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小微融资难需构建信用基础设施

02.12.2014  13:51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继续研究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重要措施,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强调要完善信用体系,提高小微企业信用透明度,使信用好、有前景的企业“钱途”广阔。   应该说,信用体系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抓手,这也是各国金融体系发展中的经验总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这里所说的金融基础设施,既包括支付清算系统、证券结算体系、金融信息系统等,也包括广义上的信用体系等“”要素。这些因素如同承载金融资源流动的道路、桥梁和水利设施,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微企业等弱势主体,能否得到金融资源的有效“灌溉”。   要构建有效支持小微企业的信用体系,需要重视几方面的问题。首先,需要实现体制内与民营信用保障机制的结合。一方面,目前我国体制内的央行征信系统开放程度逐渐提高,如2013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就出台规定,把有意接入同时具备条件的小贷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纳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另一方面,2013年出台《征信业管理条例》和《征信机构管理办法》之后,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大门已向民营机构正式敞开。从各国实践来看,民营信用一直是征信体系建设的主导力量,如在美国,Equifax、Experian和Trans Union是最主要的个人征信机构,Dun  &  Bradstreet则是在企业征信领域全世界最有影响的公司。除了法国等少数国家之外,多数国家的信用体系都呈现出市场主导或者公共部门与民营部门共同主导的情况。   其次,需要实现中央与地方层面的结合。随着多层次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推进,地方需要在金融发展与风险控制中发挥更大作用,其中信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责无旁贷。对于小微企业来说,一方面对其信用状况的判断,高度依赖区域性的信息和数据,并且各地方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地方政府在其中投入更多努力。另一方面,国内的小微企业信用状况往往与企业主个人信用密切相关,而小企业主同样具有强烈的跨区域投资或资产配置的冲动,这就需要在全国层面,把小微企业商业信用与企业主个人信用结合起来。   还有,从横向来看,无论在中央还是地方层面上,都迫切需要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有效协调,促进不同信用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例如,除了金融部门之外,财政、工商、税务、公安、法院以及电力企业等都有大量数据,能够多维度地反映小微企业信用状况,但由于部门障碍,很多地方都难以实现信息共享。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各国政府都是巨大挑战,美国奥巴马政府已经明确政府部门必须遵守的互联网信息公开政策,从而确保其科技产业在大数据时代加速领跑。对于我国来说,只有打破过去的部门掣肘,通过网络与线下相结合的渠道,努力实现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