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利润“由降转升” 工业经济企稳势头明显

31.10.2014  11:24
      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工业企业利润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工业经济乃至宏观经济走势。在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较上月实现较大反弹的同时,我国工业企业利润是否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国家统计局10月2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633.9亿元,同比增长0.4%,扭转了上月降势。8月份该数据为同比下降0.6%。

  分析人士表示,工业企业利润曲线波动与工业增加值曲线相吻合,释放出工业经济企稳向好的积极信号。

  “9月份工业利润由降转升的主要原因在于销售增速小幅加快,单位成本有所降低,电子、汽车、电气机械等行业利润增长加快。”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何平博士分析称。

  影响企业利润增长的两大主要因素是销售和成本。分析人士表示,9月销售增速的加快基于需求的回暖,尤其是外需的持续回升。9月份,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名义增长10.6%,而8月为5.5%。同时,9月份无论是CPI还是PPI增速都较上月有所下降,考虑到物价因素,9月出口对我国工业企业销售规模的拉动作用更为显著。

  从成本因素来看,随着PPI价格的持续下降,原材料成本有所下降。数据显示,9月份,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92元,与8月份相比减少0.4元。

  分析人士表示,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从前三季度来看,我国经济向新常态平稳过渡,并未出现大起大落,预计后期经济增长仍将保持当前企稳的态势。同时,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对行业影响较大,预期行业利润分化将成常态。

  当前,电子、汽车、电气机械等行业利润增长较快,而资源类上游行业利润仍处下降通道。主要原因在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低迷,对国内包括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在内的相关行业产生重要影响。此外,楼市的调整,涉及的上下游行业众多,进一步加大了相关行业利润增长的压力。

  由于预期四季度我国经济将呈现企稳格局,后期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将随之保持稳定。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加快,我国外需在圣诞节订单因素拉动下持续回升的势头明显,外需对工业企业销售的拉动作用有望进一步加强。

  制约工业企业利润上升的因素同样存在。全球经济复苏尚存在不确定性,虽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低迷有利于企业降低原材料成本,但需求的低迷制约了我国工业企业销售规模的增长,利润大幅增加面临挑战。

  分析人士表示,我国正面临“刘易斯拐点”,人口结构的变化致使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成一大趋势,企业将长期面临用工成本上升的压力。大范围雾霾的频繁爆发,警示我们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企业由此将面临更大的环境约束成本和资源成本。

  我国工业领域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将继续制约工业企业销售规模的增长,对工业企业产品的价格形成冲击。产能过剩的治理是项大的工程,大范围产能过剩对工业企业带来的经营压力难以在短期内缓释。

  业内人士认为,工业企业应加强管理,通过提高效率,降低管理环节成本。降低财务成本,通过企业个体的努力,提升企业盈利的空间。集中精力做好主业,避免依靠副业或者利用企业生产资金通过金融体系表外业务“钱生钱”。我国有实力的工业企业,还应积极“走出去”,拓展新的市场,在获得新利润的同时提升国际竞争力。

  对于管理层来说,需要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空间,降低企业的行政环节成本。同时,应多管齐下,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此外,还需发挥财税政策的作用,为中小企业减负,促进中小企业“轻装上阵”。

  工业企业利润的稳定,有利于企业下一步的生产和再投资,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推动我国工业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工业企业利润扭转降势,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我国工业经济在经历8月较大幅度回落后呈现继续企稳的势头。综合工业增加值数据的反弹来看,后期我国工业经济大幅下滑的可能性不大,有望继续保持当前企稳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