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不让须眉 铸就人间大爱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护理组。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护理团队护理爆炸伤病人。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成功开展水中分娩。
无锡市崇安区江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组为老人提供康复服务。
护士,一个让人敬佩的群体。她们用坚韧的意志,温暖的情怀,撑起医疗卫生事业的半边天,为我们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一百多年前,南丁格尔以“竭诚协助医师诊治,务谋病者之福利”的誓言,赢得世界人民的敬仰。而今在江苏卫生计生系统,“南丁格尔”不是个人而是群体。无论是在平凡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还是在传染病疫情防控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中,都涌现出一批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我们无法尽述所有护理工作者的感人事迹,在此,仅从全省护理专业巾帼文明岗、巾帼建功标兵的故事中采撷几例,以这沁人心脾的故事,在我国第104个国际护士节里,向全省23万护士兄弟姐妹们送上最诚挚的祝福:祝你们节日快乐!
巾帼文明岗之一
真情护理 与爱同行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护理组
在苏北大地,提起徐医附院血液科,那可是响当当的。它是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血液病学重点学科,是苏北地区唯一通过省卫生计生委批准,有资格进行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采集、移植的单位,是台湾慈济骨髓干细胞库认可的移植单位。
骨髓移植是血液科的特色,移植病人的护理更是血液科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护理人员,她们丝毫不敢马虎,时刻关注着病人的病情变化,常常在移植室里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与患者的相处多过家人、朋友,对病人的照顾多过自己的孩子、父母。
2015年春节前,骨髓移植室迎来了年龄最小的病人——年仅6岁的“小不点”。孩子并不理解骨髓移植的过程有多么的痛苦和漫长,难以很好地忍耐和配合,这对全体医护人员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入室前护士长和护理组长拟定了详细而周密的护理计划。入室当晚,第一次离开妈妈的小不点禁不住轻声啜泣。护士温柔地抱起他,哼着摇篮曲,孩子终于在护士的怀里安然入睡。预处理的第二天,小不点头疼得厉害,痛苦不堪的他如同怒吼的小狮子……这时,护士长轻声询问:“孩子,你哪儿疼?”“我头疼!”护士长轻轻抚摩着孩子的头,温柔而坚定地鼓励他:“咱是男孩子,所以遇到困难不能哭鼻子!要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一样降妖除魔,咱消除病魔,好不好?”这句话起了作用,孩子真不哭了,以后每天的抽血,他没掉过一滴泪。
造血干细胞输入后不久,小不点白细胞极低,一系列并发症也随之而来。全体医护人员每天都细心检查并安抚他的情绪。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和精心护理,小不点的各项指标都正常了!出室前,他格外兴奋,为所有的护士阿姨画了肖像画。孩子妈妈紧紧握住护士长的手,热泪盈眶……
言语是医患沟通的桥梁,可如果这座桥塌了,护士们该怎么办?血液科曾收治一位聋哑女孩。为了与她交流,护士们各显神通:制作各种小卡片,如“吃饭”、“睡觉”……上网搜索简单的哑语教程自学,把经过高压灭菌的纸带进移植室与她“笔谈”。骨髓移植结束时,护士与她的“笔谈”足足攒了两大本。女孩“说”:“我会永远保存,因为这是护士阿姨送给我的人生财富,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寒来暑往,岁月更迭。在日复一日的护理工作中,当看着小患者乖乖吃药、治疗时,她们无比欣慰;当听到骨髓移植患者的妻子欣喜地诉说她丈夫血小板正常时,她们无比激动……这便是她们的故事——用心去谱写一篇篇与生命相伴、为患者分忧的故事。她们坚信:大爱无言,丰碑无语,真情将永远伴随着我们与病人风雨同行……
巾帼文明岗之二
生命的捍卫,ICU的坚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护理团队
苏大附一院重症监护病房,这里繁忙、整齐、有条不紊,每天都有生与死的较量;这里安静、温情、厚德厚生,每天都有重获新生的喜悦。
神圣的使命
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全部是急、危重症病人,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在这个和死神抗衡的地方,重症护理团队的兄弟姐妹们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他们是公认的精兵悍将,日复一日守护着危重病人。在仪器嘀嘀的提示音或嘟嘟的报警声中,细致入微地监护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积极配合各项救治措施,为了病人的转危为安,他们真是“蛮拼的!”
应对非典、禽流感
SARS、H1N1……历次“战役”出精兵!2013年春天,人感染H7N9禽流感暴发,苏大附一院立即成立了专门的救治病房及医疗护理团队,重症护理团队快速组建了一支从护士长到护理骨干的精锐小分队,义不容辞的奔赴疫情第一线,全力以赴配合医师开展救治工作,完成了一系列新的治疗项目,如俯卧位通气、高频振荡通气、体外膜氧治疗等。为了救治病人,每天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但他们从未抱怨,也从未叫苦。他们认真、积极的工作态度,专业、精湛的护理技能,得到了一致肯定与好评,多名护士被评为抗击禽流感先进个人。
应对8·2事件
2014年8月2日,昆山特大爆炸事故,一批危重伤员送入医院救治。事故当天不待通知,多名护士已主动回到科室。时间就是生命!大家一心扑在救治病人上,用自己真挚的情感与细致的护理,得到病人的信任和依赖。当时天气炎热,但为了病人保持体温,病房内需要维持28℃-32℃的温度,而且医护人员众多,病房里非常闷热。烧伤病人的护理工作非常繁重,护士们每天都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超过10小时,累得汗流浃背,衣服湿了又干,但是看到病人的病情趋于稳定,他们说:“什么都值了!”
