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孟加拉国小伙成南京首位外籍平安志愿者
前年当亚青会志愿者,去年当青奥会志愿者,近日,来自孟加拉国的90后留学生尼哈德又接过聘书,成为建邺区莫愁湖街道的平安志愿者形象大使,他也是南京首位外籍平安志愿者。“我的课余时间大多用来做志愿服务,已经3年没有回家,我爸爸非常嫉妒地说我已经是南京人了。”昨天,他大笑着说。
一头卷发,黑黑的皮肤,22岁的尼哈德穿着红马甲走在街头巡逻,总会吸引很多人的目光。“去年当青奥会志愿者时,看到有很多叔叔阿姨穿着红马甲、戴着红袖章在公交站台当平安志愿者,我就萌生了要当平安志愿者的想法。因为有很多外国人在南京乘公交车时看不懂站名,也不知道前门上后门下,我可以告诉他们。”他说,今年4月1日莫愁湖街道成立全南京首个街道平安志愿者工作站,9月份得知这一消息后,他就应邀加入了这支队伍。
受聘作为平安志愿者形象大使,尼哈德的主要使命可不光是巡逻,更重要的是培训其他的平安志愿者骨干,教他们礼仪、英语和志愿服务规范。
莫愁湖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云锦博物馆、莫愁湖公园等都在该街道辖区内,每逢重大节日和假日都会迎来很多海内外宾朋。目前街道的平安志愿者共有7500名,其中参与日常执勤的就有1000多人,富有经验的尼哈德可以帮助大家提高志愿服务的水平。
从大一来南航读书,到现在被保送读研,尼哈德在南京的4年期间一直从事着各种志愿服务。除了担任各类大型赛事活动志愿者,他还经常到大行宫一带等外国游客较多的地方提供指路等志愿服务,寒暑假的时候则到安徽安庆等地给乡村孩子们教英语。前两天,学航天工程专业的他还给南京日报小记者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纸飞机课。
他说,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既能够帮助别人,同时也让他有机会和更多人交流,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
“我喜欢和南京阿姨们一起巡逻,她们教了我很多有意思的中国文化。比如刚来南京时我甚至不会说中文,现在老是和阿姨们打交道,‘么的事’,‘啊吃过啦’,‘明儿个’……南京话张口就来。”他还告诉记者,“我还想跟阿姨们学跳《小苹果》,毕业后也想留在南京工作。因为南京城市美,南京人的性格也和我很像。”
编辑:圣洁