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老人陈金根 红红火火忙喜钱

20.02.2018  21:27

图为陈金根

 

每年除夕,老人们就张罗着贴对联、贴喜钱。老话里的“喜钱”,是地方上的叫法,也有别地叫“挂签”“挂千”“门笺”“门吊子”的,是贴在门楣、房檐上的一种汉族传统剪纸艺术。手艺人纤薄的刀片在木质模板上反复划过,留下深深的印记,最后一刀收尾,为这一年划上圆满的句号。

 

溢满喜庆的红纸被刻出镂空的花色,仿佛呼唤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的到来。随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一些锁在柜子深处的工具也被翻了出来,主人用它们为新年制造出别样的惊喜和温暖。

 

知命之年遇喜钱

 

今年93岁的陈金根家住城南,身体硬朗,头脑清楚。老人家卧室旁边的桌柜里,藏着刻喜钱的全套工具,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年代久远,写满古味儿。

 

1975年,陈金根50岁,正值知命之年,人生迎来巨变。面对养家糊口的压力,陈金根经人介绍,去跟老师傅们学刻喜钱。他天生聪慧,只去看了两次,便不肯再去,自己在家里捣鼓,准备好需要的材料,当年就“开业”了。

 

陈金根先是找来长方形木板,折腾成合适的形状。三块大小一样的木板一拼,用钉子钉在一起,制作出形如砧板的木质模板。然后利用锯子、磨刀石、钢条等工具、材料,打磨成薄如蝉翼的刀片,固定在小圆棍上,做出十几把刻刀,并且把抓手的地方用棉线缠好,防滑防磕。使用起来就像在提笔写字,很是方便。通常市面上的喜钱,中间是花纹或字,一般有福、禄、寿、喜、财等,但老人的模板上,却是一幅完整的八卦图,有阴阳调和、顺风顺水等祥瑞美好之意。“当时对着本旧书,按比例缩放,用尺子先在木头底板上打好框线,临摹出细节,然后用刀一点一点反复加深刻痕。”老人手很巧,四十多年过去了,模板上的八卦图依然痕迹清晰,其功力可见一斑。之后用厚一点的卡纸,对着模板一刀一划地刻出纸模小样,以便批量刻纸。

 

心灵手巧刻喜钱

 

往年,老人一般过了八月半就开始动手。买回两三刀红纸,裁成大小形状相同的矩形纸片。每天早上5点坐在桌子前,先用水打磨刻刀,利其器。然后将羊脂浮油和着香灰,搅拌后均匀地抹在模板上。一次性叠放上五十张红纸,然后将事先刻好的纸模压在上面,依着孔缝小心翼翼地雕刻,需要高度的集中力和耐心。至少要到八九点钟,才能刻完。中途保持高度紧张,一开小差,手一抖,一叠纸就报废了。“用羊脂浮油,是为了避免纸粘在模板上。”老人拿着纸模比划,“也有拿红纸背面放上纸模,然后用煤油灯对着纸模熏,黑烟顺着纸模上面的孔印在红纸背面,留下痕迹。”只需要将黑色部分抠去。同样可以制作出一张花纹呈八卦盘形的喜钱。其他样式的喜钱,纯“”字、“”字,包括不同字体、不同大小的喜钱,老人都刻过,都是同样的制作原理。刻完以后还可熨上金字,福、禄、寿、禧、财等喜庆字是最常见的。老人一天可以刻出100张喜钱,到了来年正月半,差不多用完两三刀纸,也过了季候,就不做了。

 

当时,陈金根刻的喜钱细腻精致,很受欢迎,在前后几个埭上都是有名气的,大家都来问他买。喜钱到处可贴,各处门楣上必须贴。有的家庭在各类器物、家具上也贴上喜钱,满堂红彤彤的,漂亮又喜庆。“每年元旦过后,邻里邻居的路过陈金根家,就会提前跟他打招呼,让他先帮空出几十张,之后拿回去自己家用。”当时住在陈金根家前埭上的吉纪成回忆,有时候村民们也会多买一些,备下亲友的份。一些常年熟悉的老主顾,陈金根到了时候就会送喜钱上门,很是热闹。

