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率逐年下降 9年降幅逾6个百分点
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是否实际影响了人们的生育意愿,我们根据官方数据分析了两次生育政策调整后,已婚育龄妇女的避孕率。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已婚育龄妇女的避孕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在2014年“单独二孩”政策和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相继实施后,一些省份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率明显下降。2016年初“全面二孩”政策推行后,男性和女性节育手术例数均大幅下降,达十年来最低值。数据同时显示,中国的人流率也被夸大了。(注:由于数据缺失,本文讨论地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人流率:被夸大
近年来,“中国人流率世界居首”、“ 中国人流率世界第一”为标题的文章不绝于耳,有文章提及“中国每年人工流产至少1300万例,位居世界第一”。
“1300万例”,成为了许多媒体广为引用的一个数据。然而,这一数据早已过时。国家卫计委公布的《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显示,自21世纪以来,我国每年的人工流产手术例数在600万到1000万之间。人工流产例数是一个绝对值,与人口基数息息相关,而人工流产率是一个相对值,可以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对比。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显示,21世纪以来,我国人工流产率最高为2015年的2.7%,最低为2010年的1.7%。
美国研究两性健康的格特马赫协会发布的《2017全球堕胎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0-2014年间,亚洲的平均人工流产率为3.6%,全球平均人工流产率为3.5%。而此期间,中国的平均人工流产率为1.9%,远低于亚洲和全球平均水平。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01-2017年)
注:人工流产率=人流数/育龄妇女人数(15-49岁),2002年全国人流率数据缺失
尽管中国总体的人工流产率并不像许多媒体所说的排名世界第一,但是我国人流率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从下图中可以看出,2010年,东部沿海地区及四大直辖市的人流率较高;其中,浙江的人工流产率达到4%,高出全球平均人工流产率0.5%。
数据来源: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1年)
避孕率:9年间下降逾6个百分点
“如今许多广告把人流描述得‘无痛’、‘保宫’,这误导了不少人。人流对女性的子宫、阴道、宫颈、子宫内膜都会有损伤,多次人流还可能引发不孕。”据《南方日报》于2014年9月26发布的一篇报道,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禤庆山教授认为,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最后补救措施,其对女性短期和长期的伤害相当大。
国务院于2011年颁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提出,妇女与健康领域主要目标是保障妇女享有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权,减少非意愿妊娠,降低人工流产率。
总览全国的已婚育龄妇女避孕情况,2008-2016年,全国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08年的89.3%下降到了2016年的83%,但总体稳定在83%及以上(注:避孕率是一年内采取避孕措施的已婚人数与有生育条件的已婚人数之比,它可以反映一定时期内采取避孕措施的普及程度,一般按女性计算。在有生育条件的已婚人群中,一部分人有生育计划或处在妊娠和哺乳期等,就无需避孕。)而在70年代初期,我国已婚育龄妇女的避孕率还只有13.47%。到了80年代初,这个数字就到了70%以上,90年代初,我国的避孕率已高达83.5%。此后十年,我国避孕率都保持在89%到91%之间,成为世界避孕综合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从2008年到2016年,各省份的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率(下文简称“避孕率”)几乎都在80%-95%浮动。其中,西藏的避孕率基本在80%以下,2016年更是降到了61.4%,为九年中各省份避孕率最低值。中部省份中,安徽、河南、内蒙古和山西的避孕率一直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东部沿海省份中,海南、福建和上海的避孕率一直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09-2017年)
与全国趋势相似,各省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率也呈下降趋势,其中,西部地区省份下降幅度较明显,如:重庆和甘肃的避孕率在2008年时在90%左右,到了2016年已分别降至64.4%和76.6%。而北京的避孕率下降到了较低的水平,2016年的避孕率降至73%。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09-2017年)
一些省份在2014年“单独二孩”政策和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相继实施后,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率下降明显。“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原本避孕率均在94%左右的江西省,在2014年避孕率降至82.2%,与此类似的还有四川和辽宁。而河南和海南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避孕率下降明显。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09-2017年)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09-2017年)
而在同样采取避孕措施的情况下,不同避孕方式也有着不同的效果。
世界避孕日官网的资料显示,相较于紧急避孕药、男用避孕套等短效避孕的方式,宫内节育器和绝育手术等长效避孕方式更为有效。而2016年联合国发布的报告显示,2006年我国避孕方法中,长效避孕方法使用率最高,达到80.05%,而其中绝大部分是女性节育手术,占避孕措施的比例达75.19%。
十余年过去,在当前,我国在长效避孕措施方面发展情况又如何呢?
节育术:男女差距悬殊
在卫生统计年鉴中,男性节育手术主要指输精管结扎手术,为输精管绝育术的一种,通过结扎并切除一小段输精管,使精子不能排出体外,达到节育的目的。
女性节育手术包括输卵管结扎和放置节育器两类手术,输卵管结扎指通过切断、结扎、电凝、钳夹、环套输卵管,使精子与卵子不能相遇而达到绝育的目的;放置节育器指通过在子宫腔内放置异物(多为金属环),抑制胚囊的着床,有些避孕环内有避孕药和铜,起到增加避孕效果的作用。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08-2017年)
在2007-2016年间,全国男性和女性节育手术例数差距悬殊,女性远远高于男性。
2014年二者差距最大时,达976.9万例。但二者的波动趋势相似,2006年底,中央重申要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后,2007年起全国男性和女性节育手术例数都有所增加,直到2009年起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013年底“单独二孩”政策正式实施后,2014年男性和女性节育手术例数再次上升,其中女性例数达到了这十年中的一个高峰,达995万例。2016年初“全面二孩”开放后,男性和女性节育手术例数均大幅下降,达十年来最低值。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李龙医生在接受本文作者采访时表示,根据自己近三年来的门诊感受,来做结扎的男性很少,“一年也就几十例”。如果说男性结扎在以前是国家政策的强制要求,他认为近年来的男性结扎手术都是看病人自己的意愿,同时也需要妻子的同意;医院在手术之前,都会要求夫妻双方出示结婚证明并填写保证书。此外,医院方还会拒绝对没有孩子的丁克家庭进行结扎手术。
他认为,从手术角度而言,“男性结扎使用局部麻醉就可以完成,手术简单快捷,基本没有什么副作用或后遗症”;但结扎毕竟是不可逆的手术,“时间一久若想要复通可能会有很大的失败风险,只能通过体外受精等方式受孕”。
而就男性节育手术的副作用而言,浙江大学附属医院二院上虞分院泌尿外科的王雄(化名)医生在接受本文作者采访时指出,男性结扎手术近期并发症小,但长期来看,可能有附睾淤积症等并发症,容易坠胀不适。
在女性节育手术方面,李龙医生提出,女性结扎需要在各项检查后进行腔镜下全麻手术,刀口大,尤其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可能不太能接受肚子上留下疤痕,还会有一些风险。另外女性放置节育环一方面会影响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还可能导致慢性炎症反应,所以现在女性做的也很少。
不过,在女性节育手术中,放置节育器的手术占比较大,放置节育器相对可逆,节育器取出后不影响生育;而男性输精管结扎和女性输卵管结扎手术同属于绝育手术,即便复通后复孕率也较低。
综合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2010-2014年间中国人工流产率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全国范围内的人流率显示出地区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及四大直辖市的人流率较高。
中国人流率在上升的同时,已婚育龄妇女的避孕率却在降低。2008-2016年间,全国避孕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西部地区变化幅度最大。
而最为有效的长效避孕措施——节育避孕则呈现出男女节育比例不平衡的情况,女性采取节育措施的比例远超男性节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