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下半年工业经济分析与预测·原材料工业篇

21.08.2015  19:27

    “2015年上半年,全球经济继续温和复苏,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减,我国原材料工业生产和投资增速有所下降,出口有所好转,进口大幅下降,主要产品价格有涨有跌,行业整体经济效益下滑。预计下半年,我国原材料工业生产和投资增速下滑幅度有望收窄,出口压力依然较大,产品价格继续分化,部分行业仍将微利运行。

  2015年上半年,我国原材料工业生产和投资增速有所下降,出口有所好转,进口大幅下降,主要产品价格涨跌互现,行业整体经济效益下滑,同时市场供求矛盾突出、企业信贷困难、经营压力增大、对外贸易环境严峻等问题也困扰原材料工业的发展。预计下半年,我国原材料工业生产和投资增速下滑幅度有望收窄,出口压力依然较大,产品价格继续分化,部分行业仍将微利运行。基于此,建议扩大市场需求,缩小供需缺口;加强资金管理,拓宽融资渠道;加快研发创新,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加大对外合作,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一、基本运行
   生产趋缓 主要产品产量同比减少
  2015年1~4月,原材料工业生产继续趋缓,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增速为7.03%,较1~3月下滑0.08个百分点,低于去年同期1.63个百分点。其中,钢铁、有色、建材行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低于去年同期2.7、3.7和3.7个百分点,石化略高于去年同期0.5个百分点。
   投资增速进一步下降
  上半年,原材料工业投资增速进一步下降。1~5月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钢铁行业投资规模减少,投资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9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投资分别下降15.8%和6.2%;有色金属行业投资增速同比下降1%,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规模有所减少,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速较去年下降7.6个百分点;建材行业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但增速明显放缓,非金属矿采选业、矿物制品业投资增速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2.2和3.6个百分点。
   出口有所好转
  2015年1~5月,原材料产品的出口有所好转。尽管受含硼钢材出口退税取消影响,我国钢材出口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出口量仍达到了4352万吨,保持了28.2%的较高增速,且1~5月出口增速降幅较上个月有所收窄;未锻造的铝及铝材出口206万吨,同比增长35.4%,高于去年同期29.1个百分点。
  同期,受国内需求继续疲软的影响,原材料产品进口继续减少,钢材进口549万吨,同比减少10.3%,远低于去年同期6.4%的进口增长率;进口未锻造的铜及铜材190万吨,同比减少12.5%,而去年同期进口增长率高达33.6%。
   主要产品价格涨跌互现
  上半年,主要原材料产品价格有涨有降,出现明显的分化。钢材价格继续下降,中钢协CSPI价格指数5月末为70.32,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化工产品中尿素、天然橡胶价格5月强势上涨,纯碱价格逐月下降;有色金属价格整体呈现上涨的态势,以铜价为例,铜价1月为45895元/吨,2月有所下降,3月之后不断上涨,5月价格涨到44108元/吨,其他金属如铝、铅、锌价格震荡走高;水泥价格不断下降,从1月的307.24元/吨下跌到4月的298.66元/吨。
   行业经济效益整体下降
  2015年1~4月,原材料工业整体赢利能力偏弱。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加快外,其他行业利润增速都有所下降,部分行业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钢铁行业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25%,其中采选业、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分别下降49.59%和2.68%;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利润同比下降21.79%,降幅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扩大;非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利润增速较去年同期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二、主要问题
   产品需求减少 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内外市场需求疲弱影响,原材料产品需求继续减少。1~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4%,比1~4月回落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5.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比去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下游主要需求行业汽车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较1~4月有所回落。从生产来看,生铁、粗钢、钢材、十种有色金属等主要原材料产品5月产量环比增加。在市场需求整体低迷的形势下,产量的增长加剧了市场的供需矛盾。
   企业信贷仍比较困难
  近年来,受银行严控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过剩行业贷款规模影响,部分原材料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尽管自2014年11月以来,央行已经连续三次降息、两次降准,但对制造业的实际影响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原材料企业信贷方面仍存在较大困难。
  中钢协数据显示,4月底会员钢铁企业银行借款同比下降4.74%,其中短期借款下降5.76%,长期借款下降1.82%。此外,水泥、平板玻璃制造业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利用国内贷款额度也出现了下降。受资金紧张影响,部分原材料企业被迫停产或减产,进一步加大了信贷压力。
   企业经营压力有所增大
  进入5月,受钢价预期回升、金融市场反弹影响,原燃料需求有所增加,部分原料如铁矿石价格出现上涨迹象,5月底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为221.52,高于4月的209.59。
  此外,新环保法、《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等新行业标准的实施,不单增加了企业的考核指标,还强化了对企业的环保节能约束,倒逼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开展新一轮环保项目建设。如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环境敏感区域,实施减量置换产能方案,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更加严格,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原材料企业的运营成本。受国内经济持续低迷、下游需求没有明显改善的影响,钢材、水泥等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在成本上涨、主要产品价格下降的双重夹击下,原材料企业整体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对外贸易环境依然严峻
