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抗战老兵到南京寻找当年足迹
在这里他见证了日军投降在这里他与初恋相知相爱
上周末我们曾经报道了95岁高龄的抗战老兵潘庭槐想要到南京寻访自己当年的初恋的消息。昨天,老人坐火车来到了南京,他说,自己一方面是要寻访故人,另一方面也想去看看当年自己战斗过的地方。
足迹:总统府伪军把军营拱手相让 昨天上午一早,老人就来到了位于长江路上的总统府。老人佩戴着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勋章,一身绿军装,走在景区甚是引人注目。他一边走,一边讲述当年的经历,很快四周就围拢过来一大群倾听的游客。 他指着距离大门不远处的“总统府邮局”和旁边的建筑说,这就是日本人投降之前,自己和战友驻扎的地方。在他们之前,这里还属于伪军的一个警卫团。但是,看到潘庭槐和他的战友,这些伪军便把这几间军营拱手相让。 他回忆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战败投降。1945年8月25日,潘庭槐的部队被调到江西南城,在那里,他接受了要去南京为受降工作打前站的任务。 “团长说让潘庭槐去好了,因为我带的这个排很出色。而我就成了敢死队队长。”潘庭槐说,之所以叫敢死队,是因为当时的南京城里依旧驻扎着几万名日军,还有不计其数的伪军。为了能尽快在南京开展受降仪式,他们必须尽快赶到南京,稳定住当时的局势。 潘庭槐说,自己8月底到的南京,第一目标就是当时南京的伪政府所在地,也就是今天长江路上的总统府。在路上,他们三十几个弟兄的子弹都是上了膛的,决定遇到反抗的日军就和他们拼命。不过好在南京城这时已经比较平静,大街上已显露出一股胜利的喜悦。 足迹:南京军区军史馆 在这里他见证日本投降 参观完总统府,潘庭槐老人又来到了南京军区军史馆,这里就是当年举行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投降仪式的地点,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军校大礼堂。 旧址所在建筑呈欧式风格,门前四根巨大石柱彰显出建筑的威严,石柱两边各有一棵槐树。据军史馆负责人介绍,槐树树龄有80多年,曾见证受降仪式经过。如今它们也迎来了那一历史时刻的又一见证者——潘庭槐老人。在馆内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复原场景的硅胶人像前,老人久久不愿离去。他说,这里的摆设一如当年,自己也仿佛一下子回到了70年前的那场注定铭记一生的事件当中。 受降仪式当天,早上5点,潘庭槐就来到了大礼堂做准备。“我们要听赵营长的指挥。朝南的就看向南,朝北的就看向北,一动都不能动。而我因为是排长,可以转一转,走一走。”老人说受降仪式定在上午9时。潘庭槐记得,受降仪式时间很短,也就十几分钟。当时,中方代表坐在北面宽大的受降席上,日方则坐在南面窄小的投降席上,东西两边则坐着中外来宾和各国记者。 冈村宁次和投降方代表离场时,从潘庭槐身边走过。“当他走到我身边时,我清楚地看到,他的头低了下来,都不敢正眼看我们。”潘庭槐回忆。而这一幕,恰好被一名在场的记者拍下。照片中,冈村宁次等日本投降方提着帽子,低着头走过,身着宪兵服的潘庭槐则在一旁笔直地站着。 足迹:彩霞街 过去的街道早已换了模样 老人此行来这里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寻访故人,希望能找到自己当年的初恋——董馪女士。在参观完南京军区军史馆以后,老人便在记者陪同下,来到了南京市秦淮区的彩霞街。 一下车,老人显得有些失望,因为这里的模样早已经和他记忆中当年的彩霞街完全不同。“现在这里叫彩霞街了,以前是有两个名字的,前面宽的一段,叫大彩霞街,后面窄的叫小彩霞街。”老人用拐杖指着旁边的路牌显得有些失望。 潘庭槐老人所说的这个董馪,是他1943年在驻防安徽芜湖时认识的。潘庭槐老人说,董馪是自己常去的一家武馆里拳师王少海的小姨子。当时在交谈中,他得知董馪还在南京念高中,而他们两人也是一见如故,成为彼此倾诉的知己。 后来,两人的感情逐渐升温,最终却因为战火而相隔两地,失去了联系。这么些年,老人能知道的就是她家住在大彩霞街64号,她的哥哥还在附近开了一家酱油店。不过,这些信息毕竟有限,最终老人也没有实现寻找到故人的愿望。他说:“我也知道希望不大。不过我既然来了南京,还是希望来找一找。南京这个城市,确实给我留下了很多记忆。” 在现场,记者询问今年70多岁的市民陈奶奶。她说,老先生讲得没错,这里以前确实叫大彩霞街,在街里面也好像有一个酱油厂。不过毕竟是70多年前的事情了,她自己也是听说。后来这里经过拆迁,人员流动性很大,估计要找起来确实比较困难。 【更多足迹】 江东门纪念馆、下关码头 老人有关南京的记忆还不止于此,昨天下午,记者又带着他来到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老人说,自己来这里是要为当年宪兵团的战友鞠上一躬。“1937年的时候,我还不在南京,但是后来我听说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事情。”他告诉记者,就在12月12日晚上,江东门附近有一个宪兵团在这里战死,全军覆没。而第二天,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也在城里开始进行。 潘庭槐说,可能因为自己也是宪兵的缘故,所以这一段故事让他对日本侵略者特别愤慨,这也是他后来积极报名“敢死队”的原因之一。 而在下关码头,老人留下的却是另外一番回忆。他说,日本战败以后,大批日本人需要从南京离开遣返回国,下关一带一度混乱不堪。而他也临危受命,成为下关码头的宪兵队长,负责维持那里的秩序。后来他又亲自负责押送一船的日本人从南京遣返到冲绳。 关于9月3日的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老人说自己也非常期待,到时候他会守在电视机前看完直播。也希望新一代的年轻人以此为契机牢记历史。记者黄敏
原标题:
编辑: 项贤军、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