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柳条“编”出大产业
-记者宋莹莹通讯员李卫兵
中国江苏网6月7日讯 涟水县时码陈圩村是远近闻名的“柳编村”,领头的是陈永创办的柳艺专业合作社,吸纳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编两下子,小柳条编出了大产业,年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社员人均年纯收入7000元以上。”
陈永告诉记者,自己上学时便爱好编制,后来去苏南从事柳编行业,不仅练就了柳编的手艺,还摸索出了柳编制品销售渠道。2001年,他返乡创业,带着三四十人创办了陈永柳艺编制厂。“编制厂刚刚成立时,由于新人手艺不成熟、销路不畅等原因,损失了近5000元,但关键时刻咬牙挺一挺,在第二年就收回成本,第三年开始盈利。”
随着柳编人数的逐步增加、销路的不断拓宽,当初的柳艺编制厂不断发展壮大,2006年在工商部门登记成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为离厂不离家的社员提供原料和生产技术支持,完全回收成品,实行统一包装销售,一步步发展成为省级“四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省级巾帼来料加工示范基地。现在,“无围墙工厂”从年加工柳条不足百吨跃升到接近800吨,社员由初始的20来人增加到1200多人,家庭式作坊近500个,不仅“一人会柳编,教会全家编”,还实现了“一家富带全村,一村富带邻村”。
“柳编村”的名气响了,企业壮大了,编织技术翻新了。社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手艺,选择自己拿手的活,协同作业让产出效率更高。技术好的,负责编织的主要工序。她们的编织技术如行云流水,只见她们将底盘放在倒置的模具上,手法纯熟地在边缘插上原色杞柳,通过一系列折、弯、绕、剪等精湛技艺展示,完美的边框就呈现在眼前。再换上染过色的杞柳,一圈圈往上编织,约一支烟的工夫,一个水果篮大体完成了。余下的技术含量不太高的“掺把儿”活,就由老年人来做了。
当初投资10万元创办的合作社,现在资产已达到300多万元,柳编村正发生着一系列喜人的变化。陈永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将自己设计的高难度高价值高适用性的柳编制品卖到国外去,目前正尝试用互联网直接搞一些外贸加工与销售。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