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小儿麻痹症患者轮椅载“爱”的“奔跑”人生
在大家眼里,陈小龙是一个阳光“大男孩”。图为陈小龙坐在轮椅上接受笔者采访。陈佳平摄
中新网漳州11月12日电题:通讯:一名小儿麻痹症患者轮椅载“爱”的“奔跑”人生
作者陈佳平黄阿彬章闻
自幼患上小儿麻痹症,双腿致残,不能行走,却能一路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在家人、同学、老师、爱心人士等无私的双肩、双手和数不尽的爱心帮扶下,他充满着奋发向上的信心与信念“奔跑”在人生路上。他就是陈小龙,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湖林乡吉土村人。
11日,在漳州市鑫荣花苑小区,坐在轮椅上的陈小龙双手转动着轮子出现在中新网记者面前,虽然速度不快,但他还是坚持自己“走”过来,不再像昔日需要人背着走。
2011年,陈小龙毕业于厦门市集美大学诚毅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后来在家备考公务员半年。2012年,在父亲的朋友介绍下,到某电脑公司从事电脑软件制作。双脚残疾的他,不能行走,大学四年是谁在照顾他,帮助他一路走来?
“多亏了我的老师和同学们充当我的‘守护神’,爸妈在开学时送我到学校,陪我熟悉了3天学校环境后就回家了。”陈小龙向记者娓娓道起刚迈入大学校门的那段时光。
“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陈小龙说,大学期间,老师为他申请了扶贫特困补助金,为方便出行,学校还专门在宿舍为其设置了绿色通道。
“最早是朱杰、林俊和我一起住,他们不但不嫌弃我,还帮我晾衣服,陪我吃饭。”陈小龙回忆说,从大一起,专业辅导员杨英专门安排男同学轮流陪他住,6人间的宿舍只安排4个人住,这3个同学负责照顾小龙的生活起居。后来,班上所有的男同学都成为了他的“舍友”。
“生活上,老师也很关心学生,杨老师经常会发信息、打电话鼓励我,还安排我当班里的心理委员,同学都亲切地称她为‘杨姐姐’。”陈小龙露出灿烂的笑容说,四年间,一批又一批的同学陪在他的身旁,轮流地当起他的“守护神”。
在无数爱心的呵护下,陈小龙大学期间读书也倍加努力,经常读书到宿舍断网断电,有时还用小台灯“加班”,也因此他先后拿过专业三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助学金等奖励。
特殊的身体情况并没有带来异样的生活。小龙和其他人一样,也当班干部、参加社团、参与各种社会历炼。“大一我就加入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别人帮过我,我也希望能尽自己一份力去帮别人。”陈小龙道出加入协会的初衷。
从协会干事到副部长,他先后参与过“公交站服务”、“孤寡老人帮扶”等多场公益活动的组织策划,包括组织志愿者参与废品回收,为各种活动筹钱。2008年,他还参与策划了学院的“汶川大地震”献爱心捐助活动,为灾区募捐了爱心款达5万多元。
一路上,帮助过小龙的人难以计算,但是有一位却像个亲人一样一直“守候”着他,她就是厦门退休干部李提治,今年已经63岁了。
“从初中至今,李阿姨像亲人一样见证了我的成长,大学每学期期初她都会到学校看看我,大二那年冬天比较冷,她还特意打了一床棉被给我用,真的非常感谢她。”小龙脸上再次露出温暖的笑意,每当有人提起李提治,他总能像谈起自己的亲人一样那般温馨地讲述与李阿姨的点点滴滴。
“小龙这孩子很有毅力,现在走上工作岗位,自力更生,很不错,我还会一如既往地关注他。”李提治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说,“希望他以后可以不靠父母,有自己的一门手艺。”
如今,小龙一个人在漳州市区一家电脑公司上班,月薪2000多元,生活已经能够自理,周末时,还为亲戚的孩子补习功课。2012年,家里为了有个制茶的场所,四处借钱勉强建了一座2层楼的新房,至今还未装修,目前还欠着十万元的债。家里的父母在老家种茶,每次回家,他也总是自己来回,有时也会拿些钱给父母。
“孩子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现在完成大学学业,也有了工作,很高兴。”父亲陈坤标欣慰地说,“虽然力量有限,但我很希望他能奉献一份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这些年走过来,很多都习惯了,与别人没有什么不一样,与人交流也开朗多了,不像以前不爱说话。”谈起自己的变化,小龙脱口而出,“平时比较少出门,就在阳台看看风景、听听歌,偶尔到附近的江滨公园转转,以后的路希望自己可以加把劲,让家人和关心我的人更加放心。”
结束与记者的谈话,陈小龙坐着华安县残联长期赠送的轮椅回住处,看起来有点吃力,但他总是坚持了下来。就这样,在承载着无数关爱的轮椅上,小龙依靠着强大的信念,从自强迈向了自立。(完)
稿源:人民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