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南博朝天宫库房将动"大手术" 有望开门迎客
神秘的南博朝天宫库房
现代快报记者
顾炜 摄
在南京朝天宫,红色的院墙外,有一块石板上刻着“故宫分院”。这里便是南京博物院的朝天宫库房,一直深藏着一批南迁文物,坊间传言这批文物共有2000多箱,10万余件,有的价值堪比“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东坡肉”和“翡翠白菜”。
昨天,江苏省文化厅召开“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神秘的朝天宫库房今年正好80岁,将首次迎来大修。未来有望开门迎客,揭开南迁文物的神秘面纱。
现代快报记者
徐萌 胡玉梅
库房修缮
当年世界领先 80年前,已有防火防盗系统
朝天宫库房和南京市博物馆紧挨着。从外围看,这个库房更像一个坚固的大碉堡。高出围墙的部分,小小的窗户向内设置,就像碉堡的小型发射窗口。公众可以看见的玻璃窗户,只在正面有。“这里存放的都是南迁文物。”文博泰斗、原南京博物院院长梁白泉告诉现代快报记者,1931年,北京故宫筹划在南京建一个存放文物的库房,选定了朝天宫的位置,1936年11月建成。
“朝天宫库房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每层面积有2000多平方米,四层加起来近万平方米。”梁白泉说,为方便文物运输,地上的楼层设有坡道,设计可谓相当科学。
这个库房设计师赫赫有名,那就是童寯(jun)。南京下关电厂、南京首都饭店……都是由童寯操刀设计的。梁白泉说,“这种四方结构、少窗户、大铁门的配置,正是为文物库房而设计的。当时条件有限,还没有恒温恒湿系统,但防火防盗系统都不缺。”据了解,作为当时的文物库房,安防、消防等,都是世界领先的。
见证传奇历史 南迁文物曾在这里汇聚分散
“所有的南迁文物,都曾经在这里汇聚,安放了一年多的时间。”梁白泉说。
1933年2月,第一批南迁文物从北平抵达南京浦口火车站时,由于政府高层就文物去向产生分歧,两列火车滞留一个月,文物才卸车转水运至上海,存放在上海一家银行的地下仓库。1936年11月,南京朝天宫库房建设完毕,文物分5批运到南京。
在朝天宫库房住了大半年,南迁文物再次动身。1937年11月,上海失守,当时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南迁文物也跟着一起避难。梁白泉说,“南迁文物分两路西迁,一路途经武汉辗转四川峨眉山附近,另一路去往昆明。”
1945年抗战胜利后,分散在三个地方的文物陆续运抵重庆。此后,又经过长途跋涉,于1947年回到南京。但在南京解放前夕,文物先后多次从南京运往台湾,形成了海峡两岸两个故宫(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守望。余下的文物,1949年以后陆续运回北京故宫,“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北京故宫先后四次到南京来运文物,有代表意义的文物都被挑走了。”
藏着什么宝贝 大多是清宫酒杯、碗盘等瓷器
坊间传言,朝天宫库房存放了2000多箱南迁文物,一直没有开封过。平日里朝天宫库房都是大门紧闭,连工作人员也不能随便入内。梁白泉说,“库房管理有严格的制度,进入库房需要领导批准,每次进去都要登记,而且不能一个人单独进,要多个人一起进。”
库房里究竟有些什么宝贝?南京博物院一位负责人说,其实,部分南迁文物已经展出过了,比如:青花寿山福海瓷炉造型仿青铜鼎、《八骏图》《坤舆万国全图》等。前两天,南博推出的博物馆奇妙夜活动中,那些嘀嘀嗒嗒动起来的钟表,也都来自“清宫”,是南迁文物的一部分。在南博特展馆,还有专门的《陈设清宫》展,展出的都是南迁文物。
梁白泉说,“其实,来自北京故宫的藏品重复度很高,虽然剩余的南迁文物还有几千箱,但很多是重复的。多为瓷器,如清宫的酒杯、碗、盘等,还有极少数挂品、书画、地毯。”
有望开门迎客 未来将推出南京博物院院史展
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南京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嵇亚林透露,朝天宫库房计划改造升级,不过目前还没立项。
嵇亚林介绍说,朝天宫库房今年正好80岁,按照现在的文物库房要求,显然落后了。库房原有的通风、防虫防潮等功能退化,排水功能有待改善,缺乏恒温恒湿装备,现有条件已不符合文物储藏的时代要求,所以要改造提升。
梁白泉告诉记者,80年来朝天宫库房只经历过一次小修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增加过几根管道,帮助房顶排水。”
记者看到,《南京博物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中,要将朝天宫库房建成现代化文物库房,并辟出场地筹建专题展厅和数字资源利用中心。
“升级改造后,希望这里除了作为库房用,还能作为博物馆的功能使用。这里将推出南京博物院院史展。”嵇亚林透露,未来的院史展中,就包括了南迁文物。
其他亮点
南图打造“国学馆”
根据南京图书馆“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南图将开展五类工程建设。
一是“馆中之馆”工程,开展“国学馆”“馆史馆”“少儿馆”等建设。“国学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会把经史子集,以及跟传统文化有关的所有图书集中到这个馆。”南图馆长徐小跃特别提到了“国学馆”的建设。二是“文化传世”研究工程,通过一系列重大项目的推进,整理典籍书目和文献资源。三是“资源采集”重组工程,通过全媒体和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信息资源收藏和阅读的高度数字化。四是“精准服务”打造工程。五为“储备书库建设工程”,旨在解决馆内书库容量不足的问题。
太湖将进行水下考古
省文物局公布的“十三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亮点多多。
在文物修缮方面,将完成100项红色遗产、名人故居、古民居和一批省级以上文保单位的修缮和展示提升功能。
在世界遗产方面,完成海上丝绸之路、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准备工作,推进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工作。
在探究地域文明研究方面,将完成一至两处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示范公园建设,公布第三批江苏省大遗址名录。
完成太湖水下文物资源调查,开展水下文物考古发掘。太湖是古代航道的重要区域,在它形成的过程中也有地面文物沉到水下。文物局发言人殷连生透露,具体水下有哪些文物资源,还需要考察完才能知道。
省文化馆、戏校寻新家
据介绍,现有的江苏省文化馆面积太小,无法满足公众需求,新家计划建设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每天接待人数超过2000人;而江苏省戏校新校区建筑面积也不小,计划能容纳2000名学生。
来源: 现代快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