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建邺:岗位素能标准为依据 案件质量评查为龙头 检察工作日志为抓手

13.04.2015  14:09

  “司法规范才是检察工作的根本命脉。只有提升执法能力,才能提高办案质量。”谈及近年来的司法规范建设之路,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检察院检察长葛冰强调说。

  近年来,在案件体量小、自侦案源不足的困境下,建邺区检察院大胆提出了“重视考核、不唯考核,走精品化发展道路,打造专家型、专业化检察队伍”的发展思路,坚持从岗位素能标准、专业司法能力、内部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促进司法办案转变模式、转型发展,使规范司法成为习惯。

  一岗一标准    促办案精细化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干警在科室间调岗是常有的事儿。每个岗位的工作事项和工作标准是什么?如何让干警具备多岗位的快速转换能力?干警的工作质量用什么去评判?”建邺区检察院政治处主任张震东对记者说,“2013年,我们在南京市检察机关率先开展了岗位素能标准的研发工作,按照‘一岗一标准’的目标,明确了每项工作、每个岗位的履职要求,让每一名检察干警更加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岗位素能要求。

  经过一年努力,该院建立了覆盖全院14个部门1100个工作环节的菜单式岗位素能标准,使每个司法办案环节、每个工作岗位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以前是跟着科长跑,跟着老同志学,很怕调岗,全新的工作内容非要个一年半载才能独立上手。”年轻干警翟荣伦说。在控申科工作一年后,翟荣伦调入公诉科,此时恰逢建邺区检察院岗位素能标准制定后不久,面对比控申科更加庞大的业务量,她却很淡定:“虽然对全新的工作内容不了解,但是有了岗位素能标准这本说明书,每一个办案流程、审查环节、时间节点都一目了然。

  针对侦监科,该院共制定了8类31项工作标准,86个岗位素能标准。面对如此严格的要求,这个5人科室是如何达标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走进了侦监科副科长、江苏省十佳侦查监督办案能手董砺欧的办公室。

  “从业务性案件办理,到综合性文字材料,再到事务性台账管理,岗位素能标准不是增加工作量,而是对原本复杂的工作进行了精细的梳理。”董砺欧说。2014年3月,该院办理了一起涉嫌合同诈骗案,公安机关认定嫌疑人张某构成合同诈骗罪,提请检察院批捕,证据材料、口供笔录移送都很完整,但是董砺欧还是及时发现了疑点,嫌疑人与受害单位之间的财务往来账本缺少调阅取证,证据链主要环节缺失。案件的成功办理,得益于严格执行岗位质量标准,积极践行精细化审查方式,从而避免对嫌疑人作出错误逮捕决定。

  2014年12月,南京市检察机关开展2014年度优秀侦查监督案件评比活动。经过层层筛选,在参评的80件案件中,建邺区检察院报送的5件案件全部进入复评,并有4件最终获评优秀侦查监督案件,获得了全市并列第一的好成绩。

  刚刚参加工作的书记员孟晋对侦监科的工作流程还不是很熟悉,“书本上学到的有限,不过,岗位素能标准就像一本操作指南,从审查逮捕到侦查活动监督,从案件受理到审查、汇报、送达、执行,一看就明白自己该干什么。”董砺欧对孟晋的评价是“小姑娘工作上手很快”。

  让干警对自己在科室的角色定位更加明确,让科室内部岗位职责划分更加清晰。2015年,该院30岁以下年轻干警的科室间轮岗工作开始,而岗位素能标准的制定无疑让这样的轮岗更具效率,也让建邺区检察院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之路越走越宽。

  一案一评查    构建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

  “我们在业务部门设立案件质量监督员,在案管设立巡查员,一个案件通过承办人自查、承办人间互查、案件质量监督员检查、案管网格巡查员复查、考评委员会评查的‘五查’之后,才算办结。”案管科科长张慧俊介绍说。

  从最初拟定《执法规范示范院建设总体规划》,到最终制定《案件质量考评实施办法》,再到每一季度的案件质量考评情况的收集、汇总、报告,“我们的目的是建立检察系统的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2013年以来,张慧俊几乎是揪着案件质量评查没放过手。

