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商联引导服务民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24.02.2016  20:41
  历史长河中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不朽的传奇。今天,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唤醒尘封的丝路商道,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经济、文化之脉再次紧密相连相通,共享发展、繁荣。   走出去,中国民营企业已在路上,足迹已遍布全球多数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是重点。全国工商联已经把引导服务民营企业有序“走出去”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调查研究走基层   党的十六大就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我国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2014年,中共中央提出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对外进一步开放,对内进一步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部署。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走出去,是民企谋求转变发展方式的新机遇、新路径。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在新增境外投资企业中,民营企业约占94%;其中非金融类对外投资451亿美元,占总额的43.8%,同比增长36.8%;在商务部批准和考核的13家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中,由民营企业控股的有7家,占53.85%。   以浙江华立集团为例,华立集团在泰国建设的泰中罗勇工业园是商务部批准和考核的13家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之一。2006年建园,目前,已有62家企业入驻,近40家企业投产,创造50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中国企业对泰国直接投资超过11亿美元,向当地政府累计纳税已超过7000万美元,被誉为泰国的“工业唐人街”。去年中泰建交40周年之际,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访泰期间考察了园区。   也正是从2006年开始,作为党领导的以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全国工商联开始聚焦民企“走出去”,在上规模民营企业的常规调研中,民企走出去的点点滴滴都有反映,“走出去”,早已成为全国工商联服务民营企业的重点内容之一。   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分析报告》显示,“一带一路”战略引领民营企业500强加大“走出去”步伐。2014年民营企业500强累计海外投资额为255.15亿美元,同比增长53.83%。有106家企业参与“一带”,有89家企业参与“一路”,占比共计39%。   2015年,“一带一路”战略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方案逐步落实。积极引导有实力、有条件的民企走出国门谋发展,更加有效地当好民企走出去的“服务员”,工商联必须有所作为。一方面,要深入民营企业之中,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反映他们的诉求;另一方面,要发挥优势,推动相关政策的完善和落实。   全国两会后,3月下旬至5月,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走出去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调研启动,全国工商联6位会领导分别带队赴13个省区市进行了重点调研,共召开座谈会165场,实地调研企业592家,调研商会116家,回收有效问卷4509份。   一些“走出去”已经站稳脚跟的民企令人眼前一亮。   新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给调研组留下深刻印象。该公司承接对外工程和劳务合作、建立商贸城,带动产品、技术走出去,在塔吉克斯坦、印度、巴基斯坦、赞比亚等国家承接了电网、火电站、太阳能光伏电站等工程项目,把电力建设的节能化、智能化、自动化技术、标准和经验带出国门。公司在海外承包的电力成套项目总额超过120亿美元,在建工程达到36亿元。特高压输电成为继高铁、核电之后的第三张中国制造名片,而这张名片主要是中国民企锻造的。2014年7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率队赴吉尔吉斯斯坦推动两国能源合作,期间就考察了该公司在吉尔吉斯斯坦的“达特卡———克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如今,该项目已全线贯通。   红豆集团“走出去”靠的是抱团发展。红豆集团与国内3家企业、1家柬埔寨企业合作,共同投资组建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西港特区,目前企业入驻93家。201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万隆会议会见洪森首相时特别提到,要在“一带一路”构架下,运营好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   三胞集团目前完成了英国HouseofFraser(福来德)、美国Brookstone等多个海外零售业并购,业务范围拓展到北美、欧洲、中东等地区,奠定企业国际化产业布局的基础。一些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也引起了全国工商联的深思。   有企业反映,现有的一些政策法规存在着一事多政、政策规定滞后、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国家层面的外事服务和领事保护、国内税务、知识产权、处置境外法律纠纷等中介服务体系也不够完备,有效服务率不尽如人意,有的民企存在恶性价格竞争等等。   2015年6月26日,全国工商联第十一届六次常委会议将“走出去”列为主要议题,华立集团等10个企业在会上交流了“走出去”的经验体会。   中央领导同志对全国工商联的调研报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主动和全国工商联衔接,指导帮助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要求工商联掌握情况、反映意见、协调关系,采取多种形式做好服务工作。   议政建言献良策   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肩负着议政建言的重大使命。2015年,全国工商联两会团体提案中有6件涉及民企“走出去”,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2015年9月15日,全国工商联参与主办全国政协“民营企业走出去”双周协商座谈会,与会的工商联界别委员在会上交流了许多民企“走出去”的看法,并根据调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在“走出去”的民营企业中,主要是资金、技术、品牌、产能和市场开拓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的大中型企业。从“走出去”的实践看,以华为、联想、吉利、新疆特变电工、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一批大型民营企业,着眼全球发展,实施国际化战略和资本运作。   全国工商联全面总结了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方式和途径:一是建立境外工业园区,抱团“走出去”;二是获取境外矿产、能源、农牧等资源,延伸产业链;三是获取先进技术、优质品牌、股权资产和营销网络等要素,增强国际竞争力;四是直接在境外投资建厂,实现产业转移;五是承接对外工程和劳务合作、建立商贸城,带动装备、技术、服务等“走出去”。   从政策环境、金融支持、风险防范、外事服务、企业自身素质等方面,全国工商联分析了影响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突出问题:政策体系仍不完备;金融保险服务能力水平滞后于企业需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复杂的政治、民族、宗教关系,使民营企业面临许多潜在风险;外事服务和领事保护力度尚显不够;企业素质参差不齐,多数仍处于自发分散状态等。   为此建议,抓好政策梳理、衔接、完善和落实。加大金融、保险、外汇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统筹规划,制定政策措施,支持、引导民营企业有重点、有计划、有组织的建立境外工业园。提高商务、外事、服务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能力。强化培训,提升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组织化水平。支持中介机构走出去,发挥工商联等商(协)会组织作用等。   以新理念引领“走出去”   全国工商联十一届六次常委会议提出,各级工商联和行业协会商会要努力提升引导服务能力、搭建民营企业“走出去”服务平台、发挥大型企业和行业商(协)会的组织带动作用、引导“走出去”企业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一年来,全国工商联开展了大量的引导服务工作:全国工商联与中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起了工作联系;与国家发改委围绕服务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进行会商;与商务部签署《关于推动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走出去”合作机制》,与外交部共同举办“亚洲合作对话———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论坛暨亚洲工商大会”等。此外,一些地方工商联也主动协调沟通,积极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提供服务。   2015年12月25日,全国工商联十一届四次执委会议召开。为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王钦敏要求,各级工商联要以创新服务为引领,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服务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支持民营境外工业园建设和跨境并购,在政策、金融、信息、法律、外事等方面提供服务;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及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企业库、重大项目库、案例库,与有关部委共同举办民营企业“走出去”培训。   此次执委会后不久,《全国工商联关于引导服务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文件对工商联如何做好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引导服务、推进民营境外工业园区建设和海外并购、提升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发挥商会在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工商联组织要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   全国工商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工商联要坚持总结典型经验,推广有效做法,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工商联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工作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据悉,各级工商联已经开始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引导服务民企参与“一带一路”的具体方案。   一个工商联系统群策群力服务民企“走出去”的大格局初具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