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2014年 “三农”发展亮点纷呈

05.02.2015  13:00
        2014年宿迁市“三农”发展,可用三句话来概括:农业效益有效提升——全市粮食单产452.6公斤、总产393.4万吨,分别增长3.4%、3.9%,实现“十一连丰”;食用菌生产面积、肉鸡出栏量、生猪规模养殖比重和河蟹出口等指标均居全省首位。农民收入持续提高——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幅连续两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农村改革明显提速——完成11个乡镇131个村、居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实现县(区)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全覆盖。这是去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向全市人民上交的一份成绩单。
        推进农村改革“好戏连台
        去年,全市农村改革风生水起。2014年3月25日,全市农村改革试点工作部署会议召开,拉开了宿迁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帷幕。首先开展的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搞清土地权属,确实权、颁铁证,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为保证工作成效,我市建立了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联系督导县区、农工办驻点指导的工作制度,印发了《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方案》,累计投入工作经费近3000万元。“有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就像拿到了土地的身份证。”泗洪县上塘镇谷墩村村民马龙领到证书时说。
        2014年,全市土地确权11个乡镇131个村居、93686户农户,实测面积70.8万亩,处理各类问题582件,实现了实测准确率、实测面积、农户签字、问题处理、群众满意率“五个100%”。在土地确权的基础上,全市选择6个村开展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完善了产业发展规划,相继与农户签订入股协议,引导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土地作价入股开展合作经营。
        确权登记颁证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对农村重大经济关系的重新梳理和调整。农民手里的权证也蕴含着巨大能量,犹如拿到了致富的“金钥匙”。去年7月30日,全市第一家县级农村产权交易所在泗洪县正式挂牌设立,也就在同一天,泗洪县双沟镇罗岗村家庭农场主李建凭借刚到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得到了泗洪农村商业银行发放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30万元。这也是全市第一笔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紧接着,各县、区农村产权交易所相继挂牌成立,实现县(区)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全覆盖。
        土地有确权,流转有平台,农业经营融资难得以破题,农民更多地获得了土地收益权和财产权。充分利用交易平台,我市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方面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入,全市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104笔,签约投放贷款金额达到7235万元。今年1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我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和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了报道。
        千方百计鼓起农民“钱袋子
        “老乡”不富,小康难“”。增加农民收入是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去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99元,增长12.3%。
        在增收措施上,可谓是多头并进。我市认真抓好中央、省、市对种粮、良种、农资、农机具、能繁母猪、生态效益补偿、农林业保险等各方面补贴的相关工作,保证政策力度不减弱、农民实惠有增加。开展农业招商,全市实现农业招商引资24.5亿元,其中:亿元项目10个,千万元以上项目60个,鼓励和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农产品加工型企业向乡镇工业园区集聚,扩大农民就业容量。实施“三来一加”工程,全市新增“三来一加”规模项目500个,新增从业人员3万多人,带动农民收入增幅超过15%。积极开展就业“春风行动”,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近5万人(次)、返乡农民工培训近1.5万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近5万人。沭阳县庙头镇赶埠村有841人从事草绳加工,干活的都是留守老人和家庭妇女,每天能赚50块钱,不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而且带动了全镇上万名妇女从事稻草收购、草绳草帘加工销售,“草业链”越“”越长。
        为让低收入农户和全市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小康,2014年,市委、市政府把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脱贫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结对帮扶、发展能力、社会事业和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引导低收入农户选准选好脱贫致富路径。组织全市9.1万名干部职工与20.4万低收入农户进行结对帮扶,为基层兴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3.5万余件。“第一书记”招引项目243个、落实发展资金3060.76万元。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5亿元,受益农户达11.8万户,发放规模持续位居全省第一。2014年,实现44.7万低收入人口达到脱贫标准,127个村实现新“八有”目标。决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在小康路上掉队。
        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农业发展“新引擎
        如果说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那么家庭农场集群可谓是兵团作战。2014年,全市首创生态型家庭农场集群建设,计划用两年时间,在泗阳县卢集镇、宿豫区顺河镇、宿城区屠园乡和市湖滨新区黄墩镇建设4个生态型家庭农场集群,各集群计划分别培育20个以上家庭农场,重点打造2至3个优势主导产业,积极探索新型主体培育发展新机制。
        经过一年发展,家庭农村集群发展态势良好。泗洪县青阳镇家庭农场集群已吸纳1个农业龙头企业、3个家庭农场和2家农民合作社,大家集中办公,资源共享,抱团发展。投资3000万元新建形成了集仓储、烘干、销售为一体的“一条龙”服务体系,计划新建20台套烘干设备,10台套全部安装到位,日烘干谷物300吨。新建1300平方米的仓库,一次储粮6000吨,服务面积15000亩,不仅有效解决粮食烘干、仓储问题,而且提升抗击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能力。一个家庭农场集群,成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缩影。去年,全市新增家庭农场550个,累计达4581个,家庭农场规模经营面积达到84.83万亩,从业人员达到7032人。
        同时,专业大户、市级“五好”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竞相发展,去年分别新增了1050个、46家和76家。新增国家级“五好”示范社14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67.5亿元。沭阳县虞美人瓜果专业合作社、泗阳百春锦蔬菜专业合作社、苏北粮油集团、宿豫区“亲耕田”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逐渐崭露头角,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头羊。
        2014年,全市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0.3万亩,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个,8个永久性蔬菜基地新建面积1.1万亩,蔬菜瓜果种植总面积265.15万亩,食用菌产量41.4万吨,生产面积4268万平方米。全市水产品产量26.5万吨,肉蛋奶总产量118万吨,实现产值88.8亿元。
        2014年是个丰收年!全市“三农”工作不断创造着辉煌!广袤的宿迁大地,农民富裕、农业发展、农村兴旺,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灵动自然、美轮美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