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孝子走村串户做小生意 电瓶车载着95岁母亲寸步不离
黄银龙为老人准备了雪碧和椰奶。
黄银龙扶母亲上电瓶车。万凌云摄
新华报业网讯 丹阳市吕城镇西墅村65岁的黄银龙,身材瘦弱矮小,可他却挑起照顾95岁老母亲、帮衬哥哥家的两副“重担”。黄银龙常年骑着一辆破旧的电瓶三轮车,载着老母亲,走街串巷做小生意,已有整整十三个年头。
家境贫寒,他独自一人照顾母亲几十年
12日上午,扬子晚报记者来到丹阳市吕城镇西墅村塘巷里自然村16号黄银龙的家,黄银龙的家是两间瓦房,房子门口摆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车身上写着“买八仙台面”。记者注意到,两间瓦房被夹在一排楼房之间,在村里算是最矮小的房子。但是,家里却被收拾得干干净净。
黄银龙告诉记者,其父亲于三十多年前去世,父亲去世后,母亲就跟随他一起生活。黄银龙兄弟两个,1999年,哥哥黄银坤的儿子不幸患上尿毒症。黄银坤十年前又身患重病,前后花去十几万元医疗费,仍未挽回生命,于七年前去世。此后,照顾母亲,帮衬哥哥家,这两副重担,就全部压在黄银龙一个人瘦小的肩上。由于家庭一贫如洗,黄银龙的个人问题根本没有能力解决。
开电瓶车做小买卖,还带着老母亲
黄银龙说,除了干农活,自己也不会做别的,就只能用电瓶三轮车到常州凌家塘批发市场,批些水果和其他一些日用小商品,走街串巷,做点小买卖来补贴家用。
黄银龙说,当时母亲蒋金金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生活基本无法自理,尽管能正常行走,但连自家家门都不会开。“放在家里实在不放心,加上母亲又特别粘我,一会不见我就要喊”,黄银龙说,但小生意又不能不做,最后他就想到带着老母亲一起走街串巷去做小生意。
“去进货的时候,车里空的,我就可以坐在里面了”,操着浓重的方言,蒋金金开心的说,每当黄银龙去进货,她就坐车厢里;而如果进了货,她就和黄银龙并排坐驾驶座位上,然后黄银龙就开始一路叫卖。从蒋金金的话语间,记者能感受到老人的满足和幸福。
那辆破旧的电瓶三轮车,由于要载两个人还有货物,黄银龙特地配备了一组10只电瓶组成的“电瓶方阵”,充足一次电能跑100多公里。而为了省钱,黄银龙母子总是围着吕城周边跑,为的是能回家吃饭。“只有很少几次在外面吃,都是老娘突然间看见面店馄饨店了,想吃一点”,黄银龙告诉记者,于是,他就停下车来,然后只下一碗面条或者小馄饨,母子俩就同吃。
十三年来,在吕城集镇——常州——塘巷里,一辆破旧的电瓶三轮车,载着母子俩,行程多达四万六千多公里。
细心体贴,每晚帮母亲换四五次热水袋
都说“女儿是母亲的小棉袄”,可作为儿子的黄银龙,照顾得比女儿都仔细、周到、体贴。多年来,洗脚、梳头、抓痒、平时剪指甲……即使是农忙期间,黄银龙也把老娘带到田头坐着;哪怕是冬天去镇上浴室匆匆洗把澡,他也要把母亲带上,托镇上看公共厕所的阿姨照看。
黄银龙的家中非常简单,值钱的东西几乎不见。但是,在母子俩的房间里,记者却看到了空调、电风扇和取暖器。“这些都是买给老娘用的”,黄银龙说,老娘岁数大了,怕冷怕热,此前他就买了电风扇和取暖器。两年前,发现电风扇和取暖器的效果不是太好,他就狠狠心,赊账买了一台空调,“这样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都好多了”。老人冬天晚上用热水袋。“热水袋大了她抱不动,小了保温时间不长,又容易冷”,于是,每到冬天,黄银龙每晚起来四五次帮老娘换热水袋里的水。
蒋金金老人还有一个特殊的“习惯”。黄银龙稍稍有些担忧的告诉记者,母亲三年前患病后,就不能吃饭了,偶尔喝点粥吃点菜。但老人却喜欢喝甜的,夏天喝雪碧,冬天喝椰奶之类的,并且以这两样为“主食”。故此,只要家中一喝完,他就去买,从不间断。通讯员赵理章韦婕朱美娜扬子晚报记者万凌云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