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数字阅读 为何话题热市场冷?

03.06.2016  03:12

      “你愿意让孩子进行数字阅读吗?”当《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一个妈妈群抛出这个问题时,答案是可以预见的,大多数家长持拒绝态度,只有少数家长说在限制一定时间的条件下可以接受。采访中,多家少儿数字阅读平台方也承认,这也是少儿数字阅读当前面临的最大压力。

      既然如此,为什么各方还在进入少儿数字阅读平台市场?在出版社中,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接力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中国书店出版社等都推出了相关阅读平台;在技术方里,大连东软云观信息技术公司打造的“哪吒看书”APP等也颇为火热;在互联网公司中,诸如中文在线、掌阅科技等也都搭建了相关平台。平台虽多,但各家角色不同、特色不一,也各有各的算盘。但当涉及到赢利话题时,他们给出的答案却是“基本没有”。

      一方面,各方大力推进;另一方面,用户冷眼旁观。那么,少儿数字阅读平台为何会出现如此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它的前景究竟乐不乐观?

少儿数字阅读产品越来越多,用户却没有随之大幅增长。资料图片

      TO B还是TO C 主要看资源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的少儿数字阅读平台大体分两种:TO B(直接面向机构)、TO C(直接面向用户)。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中少快乐阅读平台属于前者,它更多的是面向图书馆,据中少总社数字出版中心总监郑立新介绍,中少总社的报刊数据库、动画数据库、绘本数据库基本覆盖了全国近50家公共图书馆和少儿图书馆。之所以直接面对机构,是得益于中少总社丰富的内容资源,尤其是它旗下有3家以原创为特色的发行过百万册的少儿报刊。

      采用面向用户的也不少,比如接力社的天鹅阅读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爱童书”APP。中国书店出版社今年5月刚推出的中国少儿数字学习馆,本来在研发时更多的是面向图书馆、幼儿园,“但我们经过调研发现,还是要开拓终端用户这个市场。目前正在研究面向终端的售出形式和定价。”中国书店出版社社长、中国书店总经理于华刚告诉记者。“哪吒看书”APP在2014年6月上线,据大连东软云观信息技术公司总经理吴建宁介绍,在2015年6月前,他们更多的是在苹果、安卓等应用市场推广,截至2015年年底,下载用户超过600万。但后来经过市场调研发现,这个阅读群体基本都在学校,而老师推荐使用是最有效的推广方式,于是从2015年9月开始,“哪吒看书”APP开始大力推进和图书馆、学校等的合作,“应用市场是海量用户,精准度不高,面向线下用户更精准。”吴建宁说,今年3月,它们又开始和京东等有大量用户基础的对象合作,通过对方的平台导入自己的用户。

      “选择TO B还是TO C,这和每个少儿数字阅读平台的资源和目标有关。”接力社市场营销部主任马婕如此表示。比如中少总社有丰富的原创内容,有自己的技术研发团队,它的电子书和纸书已经实现了同步出版,它可以将批量产品直接打包销售给图书馆。马婕说,对于接力社来说,电子书授权基本是不赢利的。而阅读平台则更多的是通过线上线下的阅读活动着眼于阅读增值服务,这是接力社的强项。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所属二十一世纪新媒体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镝也告诉记者,该社数字阅读云平台建设重点也是在阅读推广和服务。

      前行中遭遇多方阻力

      “我们一直在投入,还没有赢利。”吴建宁很坦率地说。对于少儿数字阅读平台建设,大家基本都是在摸索中前行,前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还不小。

      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家长和老师,出于保护孩子视力的考虑,他们不愿意让孩子使用数字产品。

      对于出版社来说,最难的可能还是缺少技术团队。马婕说,平台建设要根据市场反应、用户体验进行不断的迭代,如果没有技术团队,往往可能因为修改一个小代码的问题,就要耽误好几天的时间。如果有技术人员,这个问题十分钟就能搞定。但事实是,因为技术团队的成本很高,出版社领导往往担心花了大钱却打了水漂。吴镝则提到,内容和技术团队一定不能割裂,二十一世纪社的云平台技术外包给的是广州一家公司,同时出版社派了一名负责内容的员工驻扎在广州。这方面,在数字出版领域起步较早的中少总社走在了前面,它们拥有自己的技术团队。

      在吴建宁看来,在这个市场,用户付费购买的意识和习惯还没有养成。所以,依靠电子书的付费来赢利基本是不可能的。当当副总裁陈立均也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电子书未来3-5年都没法实现赢利。

      国家图书馆少儿馆馆长王志庚则从产品使用者角度提出,他认为这些平台最大的问题是对儿童的研究不够。基本上都是成人在设计,儿童并没有参与到它的功能甚至形式的设计中,这样儿童自然不会喜欢,如果有条件还是需要对大量的儿童群体进行调研。

      大家也慢慢看清了这些问题,所以出版社领导对于平台建设的考核不是要利润而是看流量,渠道方也在更多的先着眼于培育这个市场。

      暂时没赢利但前景很乐观

      虽然压力重重,还没有实现赢利甚至还没有找到赢利模式,但谈起少儿数字阅读平台发展前景,大家普遍还是比较乐观的。

      王志庚从产品本身分析说,数字读物的设计对于儿童形象思维的开发要超越传统阅读。传统读物是静止的,单向的。数字读物是交互的,立体的。也正因如此,所以大家开发的数字阅读产品都是走多媒体、立体化路线。采访中,大家不约而同地非常看好增强现实技术(AR)的应用。这个技术要求必须有纸书和数字终端同时具备才可以阅读。“这类读物现在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好的趋势。这个终端工具给了孩子另外一只眼睛,去拓展孩子基于现实和想象中间的体验。”王志庚如此表示。除了AR,吴镝还提到听书市场目前也很被看好。家长虽然不愿意让孩子看数字产品,但愿意让孩子听书。

      现在市场上的平台很多,吴建宁认为,在起步阶段,大家都去做这很正常。但是市场不需要那么多平台,未来一定会做整合。

      吴建宁特别提醒,与成人阅读相比,少儿阅读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内容转变过程中,变现的方式只有内容直接转化这一条,通过间接或者衍生变现对于行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比如成人数字阅读的网络文学火爆,进而拍影视、改游戏等这样的IP价值链条打造,对少儿数字阅读来说是不适用的。少儿出版需要作家的长期创作,产品中也很难植入广告。

      虽然现在少儿数字阅读平台很多,但吴建宁认为,最终一定会实现整合,留下几家。王志庚也感到现在平台太多,彼此之间无法互通。他希望将来能有一个普适性的阅读平台,可以在这上面记录下个人的阅读数据分析。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所以,如果能有一个对阅读足迹进行记录的平台,并进行分析,据此提供阅读指导,那将会对个人阅读起到很大的影响。吴建宁还提到,因为儿童阅读的特殊性,所以这个平台一定是垂直化的,不能和成人等阅读平台混在一起。  (刘蓓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