巾帼文明岗之三
全心全意,为了母婴安全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产房护理团队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产房护理团队有助产士31人,平均年龄31岁,是一支地地道道的“娘子军”。正是这样一支年轻的队伍,勇敢地承担起淮安及周边地区一半的接产工作,年接产近万人,其中镇痛分娩4200人次,水中分娩520人次,据全省首位。让孕产妇“来时舒心、生时放心、全家安心”是她们的承诺,“母婴安全”是她们的宗旨。
开拓创新,让广大孕产妇得实惠
近年来,她们成功运用多项特色技术,为广大孕产妇提供优质、高效、温馨的服务。2003年开展导乐分娩,2005年开展“水中分娩”,“硬膜外镇痛分娩”,减轻分娩痛苦。2012年借鉴外国经验,推广非药物性镇痛分娩理念,引进了“自由体位分娩法”、“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大大减少了会阴部组织损伤,会阴侧切率由原来的78%降至29%,无一例Ⅲ度会阴撕裂伤。该技术多次在全国、全省的助产会议上进行交流。还有“水中分娩防污袋”,“产妇喂奶服”,“孕产妇扶行车”等多项技术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以人为本,打造温馨妇幼品牌
努力打造“亲情服务、温馨妇幼”服务品牌,以人为本,完善服务,营造人性化的分娩环境。在观察室设立“爱心饮品专柜”,为产妇免费提供红糖水,让刚刚经受了分娩疼痛的产妇感受到家的温暖;在产房门口的家属等候区放置液晶显示屏,并一小时通报一次产程,让焦急等候的家属及时了解孕产妇的生产信息;为水中分娩产妇创立“海豚妈妈”微信群,用网络手段做好社会宣传、资料收集和产后延伸服务。
院校合作,齐心协力谱写辉煌篇章
与多所院校助产专业密切合作,如与江苏护理职业学院联合开办“淮安妇幼”冠名班,成立助产专业联合办学基地,安排临床经验丰富的助产士定期到学院授课,促进院校资源优势互补。
巾帼文明岗之四
社区天使 健康守护
——无锡市崇安区江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一流的设备,没有高端的技术,护理工作平淡而琐碎。无锡市崇安区江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组的姐妹们甘于平淡,用全部的细心、爱心、耐心、真心和责任心,赢得了患者和居民的满意,将关爱、健康和幸福撒满社区。
康复病房:第一“作战”现场
在很多人的想像中,社区护士应该比较轻松。可作为无锡市成立最早的、小有名气的康复中心,这里的工作是繁忙的、责任是巨大的。团队共有15名护士,70张床位,平均每年收治住院患者2200余人次,有80%以上是中风瘫痪或者骨折后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需要社区护士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日夜不停的守护。气味令人掩鼻的疮口,她们细心清创换药,培育新鲜肌肤的;患者大小便失禁,家属都皱眉,她们微笑着协助换洗;口腔护理、插胃管、导尿管,是她们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在病人最需要时,总有她们及时、温馨的帮助。天长日久,她们成了患者最亲的人,多次收到患者的表扬信和锦旗。
社区、家庭:第二“作战”现场
作为社区护士,她们还承担着居民健康守门人的公共卫生职责。她们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一户一户上门了解4000多户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健康宣教,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老年人、孕产妇及儿童等特殊群体进行个性化管理、家庭随访,为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上门更换导尿管、压疮换药等服务……居民们说:“这里的护士实在好,像亲人一样照顾我们,她们太辛苦了!”
