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扎实推进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

14.02.2016  19:43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住房城乡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和“93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要求,徐州市以“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路更畅、城更靓”五大行动计划为引领,构建“安全、连续、便捷、舒适、优美”的慢速交通环境,引领低碳、生态、绿色的交通出行理念,打造国内先进和领先的城市慢行系统,优质服务社会、满足市民绿色出行和慢行活动绘就了蓝图,创造了条件。2014年6月,该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项目,被住建部确定为第三批 “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

理念――坚守之道

建设一座绿色环保、生态宜居的城市,预防和缓解交通拥堵、减少大气污染和能源消耗,为百姓的生产生活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作为重要工作,促进城市交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实施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中,科学布局,不断完善道路交通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创新管理运营模式,打造公共自行车精品工程,形成了“成网成系、方便换乘、景观协调、远近结合”的布局。2015年8月,该市以“优质慢行,公交优先”为理念,编制了《徐州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规划年限为2015至 2020年,合理地规划了步行道、自行车道及停车设施,并提出近期建设方案,并与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停车设施等专项规划相衔接,重点落实和细化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发展政策和设施布局,结合城市地形地貌、自然条件和城市交通发展实际等,合理规划步行道、自行车道及停车设施,并提出近期建设方案。同时,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区)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区域。

建设――稳步推进

只有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的不断改善,才能方便行人和自行车交通出行,才能真正“慢行优先”。鉴于此,徐州市在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始终坚持力度不减,逐步稳步推进。每年都将其列入年度市重点工程计划。近年来,先后完成了559 条道路的步行和自行车道配套建设,以及淮海路、中山路、解放路、湖北路、 塔东路等91条主次干道的路面和人行道改造升级,共建设自行车道 578公里、人行道524 公里;设置交通信号灯378处,施划人行横道 1512处;设置非机动车标识 1650 处;设置人行道语音提示器 208个。结合道路整治工程,在复兴路、铜山路、西安路等17条道路安装人行护栏等设施,共安装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隔离护栏70公里,设置人行道护栏67 公里、安装U 型挡 2800个、隔离柱2600个。使人车混流、机动车辆占用和碾坏人行道、行人和车辆通行难题得到有效解决,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通行不畅的状况得到进一步规范和改善。加大自行车停车设施建设力度,近年来,在道路两侧、公共建筑、名胜古迹、公园、广场、小区共设置非机动车集中停放区44处,停放指示牌59处,施划非机动车停车线5000处,安装自行车停放架200 处。遍布道路两侧、公共建筑、名胜古迹、公园、广场、小区的自行车停车设施,整齐划一的非机动车停车划线,解决居民自行车停车问题,带来了徐州市非机动车停放有序。

拓展――助力之行

2012年9月,随着徐州市公共自行车项目完成建设并启动运营,遍及市区的643个公共自行车站点、20365辆公共自行车成为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公共自行车出行成为市民出行的一种新选择。60 万张自行车借车卡持有量,1.26 亿人次的借车总量,每辆自行车一天被借用8次以上, 位居全国之首。该市公共自行车项目2012、2013 年连续两年在为民办实事项目中民意测评排名第一,2013年获得 “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创新奖”一等奖,2014年被省住建厅评为“江苏人居范例奖”。公共自行车“成网成系、远近结合、景观协调、方便换乘”,基本满足中心区市民最后1公里出行难问题。这种由该市打造的公共自行车 “政府投资、 服务外包、 企业运维、 政府监管”的“徐州模式”,更是吸引41个城市前来调研学习我市的成功运营经验,对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办卡免费、借车1小时免费……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到实处,惠及千家万户。公共自行车带来的每天减少约93吨、一年3.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增加了100万平方米的绿地。公共自行车达到 5%以上的交通分担率,节约了道路资源,缓解了市区日益突出的交通难题。徐州,这座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正承继着文明的履痕,凝聚着民生的情怀。徐州将坚持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加快生态宜居幸福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