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强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明确将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作为2015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从中长期来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业强国,其关键也在于发现培育新的增长点。
众所周知,工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而如今的中国社会有一种轻视工业乃至忽视工业的“去工业化”的倾向,而实事是,工业才是大国真正的硬实力。对所谓软实力作用不宜过度夸大与神化,软实力也是建立在硬实力基础上的,离开了硬实力,软实力只能成为中看不中用的空中楼阁。
海洋权益争端中的工业实力较量
最近,西方媒体一直热炒中国在南海大规模“造岛”工程,从网上卫星图片来看,中国“造岛”速度与效率的确快得惊人。永暑礁从一个礁迅速变成南沙“第一大岛”。美国和南海相关国家情报机关正在非常严密地监视中国长达172米超大型自航绞吸式挖泥船“天鲸”号在南海的一举一动。这艘挖泥船能够全天24小时不停歇地作业,它每小时能从海底向海面挖出4500立方米沙土用于“填海造岛”,这种效率足以使它在不到10个月之内就把南沙群岛5个岛礁变得几乎让人认不出来。
中国在自己领海的“造岛”工程竟然引起万里之遥的美国关注,这恰恰凸现中国“造岛”工程的战略价值与地位,“造岛”工程将为推进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和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发挥重要作用。
超大型自航绞吸式挖泥船“天鲸”号是中国造船业的杰作,中越两国在南海的较量在相当程度上是两国工业实力特别是造船业实力的较量,2013年,中国造船业产量4534万载重吨,而2013年越南造船业产量才140万载重吨。
钢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重要指标,越南2013年钢产量为1000万吨,中国2013年钢产量为7.5亿吨,几乎占了当年全球钢产量的近一半,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越工业实力的悬殊差距,这也是中方从容应对越方挑衅的底气所在。至于菲律宾还是一个农业国,其工业实力更不值一提。
人类社会仍处工业文明时代,工业特别是军工产业发展的规模与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实力或国力的主要标准。
军工产业是大国工业精华的结晶,只有工业强国才可能建立起现代化军工产业。2012年9月25日,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交接入列,这是中国军工产业的一项巨大成就与突破,但从总体而言,中国仍是工业大国而不是工业强国。
工业仍是强国最主要的标准
对发达国家的定义,全世界有个共识,即只有工业发达的国家才堪称发达国家,凡发达国家无一例外是工业发达国家。有钱并不意味发达,像沙特之类的国家,人们承认其是石油富国,但不会有人认为沙特是发达国家。所以靠资源富国不是什么真本事,工业才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才是强国富民与创造就业机会之本。
工业也是强国最主要的衡量标准,英国前首相邱吉尔对斯大林的评价是:他上台时接过的是一个扶着犁铧的农奴国家。他死的时候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超级工业大国。而斯大林曾说过:“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斯大林说得没错,没有发达的工业,就没有现代的国防,利比亚、阿富汗、伊拉克和旧中国就是证明。当今世界并不太平,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仍是当今世界生存的基本法则,英、法、德、俄、美、日等工业强国就像狮、虎、豹、狼、鲨鱼等食肉动物那样牢牢占据全球食物链的顶端,成为适者生存、傲视全球的强者,世界不太平的根源就是工业发达国家欺负工业不发达和未工业化国家。
自近代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以来,建设一个现代化工业强国成了中国近代很多仁人志士的梦想与奋斗目标,许多国人心中都有一个工业强国梦,而且一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2013年7月21日,国家领导人到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考察,看到这家老国企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深有感触地说,工业化很重要,像我们这么一个大国,要想强大,必须靠实体经济。经济不能泡沫化。自力更生的精神什么时候也不能少,所以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工业要靠自力更生、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形成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2014年5月10日,国家领导人到郑州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深入85米长隧道掘进机“腹部”,亲自进入控制室观看。他说,现在进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装备制造业支撑,你们的事业很有意义。中国是装备制造业大国,但同发达国家比还有差距,实现中国梦,装备制造业这个基础必须打牢。
2014年5月23日,国家领导人在中国商飞设计研发中心考察时说,我们要做一个强国,就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把大飞机搞上去,起带动作用、标志性作用。中国是最大的飞机市场,过去有人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个逻辑要倒过来,要花更多资金来研发、制造自己的大飞机。他表示,中国飞机制造业走过了一段艰难、坎坷、曲折的历程,现在是而今迈步从头越,势头很好,开局很好,希望大家锲而不舍,脚踏实地,我寄厚望于你们。
2014年5月,国家领导人在一个月内两次考察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并就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发表重要谈话,这在过去是前所未有的,表达了国家领导人对装备制造业高度重视与殷切期望,这对全国装备制造业干部与工人是极大的鼓舞。国家领导人在武重考察时,提出了“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对工业在实体经济中地位与作用予以充分肯定。在郑州考察时,国家领导人把装备制造业与中国梦联系在一起,把装备制造业视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在这个利益与追求多元化时代,“中国梦”也呈多样化的选择,但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告诉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工业强国”才是根本,“装备强国”才是核心。
所谓软实力也是建立在硬实力基础之上的,没有硬实力即工业实力的支撑,软实力只不过是空中楼阁,中看不中用。“中国梦”体现在工业领域就是“工业强国”,对中国装备制造业而言,“工业强国”就是“装备强国”。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实现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根本性转变,仍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