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社会“大咖”激发基层活力——句容工会购买社会服务破解镇级工会力量薄弱难题
本网讯 镇(乡、区、街)工会是工会组织的前沿阵地,是打通工会工作最后一公里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然而,由于受体制、机制所限,大多镇级工会都存在缺编制、人手少、人员变动快的老大难问题,尽管不少镇级工会干部常常是“5+2”、“白+黑”地拼命工作,力量薄弱、精力有限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会工作的开展和作用的发挥。从今年1月起,句容市总工会拓展思路,着眼于探索镇级工会工作新途径,与“许能华社会综合服务中心”合作,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为镇级工会和基层工会注入新活力,较为有效地帮助解决了基层工会组织的难题,激发了工会工作活力,工会工作呈现出崭新面貌。
困局:13个基层工会副主席中11个是兼职
武益琴是句容市经济开发区总工会专职副主席,今年9月底刚刚转岗履新,之前没有从事工会工作的经历。面对开发区面广量大的各类企业,面对层层部署的工作任务,缺少人手的问题让她一筹莫展,与原岗位相比感觉开展工会工作就是孤军奋战,有些力不从心。然而,在全市13个镇级总工会副主席中,她却是仅有的两名专职副主席之一。
据即将履职新岗的句容市总工会原主席颜利平介绍,全市共有10个镇(街道)总工会、2个风景区管委会工会、1个开发区总工会,现有工会会员10.3万人。在13个基层工会中,工会主席均由乡镇党委组织委员担任,11名工会副主席都是兼职,且几乎不配备工会干事。镇级工会干部队伍状况可见一斑。工会工作人员不足,工作基础薄弱,工作台账不全,开展工会工作的难度非常大。这基本就是句容市基层工会的一种常态。
针对基层工会人员不足的问题,在无法解决组织编制的情况下,为解决镇级工会工作有人做的问题,句容市总工会拓展思路、创新用人模式,从今年1月起,与句容市许能华社会综合服务中心合作,设立句容社会化工作者工会工作站和职工心理咨询服务站,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利用该中心配备的16名社会工作者团队开展工会工作,趟出了一条开展基层工会工作的“句容路”。
谋局:工会+社会化工作者突显叠加优势
许能华社会综合服务中心,是句容市一家拥有35名专兼职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社会服务机构。目前已承接了句容市司法局、民政局、卫计委、团市委、妇联等多个单位的社会服务项目。
颜利平告诉记者,与该中心合作基于多方面的考虑。“它是一家有组织的社会化工作者服务机构,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和考核方法;它是一个具有专业特长的团队,服务中心聚集了一批持有心理咨询师、社工师、医师、律师、营养师等各类资格证书,有些还是一人手持两证或三证的复合型人才,可提供社会所需的多元服务;工会组织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运作,既减少了劳动关系复杂的顾虑,也便于操作。当然,工会购买社会化服务这一举动,一方面解决了基层工会工作有人做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大对市、镇级工会干部的考核力度,以防止出现新生官僚化倾向”。
达成合作意向后,市总和服务中心在具体的服务方式上进行了探索。“最初开展了一些碎片化服务,比如面向一些失业和新生劳动力开设烘焙、剪纸培训、健康讲座,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服务中心总经理许能华介绍说,“在初步合作的基础上,10月份开始,我们建立了工会社会化工作者派遣制度,每个镇总工会派驻1至2名社会工作者,定期上门提供企业调研、完善台账、档案整理等基础工作服务。”
由于缺乏人手,之前基层工会的基础工作都举步维艰。借助于社会工作者派驻服务,市总对全市企业情况、企业工会组建情况、职工之家建设情况等进行了一次大调查,基本摸清了全市企业、工会和职工的基本情况,为下一步开展针对性服务奠定了基础。
“工会与社会组织合作,形成了服务优势的叠加效应,各基层工会反响很好,纷纷表示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工作面貌焕然一新。”颜利平说。
破局:一镇一品牌打开工会工作新天地
在做好工会基础工作的同时,许能华社会综合服务中心发挥专业团队的优势,为各基层工会量身打造品牌,以团队的形式开展服务。
董萍现在是许能华社会综合服务中心的一名社会工作者,负责联系句容市经济开发区总工会。她在熟悉开发区工会工作基本情况后,主动与开发区总工会副主席武益琴进行工作沟通,针对开发区工会工作实际,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列出了一份工作建议清单,提出了自己的协助工作意见。
意见中,她建议下一步加强对开发区职工的法制宣传、心理疏导,开展多样化的企业职工文体活动,重点加强对职工的心理关怀,减轻职工的工作与生活压力。这些建议得到了武益琴的认可。
董萍告诉记者:“在中荣集团天力公司职工需求和心理状况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职工愿意参加一些文体活动,缓解工作中的压力,但目前没有活动可以参加,业余生活比较枯燥。我们打算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做一些尝试,开展职工心理辅导,举办趣味运动会、户外拓展等活动,帮助企业和职工建立情感纽带,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为企业创造感情留人的条件,这既是工会组织可做应做的事,也是企业和职工都想做的事,更是企业和职工双赢的事。”
除了开发区,社工团队还针对宝华镇建筑施工企业和外来务工人员众多的情况,重点在农民工关爱上做文章,在白兔镇则尝试将为数众多的小微企业整合起来,建立联合工会,在后白镇重点打造留守儿童关爱平台,最终实现工会工作一镇一品牌。
有了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协助工会工作,武益琴感觉工会工作现状有了明显变化。“专业团队的支持不仅解决了缺人的难题,还让我们掌握了工作主动性,工会工作也受到了企业的重视和职工的欢迎,我们干工作越来越有劲了。” (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