补水至九圩港,加快九圩港水体循环速度,计划投资1000万元,同时,将九圩港两侧居民和企业生活废水接入城市污水总管,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督管力度,督查工业企业实施企业内部的雨污分流,达标排放,加快九圩港沿线污水收集力度。
听完两套方案,市规划局副局长丁华说,长期方案要从横港南路一直实施到江边,将原有的路重建,但现有部分路面都是新改建的,对沿线绿化、停车场和居民楼皆有较大的影响,工程大、耗时长,短期实施不现实。短期方案造价低、速度快,工程量少,可以改善阳光大道至长江边段九圩港的水质问题。“我们建议在实施方案时,要尽量考虑现有的绿化景观带和道路,绿化部门会全力配合,尽早保护或移栽绿化,尽量降低工程损失。”市住建局副局长范薇说。环保、供电、国资集团、天力燃气、自来水公司等纷纷表态,认为长期方案沿线房屋密集,污水总管与封闭段断面冲突,各种杆、管线沿河布置影响施工,而施工对沿线房屋影响无法避免,现有雨水管接入难以取舍,同时,投资大,仅水利部分投资就需1亿元,实施难度大,见效慢。短期方案投资小,实施难度小,见效快,建议采用短期方案。
市水利局局长羊文华说,基于多种因素考虑,九圩港整治工程决定近期采用短期方案,从十圩港引入清水至九圩港,让九圩港的水质得到明显提升。他表示,实施短期方案是为了有更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着手实施长期方案,未来3~5年,将把这项工程做好,给市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目前,工程将由规划部门负责方案选址,水利部门负责泵站建设,国资集团负责污水收集,环保部门负责监管工业企业的排污。水利部门正在细化泵站设计,计划9月中旬完成招投标后启动实施。
九圩港北起横港,南至长江,纵贯城南办事处、城南园区和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全长7.5km。由于多年未整治,管道、河道淤积抬高,过水能力锐减,水质发黑发臭,严重影响沿河两侧居民的居住环境。2012~2014年,我市已先期实施九圩港整治工程,在江边新建1座8立米/秒九圩港南闸站,同时对朝阳路至九圩港闸长5公里的敞开河段进行疏浚驳砌,沿河绿化;2015年,又对朝阳路至工农路长2公里的封闭段管道进行了清淤。工程受益范围北起横港、南接长江,西至八圩港、东临十圩港。工程实施加快了区域汇水速度,提高了排涝标准,改善了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