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工学院多措并举推进学生个性发展 

01.12.2014  22:45

  近年来,淮阴工学院以能力培养为为主线,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更新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着力构建“以生为本,多元开放”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推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优化培养方案,引领学生个性发展。该校面向社会需求,强化专业能力,按照“强基础、重实践”的要求,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工作,优化课程体系。在精选必修课程、凝练特色、确保专业培养规格的基础上,打破选课界限壁垒,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选课;对部分基础课程实施分类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开设不同类型课程。
  创新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构建以国家级试点专业为引领、省级联盟专业为骨干和校级卓越专业为支撑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三级体系,满足工程类学生提升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需要。目前,该校“卓越计划”专业占全校工科专业的50%,合作企业达40多家。校企合作方面,创办物联网试点班、顺丰班、大运班等多种形式的试点班,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队伍等方面与企业行业实现无缝对接,满足学生直接进入生产一线的发展需要。此外,该校还与印度NIIT、美国西北理工大学、台湾中华大学等国际及台湾地区教育机构联合培养人才,派遣学生到上述地区深造,满足学生拓展国际视野的发展需要;并先后与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本科生校际交流,满足学生第二校园经历的发展需要。
  依托虚拟学院,助推学生个性发展。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激发学生德学习兴趣,扩大学生受益面,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要,该校成立了虚拟翔宇学院,并以此为依托,整合、组织、统筹、协调全校的教育资源,全面开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强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该校翔宇学院开设的学科竞赛、考研辅导强化等各类教学实验班达120余个,充分满足了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要。
  实施柔性管理,保障学生个性发展。该校以学生最优化发展为出发点,积极推行“五开放、六自主”教学管理模式,把为“教”设计的教育变成为“学”设计的教育,使学生对教育享有充分的“参与性”和“选择权”。该校以深化学分制改革为切入点,构建一整套“柔性化”管理制度,并通过实施课堂开放、课程开放、辅修专业开放、教学资源开放和实验室开放等有效措施,把柔性理念渗透到教学管理全过程,使学生在专业、培养模式、课程、教师、学习计划和学习形式等六项选择上实现充分自主,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