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老人卖房收藏数万件知青用品
南京三条巷街道革委会的下乡人员登记簿,全国各地公社大队的公章,南京大学农场的大饭桶,知青农场上播通知的大喇叭,装着剪子、推子、刷子、爽身粉的理发箱,盖着棉被卖冷饮的冰棒箱,数千枚毛主席像章,各种版本红宝书……在南京白云亭文化中心,已经70岁的陈志林用数千件藏品办起了一场免费“知青藏品展”,这位在江苏东海县港阜农场度过了17年青春岁月的“知青迷”花光了积蓄,卖掉了房子,北上黑龙江,南下海南,四处奔波搜罗,耗资数十万元,终于攒下了数万件知青藏品。他拍着胸脯告诉记者:“全国各地的知青馆我都去过,可以说没有一家有我的藏品全!藏品好!什么幻灯片,什么电脑制作的东西,和我这些全原版实物的藏品根本没法比!”
做过17年知青 迷上知青用品
1946年出生的陈志林下乡做知青的时候只有17岁,17年知青生涯里干农活、做老师,如水的青春岁月流过,34岁回城之后成了一位老司机,但是知青这个词并没有仅仅成为他的一段记忆,1981年他开始了知青用品的收藏,曾经举办过“南京首届知青红色藏品”个人展的他,这次又拿出了数千件家当。
藏品涉及知青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陈志林刚刚布置好的位于白云亭文化馆的知青展厅,记者看到,展品十分丰富,首先入目的两面墙就是几百张知青的照片,全国各地知青都有,江苏的、黑龙江的、海南的、安徽的……而各种“到广阔天地去”“恭喜加入公社”的奖状又铺满了一面墙。两个小小的玻璃展柜里,一个装着三十多枚大队合作社的公章,一个装着当年知青们常穿的“假领子”,南京三条巷街道革委会的下乡人员登记簿、知青人员的档案、关于知青的杂志、光碟、唱片、书籍又摆满了一条边,有一个房间的玻璃柜里,装了数千枚毛主席像章和各种版本的“红宝书”。
除了这些常规的知青资料,陈大爷的藏品中有很多关于知青衣食住行的物件,很有意思。知青烟厂出的烟标、知青农场酿的啤酒标,知青劳动时使用的各种工具,笆斗、粪桶、蓑衣、铁锹、草耙子、木桶、粮斗……甚至写着“南京大学农场食堂”的大饭桶。有些农具记者第一次见到,一个像刨子的木条工具,是用来扒玉米粒的,一个像钉耙一样的工具其实是编草鞋的,还有个像鞋模一样的木头是补袜子用的架子……
中间两个玻璃柜里,是知青的各种生活用品,有写着“农业大丰收”的梳妆盒、各种大小的煤油灯、手工做的收音机,印着“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那里是可以大有所为”的搪瓷杯子,各种藤条壳、铁壳的热水瓶、绣着“为人民服务”的黄书包,装着剪子、推子、小圆刷、爽身粉的理发箱,还有盖着棉被卖冷饮的冰棒箱……
两个肥皂盒800块卖了房子搞收藏
只要看到有知青用品的交流会,陈志林都会赶过去看看挑挑,“凡是和知青相关的物件我都要,而且我对藏品要求也挺高,像章要一对的,资料要原件的,全国各地交流会我都跑过,黑河的、北海的、合肥的、西安的。早年就花了十几万,老伴天天和我吵架,后来看我痴迷的样儿,渐渐支持我,和我一起东跑西跑搞收藏”。
别看这些东西看起来都又老又旧,由于稀少,有的不起眼却很值钱,有一对刻有“农村是广阔天地”的塑料肥皂盒,就因为这7个字要了陈大爷800块,一幅画了南京铁心桥公社的工笔画,花了陈大爷4000多元,陈大爷最得意的一对刻有“到农村广阔天地好”的毛主席像章,2008年就卖到2800元!
“为了这些东西,早年就把做生意挣来的一二十万元花完了。后来把家里90多平方米的房子卖了50万元搞收藏,早年老伴不知道和我吵了多少次架,后来渐渐支持我了。”陈大爷说,除了花光了积蓄,运送、保养、储藏都耗费了他不少心血,大家伙运回来只能靠自己和老伴扛。
这次陈大爷的展览还包括一个关于早年婚庆用品的展厅,有数千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结婚照,结婚证,离婚证,印着喜字的水壶、玻璃杯,红喜字的衣服,绣着珍珠的盖头……也非常精美有意思。陈大爷说,他的知青用品和婚庆用品的展览完全免费,预计将于春节期间开始,持续两个月。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