 

手工喜钱淡出市场

 

图为木质模板。

 

喜钱售卖平时都属于淡季,只有到了腊月,才算真正的时令商品。每年过了廿四夜,买喜钱的人就多了。陈金根自己极少出去摆摊售卖,除了乡里乡亲的支持,他刻制的喜钱大半供货给了批发商,他要的价钱并不高,赚点生活费就行。然而随着机器刻制的喜钱越来越普遍,市场出现了倾斜。只有极少数老人会在年前卖喜钱对联的摊子上找找手工雕刻的,大多人并不在意是手工的还是机刻的,且机器刻印喜钱更方便,成本低,一张只要几分钱,比起手工喜钱一两元的价格,要低得多。手工喜钱逐渐在市场上淡去了踪迹。

 

感觉到市场的变化后,陈金根心情也没有什么大起伏,只是说应该的,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这种笨办法是要淘汰喽!“年纪大了,也不执着于这些了。由娱人变成娱己,也有一番趣味。”慢慢的,陈金根便也不再批量制作了,刻个几十张自家用用,送送亲朋好友,打发打发时间,留留念想。

 

来者不拒教刻喜钱

 

图为手工喜钱。

 

陈金根做出了名气后,四里八乡不少后生闻讯而来,想要跟在他后面学一学。他也是来者不拒,只要想好好学这门手艺的,他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知道的、摸索出来的告诉他们。“刻喜钱好学,站在旁边看两天,步骤记准了,勤练就能上手。练出手感,就能精益求精了。”陈金根的手指关节由于常年用力显得有些粗大,他乐呵呵地说,刚开始练的时候,也会不小心扎到自己的手。但是学手艺不怕吃苦,人也没那么金贵,血一擦,两张纸在手上一缠,就能继续刻下去。由于刀口薄而利,有的时候刚被划伤根本察觉不出来,加上保持一个动作久了手僵了,直到刻完了,放松下来或者手沾到水,才发现破了个口子。

 

有些人来了几次,耐不下性子,也就放弃了,陈金根也不恼,他说这个看缘分,自己也是半玩半工作,要是对这个没点兴趣,单为了赚钱,也难以为继。

 

贴喜钱寄托美好期盼

 

以前农村那种天地房,到腊月底,家家户户打扫庭院,扫尽堂尘,清除房屋四周的水沟垃圾,把房屋整理得干干净净,再贴上喜钱、春联、年画,整个就焕然一新、喜气盈门了。大人们站在凳子上够着贴,小辈们帮忙看贴得是否端正、对称,恰到好处。一家人聚在一起,说说笑笑,热热闹闹忙年味儿。陈金根一边说着之前的事情,一遍摸索着面前的纸膜,突然来了兴致,像个小孩子一样,问道:“你知道用来刻喜钱的红纸也有说法的吗?”不等听到回答,老人自顾自地说,“制作喜钱的红纸不能用当年生产出来的纸,否则贴上后经太阳一晒,就会卷起来,不好看。”大一号的喜钱用来贴在门楣上,小一号、窄窄的喜钱,过去人家常贴在车上,象征着新的一年出行平安。

 

每年贴喜钱,就和贴对联、贴福字一样,也是地方上过年流传下来的一个习俗,是辞旧迎新的传统项目,为春节营造出一种祥和、喜庆的气氛。所以即便去年的喜钱儿还像新的一样,过年也要换掉,因为喜钱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等功能。老人说,无论是手工的还是机器刻印的喜钱,都寄托了老百姓对新一年的期盼和祝愿,承载着焕新、安顺的美好寓意。只要这个习俗一直在民间流传,只要这个愿景还在,只要一家人能够如期许中一样平平安安、团团圆圆,就是真正的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