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市“12346”工作思路推进民政工作新发展
今年以来,泰兴市民政局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民政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坚持“法治、创新、融合、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巩固扩大现代民政示范市创建成果,主要是按照“12346”的总体工作思路抓好了几方面的工作:
“1”是咬定一个目标:即泰兴民政工作要在泰州保第一、全省争先进、全国有影响。
“2”是进行两项改革:一是推动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能上能下工作机制,针对系统中层干部断层的实际,今年春节后,局党委从工作需要的实际出发,按照精干高效、通力协作,职能清晰、便于工作,培养德才兼备的年轻同志,民主集中,程序规范等5个原则,提拔12名同志到新的岗位,干部队伍活力显著增强。调整民政内设机构,科学整合科室职能,将原来涉及3个科室的养老职能全部整合到老龄科,以便更好地抓好养老服务体系各项政策的制订落实;将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管理、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职能全部整合到社会组织管理科,为深入推进“政社互动”、“三社联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打下良好基础;增设临时基础设施建设办公室,承担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工作;组建系统财务核算中心,加强局机关和局属单位财务计划的核算、管理和监督。二是健全绩效考核考评机制。制订《市民政系统效能建设“准蜗牛奖”评选办法》,建立“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责任网络,按季晒“成绩单”、晾“作业表”,评出 “蜗牛”科室(单位),实行倒逼问责。同时,会同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针对民生政策落实、民政项目管理、民政资金使用中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检查,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3”是实施三项民生实事工程:一是农村公益性公墓要实现全覆盖,目前全市农村公益性公墓已建成63座,开工32座;筹建的经营性公墓正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市殡仪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将于近期完成封顶;二是启动实施福利中心二期工程建设,前期已完成土地分割并挂牌上市;三是优化完善部分民生政策。制订重度失能农村五保老人护理补贴政策,对为生活不能自理的全失能五保老人提供护理服务的养老机构或护理人员发放每月800元的护理补贴。提高在乡老复员军人、残疾军人的立功荣誉金标准,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分别由原来的每人每月50元、40元、3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300元、200元、100元。研究制定《泰兴市临时救助实施细则(试行)》,明确市财政将按不低于本行政区域常住人口每人每年1元标准安排临时救助资金,乡镇(街道)按照每人每年不低于1元的标准筹集和安排临时救助资金。
“4”是突出四项重点:即突出抓好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创特色、出亮点、树品牌;突出抓好基层政权建设,着重做好第十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的准备工作;突出抓好民政设施建设,确保3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杨村庙烈士祠提档升级改造工程、大成殿维修改造工程、干休所提档升级改造工程等项目有力有序推进;突出抓好“政社互动”、“三社联动”建设,切实提高城乡社区“政社互动”覆盖率、一站式服务大厅设置率、网格化管理覆盖率和社区减负增效落实率;大力推进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年初将“各地报名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人数每万人要达6人以上,通过人数占报考人数25%以上”的工作目标纳入全市民政工作要点和乡镇(街道)“双文明”建设考核内容,继续对上年度获得初、中级证书的人员,分别给予1000、1500元奖励,并鼓励乡镇(街道)再给予配套奖励。通过大力宣传、积极组织,今年该市共报考809人,超过泰州其他市(区)报考人数总和。同时,还邀请了广东等地教授为报名考生开设考前免费培训,采用理论讲授和个案分析相结合、专家授课和学员互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专业辅导。
“6”是突出抓好民政“六化”建设:在法治化建设方面,修订完善了民政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民政法制机构队伍建设;在标准化建设方面,结合该市实际,充分发挥工作优势,重点围绕医养融合、社区精细化服务开展标准研制,积极开展探索实践,力争形成有推广价值的工作成果;在社会化建设方面,在坚持政府主导、财政投入主渠道的基础上,积极鼓励民办养老机构盘大做强,探索推进公办养老机构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在专业化建设方面,贯彻落实省民政厅等18部门《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鼓励社会组织和社区组织吸纳专业社工人才的数量,积极组织参加孤残儿童护理员、养老护理员等职业培训,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强省民政综合业务信息平台的培训、使用和维护,加大业务数据采集力度,实现平台的常态化运行,建成民政有线视频会议系统;在人文化建设方面,在局机关打造廉政文化长廊,在市社会福利院设立孝道文化墙,在孝道公园打造殡葬文化基地,在文昌路设置双拥文化一条街,民政文化底蕴得到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