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寒假校外培训热背后 校外增负如何解
寒假几近过半,不少中小学生的假期几乎被各式培训班课程排满。课外补习热愈演愈烈,折射出家长们的教育焦虑。
多数孩子“被校外补”
10名女生12名男生,在南京一家培训机构教室里,四年级学生姜笑笑一边看着黑板一边若有所思。下课曲声响起,姜笑笑走向教室最后一排:“妈妈,我好像没听懂。”
“20多个孩子在前面听课,家长坐在最后两排陪听、记笔记、拍照、录视频,比自己上学时还认真。”姜妈妈告诉记者,培训班向家长开放,由于奥数课程难度较高,很多小朋友无法消化,只能靠兼职“伴读书生”的家长回家后帮助一起消化。
2月10日18时许,记者在南京建邺区一家小有名气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看到,不时有家长带孩子来上晚间补习班。“春节前的寒假班已报满,只能报春季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机构在南京设有30多个培训点,“我们这个培训点有20多间教室,上课时间段基本上没有空教室。”
“学校减负、家长增负;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公办学校减负、社会培训机构增负,就是这么个现状。”苏州东吴外国语学校朱明华老师退休后在某培训机构兼职培训顾问,他告诉记者,中小学生课外补课现象很普遍,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参加课外辅导的中小学生占在校生总数七成左右。
记者通过对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部分中小学生家长随机问卷调查发现,八成左右的孩子参加课外辅导班,其中87%的孩子有数学辅导,69%的孩子有英语辅导。
“补课热”背后是家长焦虑
“语数外三门,加书法、国画,周一到周五每天两小时,每小时300元,光寒假的补课费就要1万多元。”家住南京秦淮区的刘女士给上初二的儿子杨小天订制“一对一”补习,“我和老公没有时间辅导,教得也未必对,还是请专业老师来比较好。”记者问杨小天补课有没有用,他回答说:“有人陪写作业、检查作业,还能答疑解惑,还可以。就是感觉时间不够用,放假比平时上课负担还重一些。”
更多家长不给孩子报班心里就发慌。“别人家的孩子都报班,提前学、重复学,自己孩子跟不上这个大潮流,学习自然会落下来。”在南京河西一家培训机构门口,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学生张同学的妈妈表情无奈又茫然:“每天接送,一个寒假几千元的补课费,效果到底如何,还真不知道。”
汪女士的女儿在南京一家民办学校上五年级。“寒假我给女儿报的是数学班,上课时间持续到除夕前一天结束。”汪女士说,女儿所在的学校有提高班,每个学期都会通过考试选拔学生,基本上是每个班不到一半的孩子能考上提高班,而且是淘汰制,寒假如果不补课,就怕孩子开学考不上提高班,自信心会受到影响。汪女士坦言,给女儿报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看到周围的孩子都在学”。
南京小学生家长徐有成道出众多家长的心态:“要缓解怕孩子落后的焦虑,就得课外‘补补补’!”朱明华感叹,一些家长为了孩子上名校而焦虑,补习的阶段从初中升高中降低到小学升初中甚至幼儿园升小学。
应给“自主发展”留空间
“报补课班之所以成为一种潮流,家长之间的攀比心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南京洪武北路小学校长马超俊认为,随着信息获取与交互越来越便利,望子成龙的家长们通过育儿论坛、微信群等渠道“互通有无”,进一步放大群体教育焦虑。
“孩子学习的原动力来自于兴趣,而兴趣是成功之母。”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倪娟说,兴趣是在一个没有太多压力的空闲时间干自己喜欢的事情过程中产生的。家长如果用校外补课占满孩子假期,孩子的兴趣就没有生长的土壤,自主发展的能力就不会强,而没有兴趣的补课也未必有效果。
倪娟认为,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是急功近利的,以应试为基本教育目标,这对孩子健康成长没有多大好处。家长要放眼长远,多为孩子未来发展考虑,假期尽可能让孩子有时间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才能真正激发孩子的潜能。”
马超俊认为,教育培训机构通过“提前教、超纲教、变相押题”等手段,短期内快速提高学生成绩的做法违背教育规律,也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部分培训机构借助自媒体夸大宣传,一些户外大广告牌也不断占据家长注意力,这些现象值得有关部门重视并加强监管。
南京夫子庙小学校长孙红表示:“补课不是绝对不好,关键是要去除盲目性和应试性。在孩子有兴趣的前提下,基于全面发展需要而进行‘学有余力’的补课。”(葛灵丹 蒋廷玉 杨 洋)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