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民祖传铜尺或源自洪武太子朱标 系“较准官尺”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古人说的寸,指的是尺子上的刻度,十寸为一尺,十尺为一丈。只不过,现在传统市尺已被米尺所代替。
近日,扬子晚报读者公孙虎先生向记者展现了一把铜尺。他称此尺系祖传,一直深藏秘不示人。由于年代久远,传到他爷爷时,已不知此尺来历。中国古代艺术品研究学者盛华杰考证后推测,这把尺子极可能是洪武太子朱标下令打造的“较准官尺”。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蔡震 文/摄
铭文:奉 府宪较准官尺
铭文:天孙宫
铜尺从哪来的
祖上相传,压在箱底里秘不示人
前天上午,扬子晚报记者与公孙虎先生相约在南京老门东的一家茶社。他打开一个红色丝绸包裹,一根扁扁细细的铜尺出现在记者眼前。铜尺上整齐有序排列着一个个凹进去的小圆点,“这是一把十寸的尺子,正面这些凹进去的小圆点是刻度,铜尺背面两端还刻有铭文。”公孙虎介绍说。
记者转过铜尺背面,能辨认出一端刻有“奉 府宪较准官尺”字样,另一端刻有“天孙宫”字样。公孙虎称,这把尺子是祖上传下来的,“估计不一般,一直压在家里的箱子里,就没敢拿出来过。”
扬子晚报记者陪同公孙虎,向中国古代艺术品研究学者盛华杰请教。盛华杰仔细端详后说,铜尺的小圆点和铭文都是采用了传统的錾刻工艺,这种技术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你们仔细查看,铜尺表面曾经应该是鎏金的,不过鎏金大部分已经磨损,但还是能看到少量的金。”
盛华杰说,传统的鎏金方法称作火镀,是将薄金片剪碎在坩锅中烧红,然后加入汞熔合为“金汞齐”,涂布在鎏金之处,经炭火烘烤使汞蒸发,则金鎏在器体之上。他认为,这件鎏金铜尺制作工艺非常精美,可以说难得一见。“鎏金器物一般是观赏和供奉,这把铜尺不可能是日常使用之物,经过后人把玩鎏金磨损也很正常。”
盛华杰判断,这件青铜鎏金“较准官尺”应该出自明代。而在明朝,对鎏金器的使用,有着极其严格的限制,除宫廷皇室外,其他人臣庶民,均不得使用鎏金器具。那么这把鎏金铜尺难道与明代宫廷有关?“这就要从铭文上来解读了。”盛华杰说。
铭文什么意思
奉行皇帝旨令,制作的标准官尺
铜尺上的“较准官尺”铭文,究竟是什么含义?
盛华杰介绍,这是典型的我国古代文字风格,言简意赅,但包含有四层意思。首先“奉”字开头,意为奉旨,如唐代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咸通十二年唐懿宗赏赐的“鎏金银捧真身菩萨”,其发愿文匾上錾刻的铭文,开头就是“奉为……”。
所谓府宪,是内府大臣造的缩写。较准官尺则指的是标准官尺,也就是宫廷所制的样尺,全国所有的尺子必须以此为准绳。
至于天孙宫,我国古代称织女为天孙。司马迁《史记·天官书》记载,“婺女,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意思是:织女是玉皇大帝的孙女。唐代司马贞《索隐》中的“织女,天孙也”,意思即织女是天帝的孙子(女)。
历来各朝各代,均称皇帝为天子,顾名思义,皇帝的继承者皇太子即为天孙。这里的“天孙宫”或指东宫,即皇太子所居宫殿。这件“较准官尺”所刻铭文的意思应该是:奉行皇帝的旨令,内府大臣专门为东宫(皇太子)制作的较(校)准官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