巾帼建功标兵
真心真情 无私奉献采供血事业
——苏州市中心血站体采科主管护师邱香
邱香,苏州市中心血站体采科副主任、主管护师。十多年的护理生涯使她深深地体会到,做一名优秀的护理工作者,就是要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贯穿于整个工作之中,对工作精益求精、对事业无私奉献,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临床用血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社会舆论却对无偿献血有着不同的声音,给采供血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体采科作为一线窗口科室,覆盖本部、五个献血屋、一部献血房车和三辆流动采血车,工作面广量大、要求高、责任重。邱香坚持全心全意服务献血员,配合科主任,团结带领同事们,齐心协力,务实创新,彰显了新时代女性风采。她起草并推行了无偿献血标准服务规程,开展了岗位培训、业务学习、技能操作等活动,全科理论水平、操作技能、服务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2014年,全科采集全血19.93吨、血小板1.99万单位,工作业绩名列前茅,血小板采集量全省第一,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历次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治中,体采科总是全力以赴开展工作,保障应急处置工作落实到位。2014年昆山“8·2”特大爆炸事故发生后,血库告急,邱香带领采血组全体同事第一时间动员起来,放弃周末休息,立即赶往单位投入到紧张的采血工作中。全体同事们加班加点,废寝忘食,连续工作实在太累了,就和衣休息一会重返岗位。多家媒体纷纷转载了这一感人的场景,引起了社会热议,市民们也被深深感动,自发地前来慰问。体采科创造了单日采血1935单位(38.66万毫升)、血小板110.5单位的纪录,为救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作出了巨大贡献。
多年来,邱香始终坚持“实实在在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坚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酷暑寒冬,她总是和同事们奋战在高校、部队、企业、乡镇等采血工作现场,为临床一线用血提供保障。她带领全科人员推出的一项项便民举措,为献血员提供了实实在在、温馨优质的服务,展现了苏州市中心血站良好的社会形象。
平凡的岗位 挥洒辛劳和汗水
——丹阳市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副主任护师杭霞
杭霞,丹阳市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副主任护师、护士长,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在护士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岗位上已经默默耕耘了二十五个年头。
工作伊始,杭霞先后在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岗位轮转,后来定岗在手术室,一干就是二十年,深深体会了护理工作的繁重与艰辛。记不清多少次被深夜的电话铃惊醒,顶着寒风奔向手术室;记不清多少次抛下正在怀抱里的儿子,奔赴一线参加生命大抢救;记不清多少次和同事们在无影灯下彻夜不眠地工作……连续站立十几个小时配合手术,她从不叫累;抢救病人被弄得浑身血污,她从不嫌脏;病人得救,她无比欣慰;同事累倒在地,她无言顶上……她和手术室的兄弟姐妹们,用精湛的技艺和默契的配合,谱写了一曲曲生命之歌。
2012年,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3项强制性行业标准,丹阳市人民医院筹建区域化管理的消毒供应中心,为全市16所乡镇卫生院提供消毒灭菌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中心护士长的重担落在了杭霞柔弱的肩上。她不畏艰难,仅用一年多就实现了对导墅、延陵等五家试点医院的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物品的下收下送、集中管理,并迅速覆盖全市16所一级医院,揭开了丹阳市消毒供应中心区域化管理的新篇章。
杭霞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从业25年从未有过差错、投诉和事故,多次当选为医院先进个人、十佳护士、优秀共产党员。面对荣誉,她说:“我将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挥洒辛劳和汗水!”
“不但要救人,还要救心!”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烧伤科副主任护师张云
2015年3月9日,历经8个月的生死抗争,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2”昆山特大爆炸事故的最后一批伤员出院。26岁的李某某是其中最严重的一位,三度烧伤面积达到97%。临别时,她紧紧拥着张云护士长说:“你们帮我活了下来,我一定会好好的!”张云轻轻地帮她拭去眼角的泪,俯身帮她穿好鞋,那一刻,她的眼角也湿润了——对她来说,这不仅是伤员出院,似乎还有一种与女儿离别的感觉。
“你们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国务委员王勇来院慰问伤员和医护人员时这样赞誉。这是一场载入烧伤救治史册的战斗,张云和她的烧伤护理团队打了一场“漂亮战”!
2014年8月2日,17名特重度爆炸伤员被紧急转运至通大附院。当时张云和她的护理团队刚刚结束如皋双马特大爆炸事故伤员救治的战役,喘息未定,号角又响!
“大批伤员在数小时内到达……危在旦夕!”回想接到任务的刹那,张云常常感慨当时身后的强大支撑:“当时院部在第一时间调集了各路精兵强将,护理队伍也紧急增援了一支有危重病人护理经验的队伍。”然而,当危重症护理经验“遭遇”烧伤专科特点时,众多棘手问题迎面而来。仅烧伤病人的管道护理就涉及气管切开、动脉压监测、有创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胃管、导尿管等等,还有随时发生的心跳呼吸骤停……张云需要在第一时间指导好、指挥好这支近50%外援的“临时战队”。为此,整整一个月,张云没敢离开烧伤病房一步;整整一个月,她每天只能合眼4-5小时;整整一个月,她忍着肝区隐痛坚持着……
因为无菌的要求,烧伤病房的门隔开了家人的陪伴。“烧伤病人往往是最普通、最基层的劳动者,我们不仅要救他们的命,还要救他们的心,让他们有活下来的勇气。”带着这种信念,她让不肯吃饭的病人听话了,嚎啕大哭的病人安静了。有不幸离去的,她带着护士细致地做好临终护理,她说,“哪怕是最后一刻,也要给生命最后的尊严。”
烧伤病房是张云卫校毕业后的第一站也是唯一一站,她在这个岗位上一站就是34年。问及她有何遗憾,张云笑说:“我这一头飘逸的长发啊,只能在洗发时自我欣赏啦!”请她摘下无菌帽,长发及腰,无菌帽里分明蕴藏着张云奉献给护理行业的无悔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