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期待与中国开展多领域合作
伴随“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东地区从框架逐步落地实施,地处波斯湾核心位置的巴林,期待通过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巴林经济发展委员会旅游执行董事杰拉德·巴沙尔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巴林地理位置独特、营商环境良好,与其他阿拉伯国家联系紧密,通过深化与中国各领域的合作交流,将促进中巴两国经济实现互利共赢。
数据显示,海湾地区如今市场规模已超过1.5万亿美元,预计在2020年将达2万亿美元。早在2009年,华为就将其中东地区总部由迪拜迁至巴林;中国银行、中国港湾工程、中国太平洋保险和东星集团等中国公司也已在巴林开展业务。今年9月份,中集车辆(集团)(CIMC)在巴林投资建设工厂,新工厂将会成为中东地区大型冷藏车生产与出口的重要枢纽。“中国对巴林经济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大型中国企业在巴林投资设厂,带来的经济效益辐射到海湾合作委员会整个区域,促进了巴林在海湾地区的发展。”杰拉德说。
杰拉德介绍说,巴林对外国企业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和营业税等税收,投资环境非常便利;巴林不实行外汇管制,企业能以固定汇率兑换美元,货币兑换和利润汇出非常方便;巴林还是海湾地区传统的自由贸易区,外企无需当地保人即可拥有100%的股权,对烟酒以外的商品征收关税不超过5%;另外,巴林对外来劳工数量亦不作限制。“这些开放、便利的条件,为中国企业在巴林投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希望加强与中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进一步促进巴中经济互利共赢。”杰拉德表示。
除了与中国的直接经济贸易往来,巴林同时十分关注旅游等人文领域交流对本国经济作出的贡献。“巴林是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CC)的重要成员,也位于GCC国家地理位置的中心,与周边重要国家通航距离均不超过一小时,交流非常便利。”杰拉德说,“目前每周末都有35万沙特游客来巴林旅游,全年外国游客多达1200万人,而巴林本国的人口只有120万,因此巴林有发展旅游服务的巨大潜力”。
杰拉德告诉记者,中国与海湾国家在清真饮食文化方面的传播与交流日趋频繁,为中国与海湾国家的友好往来拓展了空间。“人文领域交流也是我们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做法,对促进中国和海湾国家人民友好往来具有重要意义。”
杰拉德说,无论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还是旅游、餐饮行业,巴林已经有很多中国企业落地,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益。“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加上巴林高素质人才储备、发达的金融服务、便利自由的营商环境,以及与中东国家互联互通的紧密联系,希望能吸引更多中国企业落户巴林。”他说,“巴中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的进一步深化,一定能为中国—中东整个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