  受世界经济弱势复苏、各国试图扩大出口带动增长等因素影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所升温。截止到2014年我国已经连续19年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2015年,我国对外贸易形势依旧严峻复杂,原材料产品出口遇到较多困难。以钢铁行业为例,1~5月,已经陆续有泰国、土耳其、墨西哥、加拿大、欧盟、澳大利亚等9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产低碳盘条、热卷、强化钢铁绳缆等钢铁产品发起了9起反倾销调查、2起反补贴调查和1起反规避调查。
  此外,还有部分前期的调查已出裁定结果,如秘鲁对我国产热轧钢管每吨征收60.7~89.8美元的反倾销税;欧盟对原产于我国、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的取向硅钢做出反倾销初裁,我国宝钢、武钢等企业将被征收28.7%的反倾销税。 
        三、分析预测
   企稳迹象显现 增速下滑幅度收窄
  预计下半年,原材料工业生产和投资增速下滑幅度有望收窄。一是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经温和复苏,出口环境向好。美国受美元走强、预期加息等因素影响,增速可能会有所降低;受低油价、弱欧元、量化宽松政策等影响,欧元区国家经济有望进一步复苏;日本经济在核电重启的带动下有望小幅增长。二是国内经济有望改善,企稳迹象显现。5月经济数据呈现弱企稳的态势,工业增加值增速环比小幅回升,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增速结束连续14个月的负增长转为增长3.1%,新开工面积跌幅进一步缩窄,消费状况整体有所好转,但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回落,表明经济企稳动力还不足。随着促进商品房销售、降息、财政等政策效应的逐渐显现,预计下半年我国经济将有明显改善。三是下游需求有望增加。“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铁路、机场、水利、环保等行业的基建投资力度的加大,有望刺激原材料企业扩大生产。
   出口压力依然较大
  预计下半年,受欧美等国家制造业持续复苏影响,我国原材料产品出口有望继续扩大。特别是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沿线国家将开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国原材料产品拓宽国外需求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以钢铁产品为例,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中,钢材净进口国占70%,这些国家将成为我国钢材出口的重要目标国。尽管如此,我国贸易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短期内不会减弱,外部环境趋紧和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相互叠加,我国原材料产品遭遇国际贸易救济调查案件的数量将不会减少,出口压力依然较大。
   产品价格出现分化
  受经济出现企稳迹象、下游需求有所增加影响,预计下半年部分原材料产品会延续上涨势头,如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价格受消费旺季到来影响存在一定上涨空间,铜价继续企稳回升,铝价受用电价格下调影响维持低位震荡,铅锌价格走势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部分产品受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矛盾影响,价格难以大幅回升。以钢材价格为例,前5个月,全国粗钢产量3.4亿吨,同比下降1.6%;粗钢表观消费量3.01亿吨,同比下降5.1%,明显供大于求。预计下半年钢铁生产仍将维持高位,供大于求局面还将存在,钢材价格难有较大幅度反弹。化工产品价格受原油价格下跌影响会有所下降,建材产品价格走势主要取决于房地产投资和销售的发展态势。
   部分行业继续微利运行
  预计下半年,铁矿石、煤炭价格有望继续上涨,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继续增加,原材料行业的生产成本有望增加。此外,部分企业面临的资金紧张、融资难等问题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原材料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将增加。另一方面,部分产品价格受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矛盾影响,继续震荡下行,原材料企业经济效益难有较大改观。以钢铁行业为例,3月底钢材价格指数较年初下降9%,钢材制造成本下降8%,钢价降幅明显高于成本降幅,4、5月份钢价进一步下降,铁矿石、煤炭价格有所上涨,钢铁企业的盈利空间进一步缩小,这种态势将会持续到下半年。
      四、政策建议
   扩大市场需求 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一是继续落实政府加大基建投资、降息、减税等一系列稳增长政策,通过扩大下游基建需求、给企业减负等方式,增加对国内原材料产品的需求,带动原材料工业平稳增长;二是充分把握“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随着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释放,对我国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产品的需求将大大增加,这些地区将成为我国原材料产品消费的新增长点;三是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发挥四化建设对钢材、建材等原材料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四是加强原材料企业与下游企业的合作,按需生产,不盲目扩产,缓解供过于求矛盾。
   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鼓励原材料企业加强资金管理,对铁矿石、煤炭等原燃料价格变化做出合理预测,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加强存货管理,缩短库存周期,降低企业资金占用成本;二是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减少对银行借贷的依赖,适当引入战略投资者,降低企业负债水平;三是加强物流管理,运用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合理规划和协调,提高物流效率,提高产品周转速度,降低企业仓储和运输费用。
   加快研发创新
  一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提升产品差异化、特色化竞争力;二是盯住下游市场需求,围绕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关键战略性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如高性能碳纤维、高纯度多晶硅、高性能生物材料等,降低进口依存度,保障我国材料的供给能力;三是积极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工业装备水平和生产工艺技术,推广节能环保技术,提高原材料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提升同类产品的竞争力。
   加大对外合作
  一是积极建立出口协调机制,确保国际市场有序竞争和有效掌控,发生贸易争端后可借助高层外交、谈判和对话等方式,消除误解和分歧,尽量通过协商解决;二是发挥行业协会的沟通作用,建立反倾销预警系统,积极组织企业协作,协助企业对外应诉,合理妥善解决贸易争端;三是出口企业加强对世贸规则的学习和研究,熟悉国际环境和市场变化,遵循贸易规则进行对外贸易出口,规范企业生产和营销行为,最大限度地规避贸易争端。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