  2014年,该院共开展案件评查7次,涉及5个业务部门办理的案件445件、法律文书3000余份、涉案赃款230余万元,从实体质量、程序质量、文书质量和案件效果4个方面进行考评,具体包括:证据采信情况、事实认定及法律适用情况、程序规范情况、文书使用和制作情况、涉案款物处理情况等,共发现问题172处。截至目前,该院案件质量“五查”体系已经实现了对所有刑事案件质量评查和实体性审查的全覆盖。

  考评委员会通过审阅案卷、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走访当事人等方式对案件评查事项逐项打分,量化出具体分值并最终确定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对评查中发现的问题,考评委员会一一予以分析,找出症结并制定完善相关工作规范。如,针对少数干警讯问过程中未核实侦查活动有无违法行为的现象,该院专门制作了讯问笔录模板,核查情况成为必填内容,因此不会再被遗漏;针对扣押清单未记载扣押物品的详细特征等细节问题,案管科每月组织案件质量考评委员会对全院涉案款物的文书、实物、账目进行检查,等等。

  由于办案人手有限,在案件大量积压的情况下,通过办理延长审查期限和退查来避免超期的现象一度在业务部门存在。发现此类不规范问题后,该院案管科主动出击,向业务部门明确:没有正当理由而办理延期、退查,视为不合格案件。经过一年努力,问题明显改观,该院办案周期大大缩短。

  在办理刘某盗窃一案时,被告人供述的作案时间与监控录像有出入,承办人未经分析就直接采用了供述中的时间,而法院在判决时最终采用了监控录像的时间。在一季度案件质量考评时,这一细微的出入被考评员发现并记录了下来。“我们突破了以往案管科只针对案件程序和文书进行审查的瓶颈,对诸如量刑情节认定、法律条款适用等实体性问题也纳入到考评范围之中。”张慧俊说。

  现在,建邺区检察院每个承办人的办公桌上都放着一份案件评查项目清单,清单所列都是在历次评查中最常见的错误,承办人办理每一个案件都要对应清单逐一检查。“自实行案件质量一案一评查以来,案件流程中的一些细微环节引起了我们高度重视,文书瑕疵减少了,承办人在案件办理中主动多读多查,责任心更强了。”该院副检察长詹静对记者说。

  2014年考评,该院共评选出优秀案件15件,考评结果已经记入了办案人员执法档案,将作为干警绩效考核、评先评优、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

  一人一日志    不断强化自我约束

  全院65名干警,不分岗位和职务,建邺区检察院每人手中都有一本工作日志,这样的习惯已经持续了5年。

  “上午陈某非法持有毒品案开庭,修改戴某盗窃案、张某盗窃案审查报告自查错误,徐某故意伤害案科室内讨论。”随手翻开公诉科干警相婷的工作日志,记者看到了一个普通干警紧锣密鼓的一天。“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天的工作提前列出,及时记录,新问题及时总结,老问题及时回顾,避免出现遗忘和纰漏,工作日志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提升效率的自我约束。”相婷说。

  据介绍,该院检察长葛冰在2010年提出建立学习型、研究型检察院,工作日志成为重要抓手之一。5年来,从平均每月一次“建检讲坛”,到组建莫愁学社、设立外聘导师制,再到与南京大学法学院共建检校合作平台,建邺区检察院渐渐从全国检察理论人才李勇“一枝独秀”到涌现管绪江、吴超令等一批检察理论人才,走向了整体理论研究水平的“百花齐放”。李勇专著《结果无价值的实践性开展》获首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提名奖。2014年,该院干警撰写的调研文章获中国法学会、江苏省各专项法学会奖项9个,承担国家、省市级研究课题4个。

  2014年,建邺区检察院在南京市检察机关多次案件质量评查中均处于领先地位,被授予“南京市检察机关执法办案先进院”和“南京检察机关创先争优业务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连续3年保持干警零违纪、队伍零举报的良好势头。“2015年,我们将以案件精品化为目标,以岗位素能标准为依据,以案件质量评查为龙头,以菜单式管理为抓手,以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葛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