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建筑工人工伤维权“安全网”——我省大力推进建筑企业参加工伤保险
建筑业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其规模、数量、人数,位居前列。截至去年底,我省建筑企业总产值达2.46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6%,建筑业规模占全国比重14%,居全国第一。因此,推进建筑业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对维护农民工群体的工伤保障权益、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增进社保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省在推进建筑行业参加工伤保险进行了积极探索。
突出重点 单险种先行
建筑业农民工大多是在高危工作岗位,发生工伤事故率高,人员流动性大,参保率低,劳动关系不明确,参保难、维权难。“为破解这些难题,我们采取积极主动的扩面政策,连续多年将建筑和矿山等高风险行业参加工伤保险作为重点、难点工作来抓,并且采取‘两手抓、抓两头’的举措,取得明显成效。”省人社厅副厅长陈励阳说。
所谓“两手抓”,就是采取捆绑、松绑相结合,坚持五险合一参加和工伤保险优先参加同时推进。我省对劳动关系相对固定,已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建筑企业从业人员,以用人单位方式强制参加工伤保险,使扩面工作整体推进;对尚不具备同时参加“五险”,但积极要求参加工伤保险的建筑工人,特别是使用农民工较多的施工企业,允许按工程项目单独参加工伤保险,执行单险种先行政策。
所谓“抓两头”,就是省内的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按照《工伤保险条例》、《江苏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依法全员参加工伤保险;到外省从事建设项目施工的企业,应为农民工在注册地参保。我省规定,外省建筑施工企业到本省从事建筑施工且不能出具参保证明的,应在项目施工地参加工伤保险;职工在两个以上用人单位就业的,每个用人单位都应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
以上措施有效推进了我省建筑施工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实现了签订劳动合同的建筑业职工全部参加工伤保险,使劳动关系不稳定、流动性大的农民工工伤保障权益得到落实。截至去年底,全省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1540.11万人,比上一年增加了52.8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达547万人,建筑业职工参保人数达102.8万人,居全国第一。
创新思路 参保更灵活
在北京从事建筑工作多年的南通四建,面临工人流动性大,工期长短不一、工资总额不固定,难以按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省人社厅大胆创新,提出一系列灵活参保缴费方法:建筑施工企业可以按照建筑施工项目总造价的一定比例缴纳工伤保险费。各地人社部门参照本地区建筑行业基准费率,与城乡建设等部门协商,确定建设项目缴费比例。
为减轻企业负担,我省确定了缴费标准,兼顾了工程项目中已按用人单位参保缴费的情况。为解决建筑企业层层转包、用工关系复杂、难以判定劳动关系等问题,我省规定,使用劳动者的承包方不具备用人单位资格的,由具备用人单位资格的发包方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为解决农民工参保资金来源问题,我省采取建设单位在工程概算中,将工程项目所需的工伤保险费作为不可竞争费,不参与竞标,在工程开工前由施工总承包单位一次性代缴。据南京市人社局负责人介绍:“我们在办理施工许可证前,采取建设代征的办法,由建设部门从工程项目预缴的社保费中直接划缴;对参保单位用工人员采取动态实名制,覆盖整个工程项目施工期间所有专业承包单位、劳务分包单位的全体职工,并将工伤保险保期延伸至工程保修期满。”
“灵活多样的参保缴费办法减轻了企业负担,降低了用工风险,保障了农民工权益,实现了职工、企业双赢,促使我们主动参加工伤保险。”南通四建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
服务为先 便捷促高效
近日,四川籍农民工小张在常州市一家建筑工地遭遇工伤,经医院诊断,右腿骨折,需要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常州市工伤保险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小张床前,安慰他好好治疗,不要考虑医疗费问题,所需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另外,等他出院后,工伤保险部门会对他的工伤进行认定。这个消息让刚参加工伤保险不到两个月的小张激动不已。
“维护农民工的工伤权益,为他们提供便捷高效的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待遇支付等服务,是我们解决建筑业工伤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待遇享受难、办理周期长等问题的重要举措。”省人社厅工伤保险处负责人说,他们吸取了商业保险一些好的做法,优化了经办服务流程。
为及时救治工伤职工,我省建立了工伤事故早期介入备案、工伤快速认定等制度,为工伤员工开辟绿色通道,医疗、康复费用由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开辟工伤事故认定绿色通道,社保部门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实行动态实名制参保,对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工伤职工,参照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考勤记录等确认其事实劳动关系;工伤职工经治疗伤情稳定后,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可优先安排鉴定,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和用人单位要及时足额支付各项工伤保险待遇;建立参保登记数据库,为农民工发放社保卡,便于查询参保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对于今年的工作重点,陈励阳说:“我们正在启动‘同舟计划’,推进我省建筑等高风险行业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力争实现建筑施工项目应保尽保。” (转自江苏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