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总理”俞复玲:划船社区可以复制
图为俞复玲在调解社区问题李超摄
中新网宁波1月6日电(见习记者方堃李佳赟)“陈家姆妈”、“李家嬷嬷”、“张家阿姨”,走进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中心的“划船社区”,蓦然听见这些熟悉的称谓,音节穿过油条包子的腾腾热气窜进很多人对于墙门院落的追忆。随着城市化进程脚步不断加快,幽巷里弄渐渐被通衢大道和高楼大厦取代,“对门不相识,邻里成陌路”变成现代人邻里关系间的常态。
宁波市江东区划船社区是个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社区,随着房子渐渐老旧,年富力强的青年人渐渐搬离社区,剩下多为困难人口、外来人口和老年人口。而这个社区却蝉联三届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社区,头顶20多项全国性荣誉称号,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不容小觑。在被称为“小巷总理”的划船社区党委书记俞复玲看来,社区管理没有捷径。“我始终坚信,最好的服务才是最好的管理。”
践行“墙门文化”
“有事来找我”
一口老井,一条青石板巷,老墙门在岁月微醺中隐约错落,这是许多老宁波人记忆中的城市碎影。宁波的“老墙门”,同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弄堂一样,曾经是这个城市的文化象征。在斑驳的墙影中,老井、大蒲扇、明堂里的海聊,都令人无法遗忘。
“我觉得,只有文化才是传递情感、凝聚共识的精神内核。”从下岗纱厂女工到划船社区党委书记,俞复玲从踏进社区的第一天起,就轰轰烈烈地搞起了“墙门文化”。
“我们同心楼有吃‘墙门年夜饭’的传统,墙门里每户人家准备两个菜,大家热热闹闹一起吃饭真是开心。”73岁的社区居民刘敏仙告诉记者。
“思源楼”取自居民鲍澄文老人的诗句“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同心楼”的居民最是一条心一股力,最早在社区办起了“墙门年夜饭”……划船社区的275个墙门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每个墙门都有自己的活动。
“墙门文化”就是一种“楼道文化”。俞复玲解释说:“这种文化可以看成是居民们坐下来交流的生活文化。比如端午节,你家包粽子,他家裹香袋,一起围坐下来过节。彼此间其乐融融了,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的?这样会自然而然会化解很多邻里矛盾。”
年近古稀的郑兆莉是一名独居老人,自老伴去世后,郑兆莉的子女一直想把她接到自己的身边照顾,但郑兆莉一而再的推却子女的请求。“老伙伴们都在这里,社区为我们老年人组织的活动也特别多,还常常有志愿者来帮我打扫卫生、陪我聊天,年纪大了就图个热热闹闹,舍不得走。”郑兆莉对记者说。
在浓浓的“墙门文化”氛围中,社区党委书记俞复玲像一个走家串户的忙碌“马大姐”,东家的问题西家的事情面面俱到都要关照。“有事来找我”既是俞复玲的口头禅,又是她对划船社区所有住户的一个承诺。
精细化管理密织服务网
“一个都不能少!”
穿过层层墙门,在社区的梦工坊内,一个高大的身影正埋头进行着手工制作,如孩童般澄澈的眼神令人不忍打扰。
大伙都叫他“军军”,20多年前,因先天眼疾而无法正常工作的军军失去了在医药公司工作的机会,从此一蹶不振,拒绝与外界沟通。
俞复玲洞悉军军内心的渴求,几次上门探访,并将军军接到梦工坊工作室,教授他手工劳作以换取报酬,还时常反复叮嘱,“军军你好,我是你的朋友。”、“你有话和我讲,我给你做主。”
在感化下,军军终于在“放逐”中开始了自我回归,24年未曾说话的他首次发声唤了俞复玲一声“阿姨”。军军的奇迹转变让他的家人惊呼,“中药与西药都没用,俞书记的几句话将军军的病‘话疗’好了!”
而曾和军军一样蜷缩在角落中,身体或智力存有残缺的“折翼天使”们也在梦工坊中找回了翅膀,手工制作、花卉培植、歌舞训练,他们不仅敞开了怀抱,也收获了凭劳动所得的“第一笔工资”。“我们不仅要帮助他们站起来,更要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俞复玲如是说。
面对社区特殊人群、老年人、失业者、贫困户等较多的独特民情,俞复玲始终“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群体,“一个都不能少!”她开始探索如何在社区分门别类地提供有特色、精细化的服务,更为细致地编织这张繁复的“服务大网”。
为了让居民老有所养,俞复玲创新“家院互隔”居家养老新模式,为老人无偿或低价提供日托、上门送餐、医疗保健等项目。此外,春风就业服务队,“爱心超市”、“新宁波人之家”、“天音矫正工作室”、“老娘舅”调解室等特色服务工作室正在划船社区遍地开花,有效地满足了居民的个性化需求。
“这些服务不仅解决了居民的实际难题,还走进了我们的心坎里。”冬日暖阳下,刚从社区食堂吃完饭菜的张大妈在墙门院落里眯着眼睛夸赞道。
社会组织进社区“当管家”
“众人划桨开大船”
走过幽巷里弄,移至错落墙院,面对社区内基础设施差、需求多元的局面,俞复玲明白,只有“居民需求居民提,居民服务居民”,才能真正把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解决好。
依靠“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力量,俞复玲领导建立了“社区邻里中心”,积极搭建居民自助服务和自治管理平台。
“当社区的老人生活无法完全自理时,社区志愿者会每周帮助老人办理生活事务;当失独老人倍感寂寞孤单时,志愿者也会为其读报、讲故事,充实生活。”俞复玲介绍道。
据了解,目前划船社区共拥有居民志愿者3140人,占社区居民总数的30%,培育发展了26个特色社会组织,打造了15个优质公益项目。
而为了使社会组织能拥有更大的施展舞台,让社区服务变得更为精细、专业,俞复玲还把企业、学校、专业组织、机构等多方力量都纳入到组织中来。
在社区内,由多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承接的“心理话聊室”会定期对精神病患者、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进行心理疏导;而家庭安全服务项目则针对了空巢、独居老人的需求,由专业燃气公司提供技术支持,避免了老年家庭安全事故的发生。
眼见一个问题老社区被打造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幸福家园,俞复玲却并不认为划船社区的经验是独有的,“如今是小社区,大社会,居民的需求一天比一天高,这就需要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居民自治,划船社区的这种模式完全具有可复制性。”
宁波市江东区副区长翁雪莲评价道,面对公益项目和居民差异性需求,政府通常无法面面俱到,而通过社区“点菜”、社会组织承接、社会参与的社区参与式治理的新路径,政府则可以“退居幕后”进行政策扶持,引导社会组织项目化,社会化,常态化,并最终实现居民需求的满足。
据悉,至今,江东区已孵化了899家社区社会组织,实施了113个公益创投项目,而俞复玲的社区服务模式也即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有效复制。众人挥桨划大船,在俞复玲吆喝着的船工号子声中,划船社区这条船迎风启航,在一篙苍劲中,驶向汪洋海洋。(完)
原标题: “小巷总理”俞复玲:划船社区可以复制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