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台专家揭开小行星“战神”起源 明年再访地球
还记得那颗编号为“4179”的小行星“战神”吗?它是目前已发现的1万多颗近地小行星中,体积最庞大的一颗。“战神表面有200多颗碎石,大小不等。”现代快报记者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该台研究员季江徽带领的课题组与国内外多个研究组合作,成功揭示了“战神”表面的碎石分布特征与起源,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
“战神”表面有200多颗石头
季江徽的办公室里,珍藏了一个3D打印的微小版“战神”。“这是美国的科学家根据地基雷达探测到的样子,3D打印出来的。”季江徽说。“战神”长4.46千米,宽2.4千米,是迄今为止发现最大的近地小行星。2012年,它和地球“亲近”时,嫦娥二号在距离它800米左右的位置,给它拍了张清晰的正面照。正是这张彩色全身像,让公众认识了“战神”,它长得像“生姜”。
也正是基于那次“史上最近”探测数据,紫金山天文台等科研团队对“战神”表面所有陨坑进行“地毯式”扫描,发现它“肤质”粗糙,共识别出200多颗碎石,这些碎石大大小小,直径10米—61米不等,这些碎石表明它自形成以后遭受了较高程度的破碎过程。
200多颗石头,是怎么来的?季江徽说,“战神”身上的石头分两种,一种是战神形成时候,包裹进来的。“战神形成的过程中,它的内部并不是密实的,有一定的空隙,它周边的石头,被一起包裹进来,就像是一块大蛋糕上,同时加进去的坚果一样。”这种在形成的时候包进去的石头不少,直径在20米以上的石头都应该是。第二种是撞击后遗留下来的,战神和其他小行星发生撞击,碎屑遗留在了战神表面,这部分石头主要是直径小于20米的。
明年,它要造访地球
为什么天文学家们,要对“战神”情有独钟呢?季江徽说,“战神”身躯很大,是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发现的最大一颗对地球构成潜在威胁的小行星。它早已被美国航空航天局收入“潜在危险小行星名单”中。从1934年被发现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对它进行关注研究。
最关键的是,“战神”每隔4年就要近距离飞越地球一次,只是,距离有时近有时远。2004年、2008年、2012年,“战神”都如约和地球亲密接触,2004年9月,亲近距离最近,当时只有150万千米,远远小于近地小行星与地球距离“警戒线”的750万千米。2012年,“战神”亲近地球时稍远,约700万千米。
季江徽对记者介绍说,明年,“战神”确实还会“访问”地球,不过,这一次飞越,会比2012年远很多。“不会撞上地球。”
季江徽对现代快报记者说,大约在50多年后,“战神”会更加近距离地飞越地球。所以,现在对它进行研究,是为了更好地防御它,进而防御更多的近地小行星。(胡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